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

JIA JIAN YI WEI SHENG YANG SHEN S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6%
心經 14%
腎經 13%
胃經 12%
肝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4%
三焦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升陽: 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氣、升陽舉陷之效。本方旨在益胃升陽,對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人參可補益脾胃之氣,提升陽氣,改善消化功能,促進食慾。
  2. 益氣健脾: 人參能益氣健脾,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水濕代謝。本方中「滲濕」意指利水消腫,人參的補氣作用能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水濕排出體外,達到消腫利水的效果。

總而言之,人參在「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發揮補氣升陽、益氣健脾的功效,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並利水消腫,達到治療目的。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本方旨在益胃升陽、滲濕利水,白朮能補脾氣,助運化水濕,從而提高脾胃運化能力,達到滲濕利水之目的。
  2. 固表止汗: 白朮還具有固表止汗之功效。脾虛易導致氣虛外泄,出現汗多等症。白朮補脾固表,可減少汗液分泌,進一步配合本方升陽固表之效。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益氣升陽: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的功效。此方旨在益胃升陽,而黃耆的補氣升陽作用,可助脾胃運化,提高機體抵抗力,提升陽氣,促進病患恢復。
  2. 補脾益氣: 黃耆能補脾益氣,改善脾胃虛弱,提升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改善病患因脾胃不健而引起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黃耆的加入,既可提升整體治療效果,又能有效改善病患的根本問題,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加入茯苓,是為了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此方以升陽健脾、滲濕利水為治療主旨,茯苓既能利水滲濕,排除體內過多的濕氣,又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同時,茯苓還能安神寧心,緩解濕邪困脾所致的精神不振、食慾不振等症狀,有助於整體調理機體。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加入「益智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智,開胃消食: 益智仁性溫,味辛,歸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智,開胃消食的作用。方中若脾胃虛弱,納呆食少,則益智仁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
  2. 溫陽利水,滲濕止瀉: 益智仁還有溫陽利水,滲濕止瀉的作用。方中若兼有脾陽虛寒,濕邪內困,導致腹瀉、肢冷等症狀,則益智仁可以溫陽利水,祛除濕邪,改善脾陽不足所致的症狀。

總而言之,益智仁在「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起到健脾益智,開胃消食,溫陽利水,滲濕止瀉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伍,共同達到治療脾胃虛寒、濕邪內困等症狀的效果。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且能健脾胃,利水滲濕,用於脾胃濕阻,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可提升脾胃陽氣,促進水濕運化。
  2. 升陽止瀉:蒼朮還具有升陽止瀉的作用,可改善脾胃虛弱,氣虛下陷所致的腹瀉,與方劑中其他升陽健脾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止瀉效果。

因此,蒼朮在「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起到燥濕健脾、升陽止瀉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益胃升陽、滲濕止瀉的功效。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滲濕利水:澤瀉性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澤瀉,可以幫助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達到升陽益胃之效。
  2. 清熱解毒:澤瀉亦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幫助清除體內濕熱,減輕胃腸道的炎症,進而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因此,澤瀉的加入,不僅利於體內濕氣的排除,更能清熱解毒,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達到整體改善的效果。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脾胃運化: 附子性溫,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之功效。本方所治證候多因脾胃陽虛,寒濕內阻,導致氣機不暢,脾失健運。附子溫陽散寒,可溫煦脾胃,促進脾胃陽氣生髮,有助於水濕代謝,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方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蒼朮等,具有健脾利濕、燥濕化痰之效。附子溫陽散寒,可與之相配合,增強利水滲濕之力,促進寒濕之氣外散,進一步改善脾胃運化,達到整體治療目的。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陽氣升發: 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本方主要用於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胃脘冷痛、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乾薑可以溫暖脾胃,助陽氣升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燥濕化痰,促進濕邪排出: 乾薑還有燥濕化痰之效。本方中常因脾胃虛寒,水濕停留而導致痰濕阻滯,影響脾胃運化,乾薑可以溫燥脾胃,化解痰濕,促進濕邪排出,達到健脾利濕的效果。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陽散寒,祛除脾胃寒濕: 升麻性微寒,具有升陽散寒、解表除濕的功效。脾胃虛寒,寒濕內阻,可導致食慾不振、腹痛泄瀉等症狀。升麻可升發脾胃之陽氣,祛除寒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升舉中氣,輔助益氣健脾: 升麻具有一定的升舉中氣作用,有助於提升脾胃的運化功能。本方以益氣健脾為主,加入升麻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升陽益氣、健脾除濕的效果,進一步增強療效。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兼止嘔逆: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嘔逆之效。方中若出現寒邪束表、胃氣上逆的症狀,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則可藉由防風的疏散作用,驅散寒邪,使胃氣下降,緩解不適。
  2. 配合其他藥材,協調功效: 防風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共同發揮益氣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可避免單獨使用防風可能引起的燥性。此外,防風的辛溫之性,可配合升麻、柴胡等藥材,共同升舉陽氣,改善脾胃虛寒,促進消化吸收。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作用。此方中可能含有較為辛燥或寒涼的藥物,加入甘草可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物更為平和,減輕對人體的刺激。
  2. 增強脾胃功能,促進吸收: 甘草能補脾益氣,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使藥物更有效地被吸收利用,提升藥效。此方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病症,加入甘草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使藥物更能發揮其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方劑,具有補氣、利水、溫陽、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臟虛弱,運化失常引起的腹瀉、水腫等症狀。

組成:

  • 人參:補氣健脾,益氣生津。
  • 白朮: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益氣。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 益智仁:補陽益氣,溫裡溫中。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
  • 甘草:補氣益氣,清熱解毒。

功效:

  • 補氣健脾,益氣生津。
  • 利水滲濕,清熱利尿。
  • 溫裡溫中,散寒止痛。
  • 止瀉止痢。

主治:

  • 脾臟虛弱,運化失常引起的腹瀉、水腫等症狀。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應慎用。
  • 附子有毒,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
  • 本方藥性溫熱,不適合陰虛火旺者服用。

總結: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方劑,具有補氣、利水、溫陽、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臟虛弱,運化失常引起的腹瀉、水腫等症狀。在服用本方時,應嚴格按照醫囑,以免出現副作用。

傳統服藥法


人參3錢,白朮5錢,黃耆3錢,茯苓1錢,益智仁1錢,蒼朮1錢,澤瀉1錢,附子5分,炮薑5分,炙甘草5分,升麻5分,防風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白帶腹瀉全身性水腫腹中有鳴叫聲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 出處:《觀聚方》卷一引《赤水醫案》。 組成:人參3錢,白朮5錢,黃耆3錢,茯苓1錢,益智仁1錢,蒼朮1錢,澤瀉1錢,附子5分,炮薑5分,炙甘草5分,升麻5分,防風5分。 主治:脾虛不運,脈沉微,脾泄不止,日夜十二三行,面色黃白帶青,兩頤浮腫,四肢亦浮,小水不能獨利,利必與大便并行,腸鳴四肢冷,口不渴,飲食大減,口唇龈內皆白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