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煮散

REN CAN Z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一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肺經 23%
胃經 14%
心經 14%
肝經 9%
大腸經 6%
腎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煮散」方劑以人參為主要藥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補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此方名為「人參煮散」,可見人參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其補氣功效為方劑主旨,能增強患者體質,扶正祛邪。

二、調和諸藥:人參性平和,與其他藥物相配,能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例如,若方中含有寒涼藥物,人參可緩解其寒性,使藥性更為平和。

人參煮散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 人參性溫,補氣生津;白朮性溫,健脾燥濕。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對於脾氣虛弱、氣血不足者,可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
  2. 固本培元: 人參補氣,白朮健脾,兩者皆能固本培元,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對於體虛乏力、易感風寒等症,有良好的調理效果。

因此,白朮與人參相配,可使補氣健脾的效果更加顯著,達到整體調理、增強體質的目的。

人參煮散方中加入橘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量:

1. 緩解人參的燥熱之性:人參性溫,久服易致燥熱,橘皮性涼,味辛,入肺經,能理氣化痰、止咳平喘,且其性善於疏散,有助於緩解人參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強烈,導致上火或口乾舌燥等不適。

2. 協調藥性,增強功效:橘皮味辛,能行氣解鬱,與人參的補氣養血功效相輔相成,能更好地促進氣血運行,增強整體療效。此外,橘皮的理氣作用也有助於防止人參補氣過於集中,避免出現氣滯血瘀等問題。

人參煮散方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溫陽散寒,補氣健脾

人參性涼,偏於補氣養陰,對於寒性體質,容易出現手腳冰冷、面色蒼白、脾胃虛寒等症狀的人來說,單用人參可能會加重寒症。而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加入乾薑,可抵消人參的寒性,增強其補氣作用,並能改善脾胃虛寒,促進消化吸收,達到更好的補益效果。此外,乾薑還能提高人參的藥效,使人參的補氣作用更顯著。

「人參煮散」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降氣之功效。人參補氣固本,但對於肺氣不足、痰多咳嗽等症狀,則需要杏仁的潤肺止咳作用來協同。

2. 緩解燥熱: 人參偏於溫補,若體質偏燥熱或服用後出現上火症狀,杏仁的苦寒之性可起到清熱降火、緩解燥熱的作用,使人參的溫補作用更加平和有效。

因此,杏仁在「人參煮散」方劑中起到潤肺止咳、緩解燥熱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更適合不同體質的人服用。

人參煮散方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人參性溫,甘草性甘,味平,兩者配合可調和人參的燥熱之性,避免其過於滋補而導致上火或陰虛。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物作用等功效,可以促進人參藥效的發揮,使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效果更加顯著。

甘草與人參相配,不僅能減輕人參的副作用,更能發揮協同作用,使藥效達到最佳效果。

人參煮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人參補氣之性: 人參性溫,補氣益血,但過於燥烈,易於助熱傷陰。枳殼味苦性寒,能理氣消積,降火除煩,可有效緩解人參補氣的燥烈之性,避免過於滋膩,防止出現上火、口渴等不適。
  2. 增強活血化瘀之效: 人參煮散常用於氣虛血瘀的病症,枳殼能理氣消積,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與人參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瘀血阻滯的症狀。

人參煮散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人參之燥熱:人參性溫,燥熱,容易造成上火,口乾舌燥等不適。而白芍性微寒,味酸甘,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解燥熱的作用。二者相配,可以起到滋陰潤燥,平衡人參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
  2. 協同補益作用:人參補氣健脾,白芍養血柔肝,二者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發揮補益作用。白芍能夠促進人參的吸收,並有助於人參補氣養血的效果更佳,更能達到滋補身體的目的。

人參煮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人參之毒性: 人參性溫燥,過量食用易燥熱上火,生薑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解毒消腫的作用,可緩解人參的燥熱之性,避免其副作用。
  2. 增強人參補氣功效: 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人體的代謝功能,與人參一同使用,可更有效地將人參的補氣功效發揮到最大,達到更好的滋補效果。

因此,生薑在人參煮散中起到重要作用,既能解毒性,又能增強藥效,是不可或缺的配伍藥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人參煮散」,主要成分為人參、白朮、橘皮、乾薑、杏仁、甘草、枳殼、白芍、生薑。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中,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中藥方劑「人參煮散」,具有多種功效,包括:

  1. 內傷寒冷:身體內部受到寒冷之氣的侵襲,導致的身體不適。

  2. 外傷寒氣:身體外部受到寒冷之氣的侵襲,導致的身體不適。

  3. 嘔吐煩熱:嘔吐、身上燥熱。

  4. 頭痛身不痛:頭痛但身體其他部位不痛。

  5. 氣虛傷寒:身體虛弱,抵抗力低下,容易受寒氣侵襲而導致的身體不適。

  6. 傷寒胃氣虛冷:因傷寒導致胃氣虛弱,胃部寒冷。

  7. 乾嘔不止:乾嘔,嘔吐不出東西。

傳統服藥法


人參(去蘆頭)4兩,黃耆(蜜炙)3兩,蒼朮(米泔浸1宿)3兩,當歸(洗,焙)2兩,麻黃(去根節)2兩,柴胡(去苗)2兩,黃芩2兩,川烏頭(炮,去皮臍)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半,肉桂(去粗皮)1兩半,高良薑1兩,益智仁1兩,乾薑(炮)1兩,陳橘皮(去白)1兩,青橘皮(去白)1兩,香白芷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芍藥1兩,牛膝(酒浸1宿,焙乾)1兩,獨活1兩,青蒿子1兩,鱉甲(醋炙黃)1兩,川芎1兩,荊芥穗1兩,炙甘草1兩。
嚼碎。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烏梅半枚,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人參煮散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體熱內盛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頭痛肺結核原發性高血壓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阿茲海默症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骨質疏鬆症大腸激擾綜合症咳嗽腹瀉忽冷忽熱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組成:人參1兩,丁香1分,草豆蔻(去皮)1分,羌活(去蘆頭)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陳曲半兩,京三棱(煨,銼)3分。 主治:心掣氣乏,咳逆泄利。

人參煮散, 出處:《普濟方》卷十七引《護命》。 組成:人參半兩,遠志(去心)半兩,桑寄生半兩,牡丹皮1錢,木香1錢半,沉香2錢。 主治:久懷憂戚,氣滯血澀,失志健忘,飲食無味,精神錯亂,心中不安。

人參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組成:人參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柴胡(去苗)3分,半夏(湯浸去7遍,焙)半兩,枇杷葉(去毛,薑汁炙)半兩,草豆蔻(去皮)半兩。 主治:傷寒後胃氣冷,不思飲食。

人參煮散, 出處:《博濟》卷一。 組成:人參1兩,白朮3分,陳橘皮(去白)半兩,乾薑(炮)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甘草(炙)半兩,枳殼半兩,芍藥3分,蠻薑1分。 主治:內傷寒冷,外傷寒氣,嘔吐煩熱,頭痛身不痛,及氣虛傷寒。傷寒胃氣虛冷,乾嘔不止。

人參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 組成:人參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縮砂蜜(去皮)3分,桂(去粗皮)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乾薑(炮)3分,柴胡(去苗)3分,桔梗(略炒)3分,當歸3分(切,焙),五味子半兩,甘草(銼,炒)半兩。 主治:補虛,進飲食。主治:虛勞心胸痞悶,腹脅虛脹。

人參煮散, 出處:《局方》卷三(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人參4兩,青皮(去白)12兩,甘草(炙)10兩,乾薑(炮)6兩,三棱(煨,搗碎)12兩,芍藥1斤,丁皮6兩,茯苓(去皮)半斤,蒼朮(去皮)半斤。 主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心腹脹痛,不思飲食,宿寒留飲,停積不消。或因飲冷過度,內傷脾氣,嘔吐痰逆,寒熱往來,或時汗出。又治腸胃冷濕,泄瀉註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鳴,脅肋虛滿。並療傷寒陰盛,四肢逆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