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母湯

ER M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20%
脾經 16%
肝經 12%
胃經 12%
腎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二母湯

組成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蒲黃: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
  •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 蔥白: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
  • 枇杷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

主治功效

二母湯用於治療產後咳嗽,由於血虛而氣獨盛,必然產生內熱,內熱進入肺部,加上感受風寒外邪而導致咳嗽。

總結

中藥方劑「二母湯」,主要成分是:知母,川貝母,人參,杏仁,桔梗,甘草,前胡,五味子,荊芥,當歸,生地黃,陳皮,蒲黃,桃仁,蔥白,枇杷葉,具有清熱化痰、補氣補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適用於產後咳嗽,由於血虛而氣獨盛,必然產生內熱,內熱進入肺部,加上感受風寒外邪而導致咳嗽。

傳統服藥法


知母2錢,川貝母(去心,研)2錢,蘇子(炒,研)2錢,白芥子(炒,研)2錢,杏仁泥2錢。
水煎,冰糖為引服。

方劑組成解釋


  • 知母、川貝母、生地黃、陳皮、蒲黃、桃仁、蔥白、枇杷葉具有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可緩解產後咳嗽的症狀。
  • 人參、杏仁、桔梗、甘草、前胡、五味子、荊芥、當歸具有補氣、養血、潤肺的功效,可改善產後咳嗽患者氣血不足、肺虛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本方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便秘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貧血氣喘心絞痛肺結核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妄想狀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二母湯,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遼五味2錢,黃柏(酒炒)2錢,知母(鹽、酒炒)2錢,貝母(去心)2錢。 主治:水喘,水氣轆轆有聲,怔忡者。

二母湯, 出處:《醫門八法》卷二。 組成:知母2錢,川貝母(去心,研)2錢,蘇子(炒,研)2錢,白芥子(炒,研)2錢,杏仁泥2錢。 主治:咳嗽。

二母湯, 出處:《醫鈔類編》卷十三。 組成:知母1錢,貝母(去心)1錢,杏仁(去皮尖)1錢,甜葶藶(炒)1錢,瓜蔞仁(去油)1錢,秦艽1錢,桑白皮1錢,黃芩1錢,橘紅1錢,甘草(炙)5分。 主治:肺勞實熱,喘嗽煩熱,面目浮腫。

二母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知母、貝母、人參、杏仁、桔梗、甘草、前胡、五味、荊芥、歸須、生地、陳皮、蒲黃、桃仁、蔥白、枇杷葉。 主治:補養心血,兼祛外邪。主治:産後咳嗽,因血虛而氣獨盛,必生內熱,熱入肺,兼感風冷外邪致咳嗽者。

二母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生》。 組成:知母半兩,貝母(去心膜)半兩,杏仁(去皮尖,炒)半兩,甜葶藶(略炒)半兩,半夏(湯洗7次)1兩,秦艽(去蘆)1兩,橘紅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肺勞實熱,面目若腫,咳嗽喘急,煩熱頰赤,骨節多痛,乍寒乍熱。

二母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九。 組成:茯苓半兩,麻黃2錢(去節),知母半兩(哈粉炒),貝母半兩(焙),馬兜鈴半兩,桑白皮半兩(蜜炙),漢防己1兩(生),阿膠1兩(炒),甘草半兩(蜜炙),五味子1兩,人參半兩,紫蘇2錢,罂粟殼半兩(蜜炙),紫菀半兩。 主治:遠年近日寒熱嗽喘上滿,有痰吐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