雞蘇散

JI S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卷二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心經 21%
胃經 13%
肝經 11%
脾經 10%
腎經 6%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心包經 2%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雞蘇散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之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汗液分泌,有助於驅散外感風寒,緩解感冒初期症狀,如鼻塞、流涕、發熱等。
  2. 行氣寬中: 紫蘇葉還有行氣寬中之效,可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雞蘇散中常配伍其他理氣藥物,如陳皮、枳殼等,共同起到行氣止痛、寬胸散結的作用。

總之,紫蘇葉在雞蘇散中,既能解表散寒,又能行氣寬中,對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感冒、胸悶氣短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雞蘇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雞蘇散主治外感風寒,而黃耆的補氣固表作用有助於提高人體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2. 調和藥性:雞蘇散中其他藥物如荊芥、防風等,性偏寒涼,容易傷陽氣。黃耆性溫,可中和寒涼之性,避免藥物過寒而損傷正氣,使藥效更為平和。

因此,黃耆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使藥性趨於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雞蘇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了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雞蘇散方中,主要針對外感風熱,熱邪壅肺,氣血瘀滯所致的咳嗽、胸悶、喘促等症狀。而生地黃的清熱涼血之性,可以抑制熱邪對肺的侵犯,緩解肺熱,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胸悶、喘促等症狀。同時,生地黃的養陰生津作用,也能滋潤肺燥,緩解咳嗽,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效果。

雞蘇散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血滋陰:阿膠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雞蘇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而阿膠的滋陰作用可以緩解因風寒入侵引起的燥熱,並輔助補血,增強機體抵抗力。
  2. 固本培元:阿膠能促進血紅蛋白的合成,改善血液循環,從而改善咳嗽、氣喘等症狀。同時,阿膠也具有滋養腎陰,固本培元的功效,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幫助患者更快康復。

總之,阿膠在雞蘇散中的加入,可以起到補血滋陰、潤燥止血、固本培元的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

雞蘇散中加入白茅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尿: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雞蘇散為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方劑,加入白茅根可加強其利尿作用,促進體內濕熱毒素的排出,有助於改善因濕熱引起的諸多不適。
  2. 涼血止血:白茅根亦有涼血止血的作用。雞蘇散中常用於治療發熱、咳嗽、痰多、口渴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往往伴隨著血熱妄行或痰熱壅肺。白茅根的涼血止血作用,有助於控制血熱,緩解咳嗽、咳血等症狀。

雞蘇散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性平,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雞蘇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氣喘,桔梗的宣肺作用可以幫助肺氣宣暢,痰液排出,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升提藥力:桔梗有“開宣肺氣”之功,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功效,促進藥力向上升提,達到治病的效果。例如,雞蘇散中還含有紫蘇葉、麻黃等藥材,桔梗可以促進這些藥材的藥力更好地作用於肺部,達到治療風寒咳嗽的目的。

雞蘇散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雞蘇散為辛溫解表之劑,加入麥門冬可防止辛溫藥傷陰,並緩解燥邪傷肺所致的咳嗽、咽乾等症狀。
  2. 養陰生津:麥門冬能益胃生津,緩解因燥熱傷津所致的口渴、津液不足等症狀。雞蘇散中常伴有辛溫解表藥,容易耗損津液,加入麥門冬可起到養陰生津、平衡藥性之效。

雞蘇散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尿消腫: 蒲黃性味甘平,入膀胱經,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雞蘇散中常因濕熱內蘊,導致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蒲黃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2. 止血止痛: 蒲黃還具有一定的止血止痛功效,能改善因濕熱瘀阻引起的疼痛不適。雞蘇散中可能存在血液循環不暢、瘀血阻滯的情況,蒲黃可緩解這些問題,促進血液流通,減輕疼痛。

雞蘇散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雞蘇散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而川貝母能清熱化痰,緩解肺熱,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宣肺止咳: 川貝母能宣肺解表,有助於緩解風寒咳嗽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此外,川貝母還能降氣止咳,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止咳平喘,改善咳嗽症狀。

雞蘇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雞蘇散中多用辛溫之品,如紫蘇、香附、陳皮等,容易燥烈。甘草性甘平,味甘而緩,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辛燥而傷陰,使藥物更加平和。
  2.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功效。它能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防止藥物過於燥熱而傷及脾胃,增強藥效的安全性。

總之,甘草在雞蘇散中起着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的作用,使其功效更加完善,使用更加安全。

主治功效


雞蘇散

雞蘇散是一味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紫蘇葉、黃耆、生地黃、阿膠、白茅根、桔梗、麥門冬、蒲黃、川貝母、甘草。

紫蘇葉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阿膠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阿膠富含骨膠原、膠原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膠質等營養成分,能促進代謝,增強體質,益氣補血、滋陰潤燥,治貧血、經期不順、產後失血,悉有裨益。

白茅根

白茅根性寒涼、味甘,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清胃熱、涼血止血、清熱利尿、養陰生津、生津止渴、解酒毒、利水消腫等功效。白茅根能增強免疫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抑制細菌生長、消炎解毒、抗氧化、清自由基、降低體內熱量、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促進組織修復。

桔梗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麥門冬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蒲黃

蒲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其獨特的清香之氣能行氣分,導瘀結,治氣血凝滯之痛。蒲黃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及縮維醇等成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脂,治療熱毒所致之病症。同時,蒲黃還能促進患處組織之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加速炎症吸收,促進膿液排出,可以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熱毒病證所致膿瘍、癤子、癰腫等症。

川貝母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川貝母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可平喘、鎮咳、祛痰,對氣喘、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具有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雞蘇散的主要成分是紫蘇葉、黃耆、生地黃、阿膠、白茅根、桔梗、麥門冬、蒲黃、川貝母、甘草,具有肺經受到損傷勞累,吐出的唾液中帶有血絲,咽喉也感到疼痛不適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汗疹氣喘肺結核癲癇排尿困難尿道炎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腹瀉無尿及少尿多痰心情煩燥流鼻血心胸煩熱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雞蘇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組成:辰砂益元散加薄荷少許。 主治:清肺熱。主治:暑月小便不利。

雞蘇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雞蘇葉2兩,滑石3兩,刺薊根1兩(銼),木通2兩(銼),生乾地黃2兩。 主治:婦人血淋。

雞蘇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雞蘇葉1兩,當歸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1兩,阿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伏龍肝2兩。 主治:婦人虛損,氣逆,吐血不止。

雞蘇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五。 組成:雞蘇莖葉1兩,人參3分(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大腹皮3分(銼),川芎3分,苎麻根半兩(銼),當歸1兩(銼,微炒)。 主治:妊娠,心腹(疒丂)刺痛,氣脹,胎不安穩。

雞蘇散, 出處:《濟生》卷二。 組成:雞蘇葉1兩,黃耆(去蘆)1兩,生地黃(洗)1兩,阿膠(蛤粉炒)1兩,白茅根1兩,桔梗(去蘆)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蒲黃(炒)半兩,貝母(去心)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傷勞肺經,唾內有血,咽喉不利。

雞蘇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雞蘇葉1兩,黃耆半兩(銼),羚羊角屑半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刺薊1兩,茜根1兩,生乾地黃1兩,麥門冬3分(去心),黃芩3分,當歸3分,伏龍肝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婦人吐血,心煩昏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