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母湯

ER M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20%
脾經 16%
肝經 12%
胃經 12%
腎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二母湯的組成中,包含知母,這是因為知母具備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與方劑中另一味藥「生地」相輔相成。生地偏重於涼血止血,而知母則更側重於清熱瀉火。兩者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清熱降火,滋陰潤燥,達到治療熱證兼有陰虛的功效。

此外,知母的甘寒之性,可以緩解生地寒涼之性帶來的寒性副作用,使得二母湯在清熱瀉火的同時,還能兼顧脾胃的調理,避免寒涼傷胃。

二母湯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二母湯主治肺熱咳嗽,痰多粘稠,川貝母可有效化解痰液,緩解咳嗽症狀。
  2. 滋陰潤燥: 川貝母兼具滋陰潤燥之效,可緩解肺熱燥咳所致的咽喉幹癢、口乾舌燥等症狀。二母湯中其他藥材如麥冬、沙參等亦有滋陰潤燥之功,與川貝母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二母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因虛弱導致的各種症狀,如疲勞乏力、食慾不振等。方中的人參作為君藥,其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安神的功效。人參之所以被選入此方,是因其能強壯體質,增強免疫,對身體虛弱者尤為適用。《本草綱目》載人參能「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音」,充分說明了其廣泛的療效。在二母湯中,人參與其他藥物配伍,相互協同,共同發揮調理氣血、滋養臟腑的作用,達到補虛扶正的目的。對於長期疲憊不堪或病後體虛之人,二母湯中的這一味珍貴草藥,堪稱是回春之寶。

二母湯中加入杏仁,主要是針對其潤肺止咳、宣肺降氣的功效。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降氣、散結消腫的作用。二母湯主治肺熱咳嗽、痰多粘稠、胸悶氣喘等症狀,杏仁的加入可以幫助宣肺降氣,化解痰液,同時潤肺止咳,緩解咳嗽症狀,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二母湯中包含桔梗,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點作用:

  1.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功效,可化痰止咳,開宣肺氣,疏通氣道,有助於改善因肺氣鬱滯所致的咽喉腫痛、咳喘等症狀。
  2. 排膿消腫: 二母湯主要用於治療肺癰、乳癰等疾病,桔梗具有排膿消腫之效,可促進膿液排出,消散腫塊,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二母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二母湯以川貝母、浙貝母為主,性寒涼,容易傷胃。甘草性甘溫,入脾經,可調和藥性,緩解貝母的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

二、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作用。與貝母配伍,可增強其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總之,甘草在二母湯中起到調節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母湯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前胡性辛溫,具有宣肺止咳、散寒解表之功效。二母湯以滋陰潤肺爲主,加入前胡可緩解肺燥咳嗽,同時也能散寒止咳,相輔相成。

二、引藥入肺,增強療效: 前胡氣味芳香,能引藥入肺,有利於其他藥物發揮功效,增強二母湯治療肺燥咳嗽、陰虛乾咳的療效。

前胡的加入,不僅增強了二母湯的宣肺止咳功效,更提高了藥物的整體療效,使其更加全面有效地治療肺部疾病。

二母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本培元,收斂止瀉: 二母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腎氣虛,導致的腹瀉、遺尿等症狀。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補益肺腎、固澀止瀉的功效。它能與二母湯中的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脾腎之氣,收斂止瀉,緩解腹瀉、遺尿等症狀。
  2. 滋陰降火,益氣生津: 五味子還具有滋陰降火、益氣生津的作用。對於脾腎氣虛伴有陰虛火旺的患者,五味子可以滋陰降火,緩解熱症,同時又能益氣生津,改善患者的口渴、消瘦等症狀。

二母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

  1. 疏散風熱: 二母湯主治麻疹初期,症狀為發熱、咳嗽、咽痛、鼻塞等,而荊芥善於疏散表邪,清熱解表,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發熱、咳嗽等症狀。
  2. 透疹止癢: 麻疹患者常伴有皮疹,伴隨瘙癢。荊芥具有透疹止癢的功效,能促進皮疹順利排出,並減輕瘙癢症狀,有助於患者早日康復。

二母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二母湯常用於治療血虛、血瘀、經期不調等症,而當歸可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經血運行,達到治療目的。

二、調和藥性:二母湯的藥性較寒,而當歸性溫,加入當歸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寒,減少對人體的副作用,使藥效更柔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二母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清熱: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之效。二母湯以滋陰清熱為主要功效,生地黃能有效緩解熱邪亢盛所致的陰虛火旺,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2. 配伍增效: 二母湯中包含麥冬、天花粉等清熱生津藥材,而生地黃的滋陰作用能與之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二母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二母湯以滋陰潤燥為主,但藥性偏寒涼,容易造成脾胃氣機阻滯。陳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能協調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使藥力更易於滲透吸收。
  2. 行氣消脹:二母湯治療陰虛燥熱導致的咳嗽、口渴、便祕等症,而陳皮能行氣消脹,緩解便祕、腹脹等症狀,促進腸胃蠕動,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二母湯中加入蒲黃,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利水消腫: 蒲黃性味甘平,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二母湯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而蒲黃有助於促進水液代謝,排出體內積水,減輕水腫。

二、止血化瘀: 蒲黃亦能止血化瘀,對於二母湯所治療的某些病症,如血瘀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蒲黃可輔助止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病症緩解。

綜上所述,蒲黃在二母湯中發揮著利水消腫、止血化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二母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二母湯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而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經絡瘀阻,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消腫散結: 桃仁還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可以幫助消除組織腫脹,軟化硬塊。在治療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疾病時,桃仁能配合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

二母湯中加入蔥白,主要是因為蔥白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宣散風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發散風寒,通陽解表。二母湯主治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蔥白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解表散寒的功效。
  2. 溫中散寒: 蔥白還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二母湯中常加入一些寒涼藥材,蔥白可以起到中和寒涼,保護脾胃的作用。

總之,二母湯中加入蔥白,既能增強藥物散寒解表的效果,又能保護脾胃,起到協調藥性、提高療效的作用。

二母湯中包含枇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肺化痰: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的功效。二母湯以滋陰潤燥為主,加入枇杷葉可輔助清熱化痰,使藥效更全面,對於燥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有更好的療效。
  2. 止嘔降逆:枇杷葉還具有止嘔降逆的作用,可緩解因肺熱引起的乾嘔、噁心等症狀。二母湯中加入枇杷葉,可以起到協同止嘔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藥效。

主治功效


二母湯

組成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蒲黃: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
  •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 蔥白: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
  • 枇杷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

主治功效

二母湯用於治療產後咳嗽,由於血虛而氣獨盛,必然產生內熱,內熱進入肺部,加上感受風寒外邪而導致咳嗽。

總結

中藥方劑「二母湯」,主要成分是:知母,川貝母,人參,杏仁,桔梗,甘草,前胡,五味子,荊芥,當歸,生地黃,陳皮,蒲黃,桃仁,蔥白,枇杷葉,具有清熱化痰、補氣補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適用於產後咳嗽,由於血虛而氣獨盛,必然產生內熱,內熱進入肺部,加上感受風寒外邪而導致咳嗽。

傳統服藥法


知母2錢,川貝母(去心,研)2錢,蘇子(炒,研)2錢,白芥子(炒,研)2錢,杏仁泥2錢。
水煎,冰糖為引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本方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便秘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貧血氣喘心絞痛肺結核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妄想狀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二母湯,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遼五味2錢,黃柏(酒炒)2錢,知母(鹽、酒炒)2錢,貝母(去心)2錢。 主治:水喘,水氣轆轆有聲,怔忡者。

二母湯, 出處:《醫門八法》卷二。 組成:知母2錢,川貝母(去心,研)2錢,蘇子(炒,研)2錢,白芥子(炒,研)2錢,杏仁泥2錢。 主治:咳嗽。

二母湯, 出處:《醫鈔類編》卷十三。 組成:知母1錢,貝母(去心)1錢,杏仁(去皮尖)1錢,甜葶藶(炒)1錢,瓜蔞仁(去油)1錢,秦艽1錢,桑白皮1錢,黃芩1錢,橘紅1錢,甘草(炙)5分。 主治:肺勞實熱,喘嗽煩熱,面目浮腫。

二母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知母、貝母、人參、杏仁、桔梗、甘草、前胡、五味、荊芥、歸須、生地、陳皮、蒲黃、桃仁、蔥白、枇杷葉。 主治:補養心血,兼祛外邪。主治:産後咳嗽,因血虛而氣獨盛,必生內熱,熱入肺,兼感風冷外邪致咳嗽者。

二母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生》。 組成:知母半兩,貝母(去心膜)半兩,杏仁(去皮尖,炒)半兩,甜葶藶(略炒)半兩,半夏(湯洗7次)1兩,秦艽(去蘆)1兩,橘紅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肺勞實熱,面目若腫,咳嗽喘急,煩熱頰赤,骨節多痛,乍寒乍熱。

二母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九。 組成:茯苓半兩,麻黃2錢(去節),知母半兩(哈粉炒),貝母半兩(焙),馬兜鈴半兩,桑白皮半兩(蜜炙),漢防己1兩(生),阿膠1兩(炒),甘草半兩(蜜炙),五味子1兩,人參半兩,紫蘇2錢,罂粟殼半兩(蜜炙),紫菀半兩。 主治:遠年近日寒熱嗽喘上滿,有痰吐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