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迷湯

XING M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心經 20%
肝經 15%
肺經 14%
胃經 8%
腎經 7%
膽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醒迷湯中包含人參,主要是因其具有醒神益智、補氣扶正之效。

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能益氣補脾,生津止渴,安神定志。在醒迷湯中,人參主要起到提振精神、改善昏迷狀態的作用,並能補益心脾,增強體質,輔助其他藥物發揮效果。

此外,人參亦可增強抵抗力,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因此,在醒迷湯中加入人參,可有效改善昏迷症狀,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醒迷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因為白朮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能補脾氣,燥濕健脾,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提升中氣,使患者神志清醒。
  2. 燥濕化痰:白朮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可以幫助清除痰濁,使患者頭腦清醒,消除迷糊不清的狀態。

因此,白朮在醒迷湯中起著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神志不清的症狀,促進恢復。

醒迷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行氣,改善氣血循環: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補血養血之效。醒迷湯用於治療神志昏迷、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當歸能促進氣血循環,改善血液流通,有利於提高腦部供血,恢復神志。
  2. 益氣養血,滋養心神:當歸還可補氣養血,滋養心神。對於昏迷患者,往往伴隨氣血不足、心神不安等症狀,當歸能補益氣血,安神定志,有助於緩解患者的昏迷狀態,促進恢復。

醒迷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利水滲濕,醒脾開竅: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醒脾開竅之效。醒迷湯用於治療痰迷心竅、神志昏迷,茯苓有助於利水化痰,醒脾開竅,使神志清醒。
  2. 配合其他藥物增效: 醒迷湯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半夏、蒼朮等,茯苓能與之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醒脾開竅、化痰除濕之效,提高藥效。

醒迷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平肝熄風: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的作用,能緩解因肝風內動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

2. 養血柔肝: 白芍有養血柔肝的功效,能滋養肝血,使肝氣和暢,進而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頭昏、目眩、失眠等症狀。

因此,白芍在醒迷湯中,能起到平肝熄風、養血柔肝的作用,有助於患者恢復神志,改善昏迷狀態。

醒迷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對於因痰迷心竅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尤其醒迷湯常用於治療痰濕阻滯、神昏不醒等症狀,半夏的化痰作用可以幫助清除痰濕,使神志清醒。
  2.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因痰濁上逆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醒迷湯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往往伴有嘔吐現象,半夏的降逆止嘔功效可以有效控制嘔吐,穩定患者病情。

因此,醒迷湯中加入半夏,不僅可以幫助化痰開竅,同時也能降逆止嘔,有助於患者快速恢復神志,達到醒迷的目的。

醒迷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肝腎、強筋骨:杜仲性溫,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醒迷湯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杜仲的加入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恢復。
  2. 活血化瘀:杜仲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從而加速傷病恢復。

總之,杜仲在醒迷湯中的加入,不僅可以補益肝腎、強筋骨,還可以活血化瘀,有效改善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醒迷湯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醒迷湯通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痰濕阻絡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陳皮可以理氣化痰,幫助脾胃運化,提升氣血運行,改善昏迷狀態。
  2. 調和藥性:陳皮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可以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身體的副作用。

醒迷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肝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之效。醒迷湯用於治療神志昏迷、心神不寧等症狀,酸棗仁能安神定志,使神志清醒,改善昏迷狀態。
  2. 補益心脾: 酸棗仁還能補益心脾,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心氣不足導致的神志不清、心悸失眠等症狀。醒迷湯中配合其他藥物,能更好地補益心脾,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醒迷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之效。迷糊昏厥多因陽氣不足,寒邪內侵所致。附子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助於恢復神志,醒迷開竅。
  2. 溫通心陽: 心陽不足,則心神不寧,神志不清。附子溫通心陽,可改善心血循環,提高心臟功能,有助於恢復神志清醒。

附子雖有回陽救逆之功,但其性溫燥,使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醒迷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醒迷湯中常包含一些較為峻烈的藥物,如石菖蒲、遠志等,甘草可以調和這些藥物的性味,避免藥性過於猛烈,對脾胃造成損傷。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的功效,與醒迷湯中其他藥物配合,可以增強藥效,促進患者清醒,緩解頭暈、頭痛等症狀,加速恢復。

總之,甘草在醒迷湯中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增強療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喚醒意識 - 醒迷湯

中藥方劑「醒迷湯」,由人參、杜仲、茯苓、白朮、白芍、當歸、半夏、陳皮、酸棗仁、附子、甘草調配而成。主要適用於治療頭痛、嘔吐、痰液聚積體內,眼睛直視不動,嘴巴緊閉,手腳冷到過膝蓋屬於陽氣虛寒的人。

方劑組成介紹:

  • 人參:補氣益元,改善疲勞、神經衰弱等症狀。
  • 杜仲:補腎強腰,舒筋活絡,緩解腰痠背痛、四肢無力等症狀。
  • 茯苓:利水滲濕,清熱化痰,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改善脾胃虛弱、腹瀉等症狀。
  • 白芍:養血調經,緩解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改善貧血、手腳冰涼等症狀。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改善咳嗽、嘔吐等症狀。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 酸棗仁:安神養心,緩解失眠、健忘等症狀。
  • 附子:溫陽回陽,散寒止痛,改善陽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 甘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增強方劑療效。

總結:

醒迷湯,方劑組成合理,藥效協同。具有補益氣血,溫陽化痰,醒腦開竅的功效,適用於陽氣虛寒引起的頭痛、嘔吐、痰多、眼睛直視不動,嘴巴緊閉,手腳冷到過膝蓋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包括補氣益元的人參、補腎健腰的杜仲、清熱化痰的茯苓、健脾益氣的白朮、養血調經的白芍、補血活血的當歸、燥濕化痰的半夏、理氣健脾的陳皮、安神養心的酸棗仁、溫陽回陽的附子及益氣補脾的甘草,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人參3錢,白朮2錢(土炒),當歸3錢,茯苓1錢,白芍1錢(炒),半夏1錢,杜仲2錢(炒),陳皮8分,棗仁1錢(炒研),炙甘草8分,川附子5分。
加大棗三枚,生薑三片,水二鐘,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醒迷湯是一首溫陽散寒、開竅醒神的中藥方劑,但是由於其中含有附子、甘草等中藥,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以及對中藥過敏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低血壓嗜眠症(嗜睡症)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手腳冰冷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醒迷湯, 出處:《雜症會心錄》卷上。 組成:人參3錢,白朮2錢(土炒),當歸3錢,茯苓1錢,白芍1錢(炒),半夏1錢,杜仲2錢(炒),陳皮8分,棗仁1錢(炒研),炙甘草8分,川附子5分。 主治:頭痛厥逆,痰聚胞絡,目定口噤,手足冷過時膝,陽氣虛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