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飲子

DAN CAN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統》卷五十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6%
肺經 18%
腎經 13%
脾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0%
心包經 4%
膽經 1%
大腸經 1%
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丹參飲子以丹參為君藥,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活血化瘀: 丹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其藥性能夠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對於心脈瘀阻、胸痺疼痛、經閉痛經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二、清熱解毒: 丹參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各種病症,例如瘡瘍腫毒、熱毒瀉痢等。

因此,丹參為丹參飲子的君藥,是基於其活血化瘀和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針對相關病症,達到治療目的。

丹參飲子中加入當歸,乃因二者相輔相成,共奏活血化瘀之效。

丹參性寒,善於活血化瘀,涼血止血,主治血瘀所致的胸痛、腹痛、經閉、跌打損傷等。

當歸性溫,擅長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亦能改善血虛所致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月經不調等症。

二者配伍,寒溫相濟,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補血養血,對於氣血兩虛、瘀血阻滯所致的病症有顯著療效。同時,當歸的溫性可緩解丹參的寒性,避免寒涼過度,更為安全有效。

丹參飲子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助丹參行血止痛:丹參活血化瘀,但若脾胃虛弱,則氣血運行不暢,難以發揮藥效。白朮能健脾益氣,助運脾陽,使氣血充盈,更好地配合丹參行血止痛。
  2. 補氣升陽,固護心陽:丹參活血化瘀,若氣虛陽虛,則易導致血行過速,甚至出現心悸、氣短等症狀。白朮補氣升陽,能固護心陽,防止丹參活血過度,導致氣虛陽虛。

因此,白朮與丹參相配,可增強藥效,使活血化瘀作用更為顯著,並能避免因氣虛陽虛而引發的副作用。

丹參飲子中加入天門冬,主要是利用其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的功效,以平衡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特性,避免過於寒涼傷陰。

丹參性偏寒涼,長期服用容易導致脾胃虛寒、陰血不足。天門冬則能滋陰補血,緩解丹參的寒性,防止其損傷脾胃,同時也補充因丹參活血而消耗的陰液,使藥效更為平和,更適合長期服用。

丹參飲子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養血,清心除煩:丹參活血化瘀,但性偏燥熱,易耗傷陰血。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養血、清心除煩的功效,可緩解丹參燥熱之性,防止其傷陰耗血,並能滋潤心肺,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丹參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而麥門冬滋陰養血,補益心脾,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強丹參活血化瘀的療效。

丹參飲子中加入川貝母,主要考慮其潤肺止咳的功效,與丹參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相輔相成。

丹參飲子常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如心絞痛、冠心病等,而川貝母可以緩解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此外,川貝母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丹參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使藥效更加平和。

總而言之,川貝母的加入,既能緩解疾病帶來的不適,又能使方劑藥效更加全面,提高治療效果。

丹參飲子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行氣消脹,助丹參活血化瘀: 丹參擅長活血化瘀,但若氣機阻滯,血行不暢,則藥效難以發揮。陳皮理氣健脾,疏肝解鬱,可幫助丹參行氣活血,使藥力更易於到達病所,發揮最佳療效。
  2. 調和藥性,防止寒涼: 丹參性微寒,長期服用可能造成脾胃虛寒。陳皮性溫,能溫脾胃,調和丹參的寒性,避免其損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安全性更高。

丹參飲子中加入知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丹參性溫,善於活血化瘀,但若體內熱盛,易致血熱妄行。知母性寒,能清熱瀉火,與丹參配伍,可避免丹參的燥熱之性,使活血化瘀之效更顯著。
  2. 滋陰降火: 知母入肺、腎經,能滋陰降火,適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出血症狀。丹參飲子常用於治療熱病、瘀血、跌打損傷等,而知母的加入,可滋陰清熱,防止熱邪傷陰,使療效更完善。

丹參飲子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 調和藥性:丹參性寒,味苦,而甘草性甘,味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弊的作用。甘草可以中和丹參的寒性,使藥效更平和,避免藥性過於寒涼而傷脾胃。

二、 增強藥效:甘草有解毒、抗炎、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與丹參搭配,可以增強丹參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此外,甘草還能幫助丹參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提高藥物的療效。

丹參飲子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化瘀通竅: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之效,石菖蒲則能開竅醒神,兩者相輔相成,能有效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胸悶、心悸、頭昏腦脹等症狀。
  2. 益氣安神: 石菖蒲味辛、性溫,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之功,可助丹參益氣安神,使心神安定,改善失眠、健忘等症狀。

因此,丹參飲子中加入石菖蒲,可增強方劑活血化瘀、開竅醒神、益氣安神的功效,更能全面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的症狀。

丹參飲子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丹參性涼,善於活血化瘀,但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的情況,單用丹參恐難以奏效。黃連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與丹參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涼血、活血止血的目的。
  2. 制約丹參活血之性:丹參活血化瘀力較強,若單用,容易導致血行過速,甚至出現出血不止的情況。黃連性寒,可制約丹參活血之性,使其藥力不致過於猛烈,避免藥效過度而產生副作用。

丹參飲子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攝心氣,防止心血外溢:丹參活血化瘀,具有較強的破血作用,若單用容易耗傷心氣,導致心血外溢。五味子味酸收斂,能固攝心氣,防止心血外溢,與丹參相配,可達到活血而不傷正的作用。
  2. 增強補益作用:五味子性溫,味酸甘,具有益氣生津,補腎固精的功效,與丹參搭配使用,可以增強其補益作用,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丹參飲子

組成

  • 丹參
  • 當歸
  • 白朮
  • 天門冬
  • 麥門冬
  • 川貝母
  • 陳皮
  • 知母
  • 甘草
  • 石菖蒲
  • 黃連
  • 五味子

藥性與功效

**- 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天門冬:**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石菖蒲:**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主治

忘性。

總結

中藥方劑「丹參飲子」由丹參、當歸、白朮、天門冬、麥門冬、川貝母、陳皮、知母、甘草、石菖蒲、黃連、五味子等藥材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滋陰潤燥、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主治忘性。

傳統服藥法


丹參1錢半,當歸(酒洗)1錢半,白朮(炒)1錢半,天門冬(去心)1錢半,麥門冬(去心)1錢半,貝母1分,陳皮1分,知母1分,甘草1分,石菖蒲1錢,黃連(薑汁炒)5分,五味子9粒。
以水1盞半,加生薑1片,煎8分,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有燥濕化痰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丹參飲子, 出處:《醫統》卷五十。 組成:丹參1錢半,當歸(酒洗)1錢半,白朮(炒)1錢半,天門冬(去心)1錢半,麥門冬(去心)1錢半,貝母1分,陳皮1分,知母1分,甘草1分,石菖蒲1錢,黃連(薑汁炒)5分,五味子9粒。 主治:健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