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蠲痛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止痛: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痛的作用。蠲痛湯多用於治療疼痛,而陳皮可疏通經絡,緩解氣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 調和藥性:陳皮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其他藥材寒涼過甚,起到平衡藥性,提高藥效的作用。
蠲痛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功效。蠲痛湯中可能含有較為辛辣或苦寒的藥材,甘草可以調和這些藥材的偏性,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並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
- 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 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促進藥物吸收,使藥效更充分發揮。同時,甘草還具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更有效地緩解疼痛。
蠲痛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緩解疼痛,並消散局部瘀血,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 補血養血,緩解疼痛:當歸同時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可以改善氣血不足,從而改善疼痛症狀。對於一些因氣血虧虛引起的疼痛,當歸的補血作用可以緩解疼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綜上所述,當歸在蠲痛湯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以及補血養血的功效,是方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助於緩解疼痛症狀。
蠲痛湯中加入桔梗,主要考量其宣肺利咽,通絡止痛的功效。
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散結、消腫、通絡止痛等功效。在蠲痛湯中,桔梗主要起着宣肺利咽,通暢氣道,使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的作用,同時也輔助其通絡止痛,緩解疼痛不適。
此外,桔梗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和代謝,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蠲痛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助藥力達病所: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蠲痛湯多用於治療因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而茯苓可健脾利濕,使水濕代謝正常,有助於藥物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止痛作用。
- 和緩藥性,降低副作用: 蠲痛湯中常含有較為辛燥的藥物,茯苓可以起到和緩藥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茯苓能利水滲濕,可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減少對脾胃的損傷,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療。
蠲痛湯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散寒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羌活能有效驅散寒邪,舒筋活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羌活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蠲痛湯中加入羌活,可以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瘀血阻滯等原因引起的疼痛。
蠲痛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有較好的改善效果。此外,肉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進一步減緩疼痛。
因此,蠲痛湯中加入肉桂,可以增強其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更有效地緩解疼痛症狀。
蠲痛湯中包含前胡,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散寒,止咳化痰: 前胡性微寒,味辛,歸肺經,具有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外襲引起的咳嗽、胸痛等症狀,與蠲痛湯中其他藥物配合,可達到溫經散寒、止痛化痰的功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前胡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壅盛引起的疼痛,與蠲痛湯中其他藥物配合,可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蠲痛湯中包含防風,主要源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 祛風止痛:防風味辛、甘,性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止痛的功效。風為百病之始,疼痛常與風寒濕邪相關。防風可驅散風邪,減輕疼痛,特別適用於風寒濕痺引起的疼痛。
- 疏通經絡:風邪阻滯經絡,導致氣血不通,疼痛加劇。防風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可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因此,蠲痛湯中加入防風,可以發揮其祛風止痛、疏通經絡的功效,達到減輕疼痛,改善病情的目的。
蠲痛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是基於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尤其擅長治療風熱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以及痰熱壅肺所致的胸悶氣喘。
在蠲痛湯中,川貝母可以清熱化痰,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痰液阻塞,同時也能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緩解咳嗽症狀,促進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蠲痛湯中加入糯米,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糯米性溫和,具有補脾益氣、固澀止瀉的作用。疼痛常伴隨氣血虧虛,糯米能補益氣血,為藥物提供更好的吸收環境,提升療效。
二、糯米富含澱粉,可以緩解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避免藥性過於猛烈,同時也能幫助藥物更好地附著於胃壁,延長藥效。
總之,糯米在蠲痛湯中發揮著緩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促進身體更好地吸收藥物,達到止痛的效果。
蠲痛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祛風濕止痛。蒼朮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能祛風濕、燥濕化痰、止痛,對於風濕痹痛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療效。
其二,健脾燥濕。蒼朮可健脾燥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濕氣的排出,從而減輕濕氣對關節的影響,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蒼朮在蠲痛湯中起著祛風濕止痛、健脾燥濕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主治功效
蠲痛湯
組成:陳皮、甘草、當歸、桔梗、茯苓、羌活、肉桂、前胡、防風、川貝母、糯米、蒼朮。
主治:雙臂疼痛,併肩部疼痛,是由痰所引起的。
方劑組成介紹:
- 陳皮:理氣行氣,燥濕化痰。
- 甘草:補氣,瀉火,止咳化痰。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
- 茯苓:利水消腫,健脾胃。
- 羌活:散風寒,祛風除濕。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
-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止咳。
- 糯米:清熱解毒,止瀉。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
總結:
蠲痛湯的臨牀應用範圍比較廣泛,不僅可以治療雙臂疼痛、肩部疼痛,還能起到理氣行氣、燥濕化痰、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宣肺、利咽、祛痰、散風寒、活血通經、健脾胃、溫裡溫中、散風寒、祛風除濕、清肺熱、化痰止咳、止瀉等多種作用。
傳統服藥法
陳皮8分,甘草(生用),當歸5分,桔梗(米泔浸,切)6分,茯苓6分,羌活5分,薄桂2分,前胡7分,防風2分,貝母7分(用柳條燒灰水浸透,糯米炒),蒼朮5分(泔浸)。
水1鐘半,加生薑3片,大棗2個煎,臨服再入薑汁、竹瀝各3茶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蠲痛湯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孕婦及體質虛弱者慎用。
- 蠲痛湯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口苦、便秘等副作用,若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蠲痛湯,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陳皮8分,甘草(生用)、當歸5分,桔梗(米泔浸,切)6分,茯苓6分,羌活5分,薄桂2分,前胡7分,防風2分,貝母7分(用柳條燒灰水浸透,糯米炒),蒼朮5分(泔浸)。 主治:兩膊痛,並胳膊肩痛,屬痰所爲者。
蠲痛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金毛狗脊(先用火燎去黃毛,令淨,銼碎再炒,以香爲度)2兩,川萆薢(銼,微炒)2兩,天麻(溫水洗淨,銼,焙)2兩,大附子(炮,去皮臍)2兩,薏苡仁(炒香)2兩,酸棗仁(濕湯浴過,去皮,焙)2兩,人參(去蘆)2兩,杜仲(去粗皮,銼,文武火炒絲斷爲度)1兩半,白朮3分,柏子仁(生)3分,甘草(炙)3分,羌活1兩,川續斷(去苗,焙)1兩,當歸(溫水洗淨,切片,焙)1兩。 主治:濕痹,腰腳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