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益黃耆浸酒」方劑中以黃耆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浸酒後藥性更易被人體吸收,可有效改善氣虛、表虛等症狀。
- 增強免疫力: 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適合體虛易感者服用。浸酒後可長時間保存,方便飲用,有助於長期調理身體。
補益黃耆浸酒方中加入萆薢,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考量:
- 補腎利水,兼顧氣血雙補: 黃耆補氣固表,擅長提升正氣,而萆薢則以利水滲濕、補腎壯陽見長。兩者相合,不僅能提升補益效果,更可針對腎虛水腫等症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溫陽化濕,調和藥性: 黃耆偏燥熱,容易燥氣傷陰,而萆薢偏寒涼,可起到清熱化濕、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補益過度,造成身體負擔。同時,萆薢亦可促進黃耆藥效的吸收和發揮,提升整體療效。
補益黃耆浸酒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協調藥性,避免燥烈: 黃耆性溫燥,長期服用易上火。防風性微溫,能調和黃耆之燥,使藥性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負擔。
- 增強補益效果: 防風具祛風解表之效,能改善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體虛乏力、四肢痠軟等症狀。配合黃耆補氣升陽,能更有效地改善體質,達到補益的效果。
總之,防風在補益黃耆浸酒方中起到協調藥性、增強補益效果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更溫和。
補益黃耆浸酒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促進黃芪藥效: 川牛膝性溫,能活血通絡,有助於藥酒中黃芪的氣血運行,使其更好地發揮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等功效。
2. 調整藥性: 黃芪偏於燥性,單獨使用易傷津液。川牛膝性涼,能中和黃芪的燥性,使藥酒更加平和,避免出現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補益黃耆浸酒方劑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助氣,增強補益效果: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發汗解表的作用。與黃耆相配,可溫陽助氣,加強黃耆補氣升陽之力,更有效提升體質,改善寒涼體質。
- 調和藥性,避免燥烈:黃耆性甘,味平,入脾、肺經,雖補氣升陽,但若單味使用,容易燥烈傷津。桂枝的溫性與黃耆的甘平相配,可調和藥性,避免補氣過度而傷陰。
因此,補益黃耆浸酒中加入桂枝,不僅增強了補益效果,也避免了單味黃耆的燥烈之性,使方劑更加完善。
補益黃耆浸酒方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協同增效: 石斛性微寒,味甘,具有滋陰生津、清熱潤燥的功效,可緩解黃耆補益過度可能造成的燥熱之弊。與黃耆共同作用,可達到陰陽調和,補而不燥的效果,更適合體質偏燥熱者使用。
2. 提升功效: 石斛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助於提高黃耆補益的效果。此外,石斛還能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藥物吸收,更能發揮黃耆的補中益氣之效。
補益黃耆浸酒方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腰,協同黃耆益氣扶正:杜仲性溫,味甘微辛,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與黃耆相配,一補氣,一補腎,相輔相成,能更好地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尤其適合腰膝酸軟、體虛乏力者。
- 固本培元,延緩衰老:杜仲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與黃耆同用,能從根本上增強身體機能,延緩衰老,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補益黃耆浸酒方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相輔相成,增強補益效果:黃耆性溫,補氣固表,而肉蓯蓉性溫,補腎益精,兩者同用,相輔相成,能更全面地補益元氣,改善體虛乏力、氣短喘促、腰膝酸軟等症狀。
- 針對腎虛,溫補腎陽:肉蓯蓉為補腎壯陽要藥,可溫補腎陽,改善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同時也助於黃耆補氣固表之效。
因此,肉蓯蓉的加入,不僅增強了補益黃耆浸酒的補益效果,也使其更具針對性,適合腎虛、氣虛者飲用。
補益黃耆浸酒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陽助氣: 黃耆補氣,但性偏平和,若體虛寒,則難以發揮功效。附子性熱,能溫陽助氣,與黃耆相輔相成,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補益效果。
- 祛寒止痛: 附子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功效。若氣虛同時伴有寒痛症狀,附子可溫暖經絡,緩解疼痛,提高藥效。
因此,在補益黃耆浸酒方中加入附子,可增強補益功效,並針對寒症起到溫暖止痛的作用,使其更能有效地改善體虛寒症。
補益黃耆浸酒方劑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固本培元,協同黃耆補氣: 山茱萸性溫味酸,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澀精止瀉之效。與黃耆同用,可加強黃耆補氣固表之效,相輔相成,使補益效果更為顯著。
- 滋陰潛陽,平衡燥性: 黃耆性溫燥,長期服用可能出現燥熱之症。山茱萸則能滋陰潛陽,起到平衡黃耆燥性,避免出現上火、口乾舌燥等副作用的作用。
補益黃耆浸酒為一滋補強身之方,其內含黃耆、石南葉等多種草本精華。黃耆為主藥,善於補氣固表,增強人體免疫力;而石南葉則是此方之特色所在,其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祛風濕、強筋骨之效。石南葉之所以被選入此方,乃因其能輔助黃耆,共同達到強壯筋骨、活絡血脈的目的。尤其對於因勞損或年老所致之腰膝酸軟、肢體無力等症狀,補益黃耆浸酒能發揮顯著療效。兩者合用,既可補氣養血,又能強筋壯骨,適用於體虛乏力、易感風寒之人,長期服用可增進體質,提升整體健康狀態。
補益黃耆浸酒方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和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消除水腫,並健脾和胃,增進食慾,對於黃芪補氣升陽的功效起到輔助作用。同時,茯苓亦能寧心安神,緩解因氣虛導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有助於提升整體補益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 補益黃耆浸酒
本方劑由黃耆、萆薢、防風、川牛膝、桂枝、石斛、杜仲、肉蓯蓉、附子、山茱萸、石南葉、茯苓等中藥材組成,具有補益氣血、強筋健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適用於體虛乏力、膝蓋冰冷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萆薢:**性微寒,味苦,歸肝、脾、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等功效。
- **防風:**性溫,味辛,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川牛膝:**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腎經,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歸肺、心、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活絡、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肺、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 **杜仲:**性微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 **肉蓯蓉:**性溫味甘,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
- **附子:**性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澀,歸肝、腎經,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石南葉:**性微寒,味苦、微辛,歸肝、腎經,具有清熱利尿、明目強腰、益精補腎、強筋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補益黃耆浸酒」具有補益氣血、強筋健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適用於體虛乏力、膝蓋冰冷等症狀。該方劑由黃耆、萆薢、防風、川牛膝、桂枝、石斛、杜仲、肉蓯蓉、附子、山茱萸、石南葉、茯苓等中藥材組成,各味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藥效,可有效改善體虛乏力、膝蓋冰冷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銼),萆薢1兩半(銼),防風1兩半(去蘆頭),牛膝2兩(去苗),桂心1兩,石斛2兩(去根),杜仲1兩半(去粗皮,炙微黃,銼),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乾),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山茱萸1兩,石南1兩,白茯苓1兩。
上銼細,以絹袋盛,用酒二斗,於瓷瓶中浸,密封瓶頭。
候3日後,每於食前暖1小盞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益黃耆浸酒,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黃耆1兩(銼),萆薢1兩半(銼),防風1兩半(去蘆頭),牛膝2兩(去苗),桂心1兩,石斛2兩(去根),杜仲1兩半(去粗皮,炙微黃,銼),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乾),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山茱萸1兩,石南1兩,白茯苓1兩。 主治:虛勞膝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