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湯

JU HUA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孕集》卷上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2%
胃經 15%
心經 13%
肝經 13%
腎經 9%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菊花湯以「菊花」為主要成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風熱上攻導致的頭暈腦脹、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2. 平肝明目:菊花入肝經,能平肝明目,對於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頭昏目眩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菊花湯以單味藥材組成,簡單易得,藥性平和,適合日常保健和治療輕微病症。

菊花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潤肺:菊花性涼,善於清熱解毒,降火消炎。麥門冬則屬甘寒,具滋陰潤肺之效。兩者搭配,可更好地清熱瀉火,同時滋潤肺燥,適用於因熱邪上攻而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清心安神:菊花能清肝明目,而麥門冬則能養陰生津,益氣安神。兩者合用,可有效改善因心火旺盛或陰虛火旺所致的心煩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菊花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和藥性: 菊花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但長期服用或體質虛寒者,可能出現胃寒、脾虛等副作用。大棗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可中和菊花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性過於寒涼,造成身體不適。
  2. 增強功效: 大棗能補氣血、益脾胃,與菊花共同作用,可增強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同時,大棗還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緩解菊花可能帶來的口乾舌燥等副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持久。

「菊花湯」中的人參,主要用於補氣固表、增強體力。人參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的作用,配合菊花等其他藥材,可以有效改善因氣虛所致的疲勞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狀。

「菊花湯」中的當歸,是一種常用的補血活血藥材。當歸能夠調理婦女月經不調、產後失血過多等問題,同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面色萎黃、肢體麻木等血虛血瘀的症狀。

菊花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清熱解毒之效。甘草性甘,味甜,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加入甘草可緩解菊花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菊花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能改善菊花引起的胃寒、腹瀉等副作用。此外,甘草還有止咳化痰、抗炎的作用,能更好地配合菊花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等疾病。

「菊花湯」中的阿膠,是一種滋陰補血的名貴藥材。阿膠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之功,對於因血虛導致的面色蒼白、眩暈耳鳴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與菊花等人參等藥材配伍,更增強了整體的補血養顏效果。

菊花湯中加入生薑,是基於其辛溫發散之性,可增強菊花清熱解毒之效。

  1. 解表散寒: 生薑性溫,具有發散風寒之效,可與菊花一同疏散外感風寒,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
  2. 和中降逆: 生薑辛溫,可溫中止嘔,與菊花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並緩解因熱毒上炎所致的頭暈、噁心等症狀。

此外,生薑亦可輔助菊花驅散體內寒氣,提升藥效,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

主治功效


菊花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菊花湯作為一味傳統中藥方劑,在古代醫學典籍中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病症的治療。以下將 分析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從古文記載來看,菊花湯的主治功效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1. 婦科疾病

    • 妊娠異常:多篇文獻提及菊花湯可應用於妊娠期間的各種不適症狀,包括惡寒、嘔吐、胸悶、小便異常、臍下急痛、頸項強痛、腰背腹痛、胎動不安等。如《証治準繩‧女科》中記載「妊娠四月,有寒,心下慍慍欲嘔,胸膈滿不欲食;有熱,小便難,數數如淋狀,臍下苦急;卒風寒,頸項強痛,寒熱;或驚動身軀,腰背腹育,往來有時,胎上迫胸,心煩不得安,卒有所下。宜服。菊花湯」;《集驗方》和《婦人大全良方》亦有類似的描述。
    • 產後調理:《博濟方》中提到「產後,溫酒下」菊花湯,表明其可應用於產後恢復。
  2. 眼科疾病

    • 眼痛、眼赤、眼癢:多篇文獻記載菊花湯可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包括眼痛、紅腫、瘙癢等症狀。例如《惠直堂經驗方》中「火眼。菊花湯下。」;《絳囊撮要》中「眼初起疼痛。菊花湯送下。」;《聖濟總錄》中「治風熱眼赤,痛癢不定。防風湯方」及「治肝風邪熱,沖眼色赤,痛癢不定。菊花湯方」。
    • 翳障:《時方妙用》中提到「初起翳障」可用菊花湯送服還少丹。
  3. 外感風邪

    • 鼻涕、鼻塞:多篇文獻,包括《聖濟總錄》中數篇皆提到菊花湯可用於治療小兒因風寒引起的鼻涕、鼻塞等症狀,如「治小兒鼻多涕,是腦門為風冷所乘。甘菊花湯方」以及「治小兒腦戶,傷於風冷,鼻內多涕,精神昏悶。甘菊花湯方」。
    • 頭風、頭痛:《絳囊撮要》中「頭痛不發熱。口渴薄荷湯下。兩太陽疼。藁本、白芷、石膏。各三錢。煎湯送下。」以及《聖濟總錄》中數篇也提及菊花湯可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等症狀,例如「治風頭眩悶。起即欲倒。頭痛眼疼。視屋轉動。菊花湯方」。
  4. 其他症狀

    • 耳聾、耳鳴:《絳囊撮要》中記載「耳暴聾。燈心湯送下。耳鳴。淡鹽湯送下。」
    • 口瘡、齒齦腫痛:《聖濟總錄》記載「治心勞客熱,毒氣上攻,口中生瘡,齒齦肉爛,菊花湯方」。
    • 頭屑:《聖濟總錄》記載「治頭風白屑。沐頭。菊花湯方」。
    • 息肉:《聖濟總錄》記載「治息肉淫膚,初發瞼眥,漸漸脹起,攀系白睛,菊花湯方」。

治療原理

菊花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根據方劑組成和古文記載,可以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1. 疏風清熱:菊花為方中主藥,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的功效。這對於治療風熱引起的眼疾、頭痛、鼻塞等症狀至關重要。古文中多次提及菊花湯治療「風熱」、「風毒」引起的病症,體現了菊花的疏風清熱作用。
  2. 養陰潤燥:麥門冬、阿膠能夠滋陰潤燥,對於陰虛內熱引起的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在妊娠期間,孕婦容易出現陰虛火旺的症狀,菊花湯中的滋陰藥物可以起到滋陰降火、安胎的作用。
  3. 補益氣血:人參、大棗、當歸能夠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這對於妊娠期和產後婦女的身體恢復尤為重要。
  4. 調和脾胃:大棗、甘草能夠調和脾胃,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這有助於緩解妊娠期間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
  5. 活血調經:當歸具有活血調經的作用,可以緩解血瘀引起的疼痛和經期不適。
  6. 溫散寒邪:生薑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可以祛除體內的寒邪,緩解因寒邪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菊花湯具有疏風清熱、養陰潤燥、補益氣血、調和脾胃、活血調經、溫散寒邪等多重功效,因此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婦科疾病、眼科疾病、外感風邪等多種病症。其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通過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恢復臟腑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古文內容對照

以下將古文內容與分析進行對照,方便理解:

古文出處主治功效治療原理
《証治準繩‧女科》、《集驗方》、《婦人大全良方》妊娠期間的各種不適症狀,包括惡寒、嘔吐、胸悶、小便異常、臍下急痛、頸項強痛、腰背腹痛、胎動不安等。疏風清熱、養陰潤燥、補益氣血、調和脾胃、活血調經
《惠直堂經驗方》、《絳囊撮要》、《聖濟總錄》眼痛、眼赤、眼癢疏風清熱
《時方妙用》翳障疏風清熱
《聖濟總錄》小兒因風寒引起的鼻涕、鼻塞疏風清熱、溫散寒邪
《絳囊撮要》、《聖濟總錄》頭風、頭痛疏風清熱
《絳囊撮要》耳聾、耳鳴-
《聖濟總錄》口瘡、齒齦腫痛疏風清熱
《聖濟總錄》頭屑-
《聖濟總錄》息肉-
《博濟方》產後調理補益氣血
《驗方新編》蟲入耳菊花湯三日,以解火氣之患
《醫心方》沐浴蘭菊花湯,令人老壽-
《外科心法要訣》針眼菊花湯調服,醫治針眼
《嬰兒論》眼病脈數緊。目脈血腫而痛。此為風眼。若不痛。名曰疫眼也。菊花湯主之。菊花湯主之
《女科百問》妊娠四月若有寒。心中欲嘔。胸滿不食。有熱則小便頻數如淋狀。臍下若急。卒風寒。項頸強痛。寒熱驚惕。腰背及腹痛。往來不定。或胎上急迫。心頭煩悶不安。卒有所下。宜服菊花湯。當歸,人參,麥門冬,甘草。菊花湯。當歸,人參,麥門冬,甘草。
《聖濟總錄》治目生瘡,疼痛赤腫,心躁視物不明菊花湯調下
《外科心法要訣》芎皮散內用川芎,青皮減半用最靈,為末菊花湯調服,醫治針眼自成功。芎皮散內用川芎,青皮減半用最靈,為末菊花湯調服,醫治針眼自成功。
《時方妙用》初起翳障。不可遽用點藥。及一切洗藥。蓋目不染塵。藥汁入目。亦見羞澀。唯用潔淨開水。以潔淨茶盞盛之。用潔淨本色絹片。乘熱淋洗。洗後水混濁。換水再洗。洗至水清無垢方止。如此數次即愈。水內並不用藥。名天然水。水必煎沸者。以熱能散風。水能制火也。初起翳障。不可遽用點藥。及一切洗藥。蓋目不染塵。藥汁入目。亦見羞澀。唯用潔淨開水。以潔淨茶盞盛之。用潔淨本色絹片。乘熱淋洗。洗後水混濁。換水再洗。洗至水清無垢方止。如此數次即愈。水內並不用藥。名天然水。水必煎沸者。以熱能散風。水能制火也。

傳統服藥法


甘菊花、獨活、茵芋、防風、細辛、蜀椒、皂莢、桂心、杜蘅、莽草各等分。
上藥水煮,沐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胰臟炎神經性厭食症角膜炎尿道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息肉口瘡嘴破口角炎嘔吐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脖子頸項酸痛無尿及少尿頭痛食慾不振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菊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六。 組成:菊花1兩,石膏1兩(碎),川芎半兩,甘草(炙)1兩。 主治:風頭疼。

菊花湯, 出處:《産孕集》卷上。 組成:菊花如雞子大1把,麥冬3合,大棗12個,人參5錢,當歸6錢,甘草6錢,阿膠1兩,生薑1兩6錢。 主治:曾孕四月而墮者。

菊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 組成:甘菊花半兩(擇),地骨皮半兩(去土),升麻半兩,防風半兩(去叉),黃連半兩(去須),赤茯苓(去黑皮)半兩,萎蕤1兩,柴胡1兩(去苗),木通(銼)1兩。 主治:肝風邪熱衝眼,色赤痛癢不定。

菊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菊花1兩,茯神1兩(去木),防風1兩(去叉),玄參1兩,升麻1兩(銼),石膏1兩(碎),川芎1兩(銼),葛根(銼)1兩,大黃(銼,炒)1兩半。 主治:息肉淫膚,初發瞼毗,漸漸脹起,攀繫白睛。

菊花湯, 出處:《千金》卷二。 組成:菊花如雞子大1枚,麥門冬1升,麻黃3兩,阿膠3兩,人參1兩半,甘草2兩,當歸2兩,生薑5兩,半夏4兩,大棗12個。 主治:妊娠四月,有寒,心下慍慍欲嘔,胸膈滿不欲食;有熱,小便難,數數如淋狀,臍下苦急。卒風寒頸項強痛寒熱,或驚動身軀,腰背腹痛,往來有時,胎上迫胸,心煩不得安,卒有所下。

菊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組成:菊花1兩,升麻1兩,獨活1兩(去蘆頭),防風1兩(去叉),知母1兩(焙),黃芩1兩(去黑心),玄參1兩,藁本1兩(去苗土),大黃1兩(銼,炒),梔子仁1兩,前胡1兩(去蘆頭),桔梗1兩,甘草1兩(炙,銼),麥門冬1兩(去心,焙),生乾地黃(焙)1兩。 主治:心勞客熱,毒氣上攻,口中生瘡,齒斷肉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