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夷酒
MAN YI JIU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獨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 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之效。蠻夷酒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獨活能有效驅散寒濕,舒筋活絡,緩解疼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行氣活血: 獨活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活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除炎症,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使藥效更顯著。
蠻夷酒方劑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
丹參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對於熱毒壅盛、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都有很好的療效。蠻夷酒方中可能含有溫熱性的藥材,加入丹參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此外,丹參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提高藥效。
「蠻夷酒」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蠻夷酒多用於治療熱病傷陰、血熱妄行等症,生地黃可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症狀。
- 滋陰生津: 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生津的作用,可改善因熱病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此外,生地黃也能滋養腎陰,緩解腎陰不足所致的虛熱。
因此,生地黃在「蠻夷酒」方劑中發揮著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關鍵作用,有助於改善熱病傷陰、血熱妄行等症狀。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功效。蠻夷酒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於臟腑、陽氣不足所致的肢冷、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症狀。附子的溫陽散寒作用,可溫煦臟腑,驅散寒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配合其他藥物: 蠻夷酒中往往包含其他藥物,如肉桂、幹薑等,這些藥物同樣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附子與這些藥物相互配合,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加強溫陽散寒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寒邪所致的疾病。
總之,附子在蠻夷酒方劑中起到溫陽散寒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蠻夷酒方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蠻夷酒常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口乾咽燥等症,而麥門冬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緩解酒精對人體的損害: 蠻夷酒中含有酒精,而麥門冬可以緩解酒精對肝臟的損害,保護肝功能,起到一定的解酒作用。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解表: 白芷具有辛溫發散之性,可驅散外感風寒,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與蠻夷酒中其他解表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祛風解表之效。
- 通鼻竅: 白芷善於通鼻竅,對於鼻塞不通、嗅覺減退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蠻夷酒中加入白芷,有助於緩解因風寒侵襲而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使患者呼吸通暢,改善病症。
蠻夷酒中加入烏頭,乃取其祛風散寒、止痛之效。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其藥性具有溫經散寒、止痛之功,能有效治療因寒邪侵襲所致的各種疼痛,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寒性頭痛等。
同時,烏頭亦具有通經活絡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肢體麻木、痺痛等症狀。因此,在治療某些寒性疾病時,烏頭可作為主要藥材,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發揮其獨特功效。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是基於其強壯元氣、補益脾肺之功效。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而「蠻夷酒」作為一種強壯滋補藥酒,其目的在於增強體質、抵抗外邪。因此,加入人參可以提升藥酒的補益作用,同時也能緩解酒性燥熱,使藥酒更溫和易於人體吸收,達到更佳的滋補效果。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經散寒: 花椒性溫,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可有效驅散體內寒氣,改善手腳冰冷、腹痛等症狀。
- 止痛消腫: 花椒還具有止痛消腫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寒氣入侵導致的疼痛,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在蠻夷酒方劑中,花椒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蠻夷酒方中使用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防風味辛、性溫,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蠻夷酒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而防風能疏散風寒,緩解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狀,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2. 祛風止痛:防風亦可祛風止痛,而蠻夷酒中的其他藥材如羌活、獨活等,也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防風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祛風止痛的效果,並有助於改善關節疼痛等症狀。
「蠻夷酒」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之效。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鼻塞、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細辛能起到溫散寒邪,通利鼻竅,止痛的作用。
- 助藥力,增效力: 細辛性辛香,能促進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起到引藥入經、助藥力、增效力的作用。在「蠻夷酒」方劑中,細辛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蠻夷酒方中加入白礬,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抑菌殺菌: 白礬性寒,具有收斂、燥濕、解毒之效。其含有的明礬石,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能抑制酒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滋生,延長酒的保存時間,防止變質。
二、沉澱雜質: 白礬能與酒液中的蛋白質等雜質結合,形成沉澱,使酒液更加澄清,口感更佳。此外,白礬還可吸附酒液中的雜味,改善酒的口感。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寒水石,主要原因為其清熱瀉火、利濕解毒之效。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止血生肌等功效。
蠻夷酒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發熱煩躁、口渴咽痛、尿赤便祕等症。寒水石加入方劑中,可清熱瀉火,消解熱毒,並利濕解毒,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有助於緩解症狀。同時,寒水石也可起到止血生肌作用,緩解熱毒所致的皮膚損傷。
蠻夷酒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的功效。
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阻滯,對於因寒凝血瘀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此外,川牛膝還能利尿消腫,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水腫,對於一些因濕邪阻滯所致的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川牛膝在蠻夷酒方中,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整體藥效的發揮。
「蠻夷酒」方劑中含有麻黃,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
- 發汗解表,驅散風邪: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能驅散外感風寒,緩解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蠻夷酒方劑常被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感冒,麻黃的加入能有效發揮解表作用,助於驅除病邪。
- 宣肺止咳,通竅利鼻:麻黃能宣肺通竅,利鼻通竅,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鼻塞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蠻夷酒方劑中加入麻黃,可有效改善呼吸道症狀,促進疾病康復。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蠻夷酒方劑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患恢復。
- 疏散風寒: 川芎亦有疏散風寒之效。蠻夷酒方劑中可能包含其他具有散寒作用的藥材,川芎的加入可增強散寒功效,共同改善因風寒引起的症狀。
「蠻夷酒」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改善氣血循環: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蠻夷酒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經血不調等症,而當歸能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這些症狀。
- 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蠻夷酒方劑中其他藥材也多具溫補作用,如川芎、熟地黃等,而當歸能與這些藥材互相配合,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蠻夷酒方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柴胡性微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功效。蠻夷酒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血不暢所致的病症,如胸悶脅痛、頭暈目眩等。柴胡可疏解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達到舒緩症狀的效果。
- 升陽解表:柴胡亦可升發陽氣,驅散外邪,用於治療風邪入侵所致的感冒發熱、頭痛鼻塞等。蠻夷酒中加入柴胡,可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驅散外邪,恢復健康。
「蠻夷酒」方劑中使用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緩解酒醉不適: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具有 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 的功效。酒醉後常出現頭暈目眩、口渴心煩、面紅耳赤等症狀,白芍能 滋陰養血,緩解酒精對肝臟的刺激,改善酒醉的不適症狀。
- 調節脾胃功能: 白芍亦可 健脾和胃,有助於 緩解酒醉後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促進酒精代謝,減輕酒醉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總而言之,白芍在「蠻夷酒」方劑中的作用在於 緩解酒醉症狀,滋養肝脾,促進酒精代謝,維護身體健康。
蠻夷酒方劑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 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化痰止咳的功效。蠻夷酒多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症狀,如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心煩失眠等。牡蠣能滋陰降火,緩解這些症狀。
- 牡蠣可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蠻夷酒中加入牡蠣,可以增強患者的體質,輔助治療疾病。
總而言之,牡蠣在蠻夷酒方劑中起到滋陰降火、軟堅散結、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蠻夷酒方劑常用於治療風寒咳嗽、咽喉腫痛等症,桔梗的加入有助於宣通肺氣,利咽開音,緩解咽喉不適。
- 排膿消腫:桔梗還具有排膿消腫的功效,能促進炎症消退,加速傷口癒合。蠻夷酒方劑中可能包含其他具有消炎作用的藥材,桔梗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促進病患康復。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狗脊,主要原因如下:
- 補腎壯陽:狗脊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之效。蠻夷酒方劑常被用於治療腎虛腰痛、陽痿早泄等症狀,狗脊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方劑的補腎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 強筋健骨:狗脊亦有強筋健骨之效,可改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蠻夷酒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類似功效的藥材,狗脊的加入可以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療效。
蠻夷酒中包含天雄,其原因主要有二:
- 溫陽散寒,祛風除濕: 天雄性溫熱,入脾經、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除濕的作用。蠻夷酒本身也具備溫補性質,與天雄相輔相成,可增強藥效,治療因寒濕所致的痺痛、關節疼痛、四肢麻木等症。
- 通經活絡,止痛消腫: 天雄具有通經活絡、止痛消腫之效。蠻夷酒中其他藥材如附子、川烏等,同樣具有溫通經絡之效,天雄的加入可加強此功效,有助於改善血脈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提升體質: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膀胱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蠻夷酒本身亦具有補益氣血、溫陽散寒的作用,肉蓯蓉的加入可增強酒方補腎壯陽之效,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 配合藥性,相輔相成: 蠻夷酒的組成藥材多以補益氣血、溫陽散寒為主,而肉蓯蓉則更偏重於補腎壯陽。二者藥性相輔相成,可相互促進作用,更能有效改善因腎虛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蠻夷酒方劑中加入茯神,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安神定志:茯神性平味甘,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寧心安神的功效。蠻夷酒本身可能因其成分而具有一定的興奮或躁動作用,加入茯神可以平衡藥性,避免過度興奮或失眠等副作用。
- 健脾益氣:茯神還具有一定的健脾益氣功效,可以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機體抵抗力。蠻夷酒中可能含有較多的藥材,加入茯神可以幫助人體更好地吸收藥效,避免藥性過於燥烈而傷脾胃。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山藥,其主要原因在於山藥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一、 補脾益腎: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二經,能補脾益氣、滋腎填精。蠻夷酒多用於補益氣血、強健筋骨,而山藥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同時滋養腎氣,從而達到整體的補益效果。
二、 和中緩急: 山藥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蠻夷酒中可能存在一些辛辣燥熱的藥材,而山藥能起到中和作用,避免燥熱傷陰。
蠻夷酒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蠻夷酒多為治療脾虛濕困、食少便溏、水腫等症,而白朮則可補脾胃之氣,利水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
- 固表止汗:白朮還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防止因脾虛濕困而導致的汗出不止。蠻夷酒中往往加入其他具有發汗作用的藥材,白朮的加入可平衡藥性,避免過度發汗,保護正氣。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腎強筋: 杜仲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強筋、益精填髓的功效。蠻夷酒方劑以酒為引,能促進藥物吸收,並更好地發揮杜仲的補腎強筋作用,尤其適合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者。
二、固本培元: 杜仲能固腎氣,有助於改善體虛乏力、腎虛腰痛等症狀。蠻夷酒方劑中其他藥材如枸杞、淫羊藿等,也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與杜仲相輔相成,共同起到固本培元的功效,提升整體療效。
「蠻夷酒」方劑中加入石南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散寒止痛: 石南葉性溫,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緩解風寒引起的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蠻夷酒作為驅寒藥酒,加入石南葉有助於增強其散寒止痛效果。
- 活血化瘀: 石南葉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石南葉的加入可以提升「蠻夷酒」的藥效,使其更有效地達到驅寒止痛、活血化瘀的目的。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款冬花,主要源於其潤肺止咳的功效。款冬花性味甘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蠻夷酒通常用於治療肺虛久咳、痰多氣喘等症。款冬花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款冬花在蠻夷酒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治療肺虛久咳、痰多氣喘的重要藥材。
蠻夷酒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蠻夷酒多用於治療寒邪客於中焦,症見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乾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上述症狀。
- 助藥力:乾薑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蠻夷酒中可能含有其他藥物,乾薑可以促進這些藥物的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蕪荑」,主要原因在於:
- 驅蟲止癢:蕪荑味苦性寒,具有驅蟲止癢的功效。蠻夷酒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而蕪荑的驅蟲止癢作用能有效緩解病症。
- 清熱解毒:蕪荑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有助於消除皮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蠻夷酒中往往搭配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共同發揮功效。
因此,蕪荑的加入,不僅能直接治療皮膚病,也能輔助其他藥材,提高藥效。
「蠻夷酒」方劑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一、溫腎固精: 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溫腎助陽、固精縮尿的作用。此方多用於治療腎虛精關不固、遺精滑精等症,山茱萸可溫補腎陽,固攝精氣,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二、收斂固澀: 山茱萸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止汗固精、澀腸止瀉。此方若有同時存在脾腎虛弱、滑泄不止的情況,山茱萸的收斂作用能幫助固澀止瀉,使治療更全面有效。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芫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芫花性溫,辛散走竄,擅長溫經散寒,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經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蠻夷酒方中常加入芫花,旨在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寒凝血瘀,緩解疼痛。
- 利水消腫:芫花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蠻夷酒方中加入芫花,可能也考慮到其利水消腫作用,幫助改善患者體內水分代謝,緩解水腫症狀。
蠻夷酒方中包含柏子仁,主要基於其 安神定志 的功效。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腎經,具有 養心安神、潤腸通便 的作用。
此酒方多用於治療 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怔忡、頭昏目眩 等症狀。柏子仁能 緩解心神緊張、促進睡眠,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 安神定志、寧心安神 的效果。
蠻夷酒方劑中包含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生津: 石斛性寒味甘,入胃經,具有滋陰生津、清熱除煩之效。蠻夷酒的主要功效為補益脾腎、生津止渴、滋陰養血,石斛的滋陰生津作用能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 調節脾胃: 石斛能健脾胃,增強消化功能。蠻夷酒中加入石斛,可以有效改善脾胃虛弱,增強藥物的吸收利用,提高藥效。
蠻夷酒中添加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經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脈止痛之效。蠻夷酒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等症,桂枝可溫暖經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 助酒性: 桂枝辛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酒的刺激性,加速藥力發揮,提高藥效。同時,桂枝可減輕酒的寒性,使藥酒更易被身體吸收。
蠻夷酒方劑中含有甘遂,主要原因是其峻下逐水之功效。甘遂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迅速排除體內積聚的水分,治療水腫、腹水等症。
此外,甘遂亦能通便,對於因濕熱阻滯導致的便祕,亦有良好的療效。然而,甘遂毒性較強,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並配合其他藥物緩解其毒性。
蠻夷酒方劑中加入輕粉,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驅除濕邪,消腫止痛: 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並能驅除濕邪,消腫止痛。蠻夷酒多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各種疾病,如濕疹、瘡瘍等,輕粉則可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活血化瘀,通經絡: 輕粉入血分,能活血化瘀,通經絡。蠻夷酒中加入輕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然而,輕粉性峻,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配製或服用。
蠻夷酒方劑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瀉固澀:赤石脂性寒味澀,具有收斂止瀉、固澀止汗之效。蠻夷酒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泄瀉不止等症,赤石脂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減輕腹瀉症狀。
- 清熱解毒:赤石脂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壅滯、瘡瘍腫毒等症。蠻夷酒亦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赤石脂的加入能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主治功效
蠻夷酒
主要成分: 獨活,丹參,生地黃,附子,麥門冬,白芷,烏頭,人參,花椒,防風,細辛,白礬,寒水石,川牛膝,麻黃,川芎,當歸,柴胡,白芍,牡蠣,桔梗,狗脊,天雄,肉蓯蓉,茯神,山藥,白朮,杜仲,石南葉,款冬花,乾薑,蕪荑,山茱萸,芫花,柏子仁,石斛,桂枝,甘遂,輕粉,赤石脂
主治功效: 長年累月的風毒侵襲,導致肌肉萎縮拘攣,臥牀三十年;以及各種惡性的風毒症,眉毛脫落。
組成介紹:
- 獨活: 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丹參: 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
- 生地黃: 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附子: 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麥門冬: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白芷: 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烏頭: 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人參: 補氣、安神益智、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
- 花椒: 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防風: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細辛: 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白礬: 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
- 寒水石: 清熱瀉火、利竅、消腫。
- 川牛膝: 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麻黃: 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川芎: 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柴胡: 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白芍: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牡蠣: 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狗脊: 補陽、補氣、止血、祛風除濕、補益肝腎、補血養肝。
- 天雄: 活絡止痛、祛風除濕。
- 肉蓯蓉: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 茯神: 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
- 山藥: 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 白朮: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杜仲: 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 石南葉: 清熱、解毒、利尿。
- 款冬花: 止咳化痰、除煩、止咳平喘、抗炎抗氧化。
- 乾薑: 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蕪荑: 疏風散寒、清熱解毒。
- 山茱萸: 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
- 芫花: 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
- 柏子仁: 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
- 石斛: 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
- 桂枝: 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甘遂: 瀉下逐水、破血消癥。
- 輕粉: 化腐生肌、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
- 赤石脂: 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
用法用量: 本品為丸劑,每次2次,每次2粒,溫水送服。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肝腎功能不全者、高血壓患者、心臟病患者禁用。
- 本品不宜長期服用,一般服用7-10天即可。
- 服用本品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以免降低藥效。
- 服用本品後,若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礬石1兩,桂心1兩,白朮1兩,狼毒1兩,半夏1兩,石南1兩,白石脂1兩,龍膽1兩,續斷1兩,芫花1兩,白石英1兩,代赭1兩,閭茹1兩,石葦1兩,玄參1兩,天雄1兩,防風1兩,山茱萸1兩,桔梗1兩,藜蘆1兩,卷柏1兩,細辛1兩,寒水石1兩,烏頭1兩,躑躅1兩,蜀椒1兩,白芷1兩,秦艽1兩,菖蒲1兩,附子2兩,遠志2兩,石膏2兩半,蜈蚣2枚。
上(口父)咀,以酒2鬥,漬四日。每服1合,一日二次。十日後,取滓曬乾,搗篩為散。
每服方寸匕,以酒送服,1日2次,以知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蠻夷酒,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礬石1兩,桂心1兩,白朮1兩,狼毒1兩,半夏1兩,石南1兩,白石脂1兩,龍膽1兩,續斷1兩,芫花1兩,白石英1兩,代赭1兩,(艹閭)茹1兩,石葦1兩,玄參1兩,天雄1兩,防風1兩,山茱萸1兩,桔梗1兩,藜蘆1兩,卷柏1兩,細辛1兩,寒水石1兩,烏頭1兩,踯躅1兩,蜀椒1兩,白芷1兩,秦艽1兩,菖蒲1兩,附子2兩,遠志2兩,石膏2兩半,蜈蚣2枚。 主治:八風十二痹,偏枯不遂,宿食,久寒虛冷,五勞七傷;及婦人産後餘疾,月水不調。
蠻夷酒,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獨活1兩,丹參1兩,礜石1兩,乾地黃1兩,附子2兩,麥門冬2兩,白芷半兩,烏喙半兩,烏頭半兩,人參半兩,狼毒半兩,蜀椒半兩,防風半兩,細辛半兩,礬石半兩,寒水石半兩,牛膝半兩,麻黃半兩,川芎半兩,當歸半兩,柴胡半兩,芍藥半兩,牡蠣半兩,桔梗半兩,狗脊半兩,天雄半兩,蓯蓉18铢,茯神18铢,金牙18铢,薯蕷18铢,白朮18铢,杜仲18铢,石南18铢,款冬18铢,乾薑1合,蕪荑1合,山茱萸18铢,牡荊子18铢,芫花1合,柏子仁1合,石斛6铢,桂心6铢,甘遂2兩,蘇子1升,赤石脂2兩半。 主治:久風枯攣,三十年著床;及諸惡風,眉毛墮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