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中當歸湯

WEN ZHONG DANG GU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一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15%
心經 15%
肝經 13%
肺經 12%
腎經 7%
大腸經 5%
膽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溫中當歸湯以「當歸」為方劑組成藥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中補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溫中散寒、補益氣血,尤其是婦科虛寒證,當歸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二、調和藥性: 方劑中可能含有寒涼性質的藥材,當歸的溫性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造成脾胃受損或其他副作用。同時,當歸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利用,提高療效。

溫中當歸湯中加入人參,乃因其具有溫補脾胃、益氣生血之效。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能補氣益血,健脾益胃。溫中當歸湯以當歸補血活血,溫暖子宮,但因當歸性偏涼,故加入人參以溫補脾胃,助其氣血運行,提升藥效。此外,人參可增強機體抵抗力,協同當歸共同改善虛寒症狀,達到溫中補血的效果。

溫中當歸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兩者配伍,溫中散寒,有助於緩解因寒邪侵襲所導致的腹痛、腹瀉、手腳冰冷等症狀。
  2. 促進藥效:乾薑辛溫之性,可促進當歸的活血化瘀、補血調經功效,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乾薑還可溫通氣血,改善血液循環,有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利用。

溫中當歸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作用。溫中當歸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症狀,白朮可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並有助於止瀉,配合當歸補血活血,可達到溫中補血的效果。
  2. 助當歸補血,防其過於滋膩:白朮性燥,可防止當歸過於滋膩,避免補血過度而產生痰濕。同時,白朮也能起到引導當歸藥力直達病所的作用,提高藥效。

溫中當歸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燥濕,和中降逆: 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行氣燥濕、降逆止嘔的作用。溫中當歸湯以溫中散寒、補血活血為主,但若脾胃虛寒,寒邪阻滯,則難以達至溫補效果。厚朴加入方中,可理氣燥濕,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
  2. 配合當歸,溫補脾胃: 當歸味甘性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但單用當歸,易於滋膩,可能加重脾胃虛寒。厚朴加入方中,可起到燥濕健脾的作用,與當歸相輔相成,溫補脾胃,使其兼具補血活血和健脾和胃的效果。

溫中當歸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陽回陽: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補心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之效。對於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腹痛、腹瀉、四肢冰冷等症狀,肉桂可溫中散寒,助陽回陽,改善體質。

2. 協同當歸,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肉桂與當歸配伍,一溫一補,相互協同,既能溫補心陽,又能活血化瘀,共同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

溫中當歸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氣,助藥力達下焦: 溫中當歸湯以溫中散寒、補血活血為主,而桔梗性平味辛,具有宣肺利氣、開鬱散結之功效,能幫助藥力向下運行,更好地溫暖脾胃,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治病的目的。
  2. 防止藥物壅滯,避免副作用: 當歸、肉桂等溫熱藥物,若單獨使用易於壅滯氣機,導致上熱下寒的現象。加入桔梗,可疏通氣機,防止藥物在體內停滯,降低藥物副作用,使療效更佳。

溫中當歸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1. 緩解當歸溫燥之性: 當歸性溫,燥性較強,容易引起口乾舌燥、便祕等不適。白芍性微寒,可緩解當歸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2. 補充血虛之症: 當歸補血活血,但單用容易偏於溫燥,白芍養血柔肝,可與當歸相輔相成,更能有效補血,並兼顧滋陰潤燥之效。

因此,溫中當歸湯中加入白芍,不僅有助於調和藥性,更能提升補血活血的功效,使藥效更全面。

溫中當歸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之效。當歸則補血活血,養血潤燥。二者合用,能溫暖脾腎陽氣,散寒止痛,改善因陽虛寒凝導致的腹痛、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
  2. 扶正祛邪: 附子能回陽救逆,扶持正氣,有助於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當歸則能補血養血,滋陰潤燥,促進氣血運行。二者合用,能扶正祛邪,提升機體抵抗力,進一步改善病症。

溫中當歸湯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溫中當歸湯屬於溫補類方劑,藥性偏溫燥,加入甘草可緩和藥性,避免過於燥烈,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人體接受。
  2. 增強功效: 甘草與當歸相配,可增強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並有助於溫中散寒,改善氣血循環,提高藥效。此外,甘草還有解毒、抗炎等作用,能保護脾胃,減少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

溫中當歸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當歸補血活血,但性偏涼,若單用則易寒凝血脈,影響藥效。木香加入可溫中散寒,協同當歸活血止痛,提升藥效。
  2.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溫中當歸湯常用於治療寒凝血脈,氣滯血瘀所致的痛經,腹痛等症。木香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同時又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溫中當歸湯」是中醫常用的溫中驅寒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當歸、人參、乾薑、白朮、厚朴、肉桂、桔梗、白芍、附子、甘草、木香等。此方具有溫中散寒、活血通絡、止痛、調經的功效,主治寒證未去,正氣寒邪相爭,疼痛不止,脈象弦而緊。

1. 當歸: 性味:辛甘,溫。 歸經:歸脾、心、肝經。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2. 人參: 性味:甘,微苦,微溫。 歸經:歸脾、肺經。 功效: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3. 乾薑: 性味:辛,溫。 歸經:歸脾、胃經。 功效: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健脾止瀉。

4. 白朮: 性味:苦,辛,溫。 歸經:歸脾、胃經。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

5. 厚朴: 性味:辛,溫。 歸經:歸肺、脾、胃經。 功效:溫中散寒,降氣化痰,消食止瀉。

6. 肉桂: 性味:辛甘,溫。 歸經:歸心、肝、腎經。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止痛。

7. 桔梗: 性味:辛,微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膿,止咳平喘。

8. 白芍: 性味:酸,微寒。 歸經:歸肝、脾經。 功效:平肝息風,養血調經,止痛,美白。

9. 附子: 性味:辛,甘,大熱,有毒。 歸經:歸肺、腎經。 功效: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止痛。

10. 甘草: 性味:甘,平。 歸經:歸脾、肺、心經。 功效:補氣健脾,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11. 木香: 性味:辛,溫。 歸經: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消食化積。

12. 總結: 「溫中當歸湯」是中醫常用的溫中驅寒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當歸、人參、乾薑、白朮、厚朴、肉桂、桔梗、白芍、附子、甘草、木香等。此方具有溫中散寒、活血通絡、止痛、調經的功效,主治寒證未去,正氣寒邪相爭,疼痛不止,脈象弦而緊。

傳統服藥法


當歸2兩,人參2兩,乾薑2兩,茯苓2兩,厚朴(炙)2兩,青木香2兩,桂心2兩,桔梗2兩,芍藥2兩,甘草2兩。
上切。
以水8升,煮取3升,分溫3服,日3次。不耐青木香者,以犀角1兩代之。
忌海藻、菘菜、豬肉、醋物、生蔥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助火生熱。

相關疾病


心絞痛霍亂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細菌性食物中毒蛔蟲病風濕性心臟病多痰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溫中當歸湯, 出處:《雞峰》卷十一。 組成:當歸2兩,人參2兩,乾薑2兩,白朮2兩,厚朴2兩,桂2兩,桔梗1兩,白芍藥1兩,附子半兩,甘草半兩,木香半兩。 主治:寒留不去,與正氣相搏,痛而不休,脈弦緊者。

溫中當歸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組成:當歸(切,焙)1兩半,芍藥(銼碎,微炒)3兩,黃芩(去黑心)2兩,朴消2兩,桔梗(炒)2兩,柴胡(去苗)2兩,升麻1兩半。 主治:心痛發作,痛有休止,喜涎出,是爲蛔蟲。

溫中當歸湯, 出處:《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組成:當歸2兩,人參2兩,乾薑2兩,茯苓2兩,厚朴(炙)2兩,青木香2兩,桂心2兩,桔梗2兩,芍藥2兩,甘草2兩。 主治:暴冷心腹刺痛,面目青,肉冷汗出,欲作霍亂吐下;及傷寒毒冷下清水,變作青白滯下者。發作腫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多熱喜涎出,是蚘蟲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