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子藥
GAO ZI Y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膏子藥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其潤肺滋陰的功效。
天門冬味甘、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養陰清熱的功效。膏子藥多用於治療肺陰不足、虛熱咳嗽、津液不足、口乾舌燥等症,而天門冬能滋陰潤肺,緩解燥熱,並促進津液生成,故常被選用為藥材之一。
此外,天門冬還可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如與麥冬、百合等合用,更能增強潤肺滋陰的效果。
膏子藥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生津止渴之效。膏子藥多以滋陰補虛為目的,而麥門冬的滋陰潤燥作用,能有效緩解因陰虛所致的燥熱症狀,如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滋陰潤肺效果。
- 清熱解毒:麥門冬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引起的煩躁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膏子藥中加入麥門冬,除了滋陰潤燥外,還能起到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膏子藥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燥濕: 黃柏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可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濕疹、瘡瘍、帶下等。膏子藥多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或其他疾病,黃柏可發揮其清熱燥濕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 殺菌止癢: 黃柏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並能減輕皮膚瘙癢。膏子藥中加入黃柏,可有效控制感染,減輕炎症,並緩解瘙癢症狀。
膏子藥中使用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效。膏子藥多用於熱證或燥證,如陰虛火旺、肺熱咳嗽、口渴咽乾等。知母可清泄內熱,滋養陰液,緩解燥熱症狀,使膏子藥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2. 藥性相宜,相輔相成: 知母性寒,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發揮更好的療效。膏子藥中常與其他清熱、滋陰藥物配伍,如生地、麥冬等,共同作用於體內,達到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膏子藥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補血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膏子藥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瘀血阻滯等症,而當歸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並補充氣血,故常為膏子藥的重要組成部分。
- 增強藥效,協調藥性: 當歸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協調藥性。例如,當歸與黃芪配伍,可補氣養血,益氣生血;與川芎配伍,可活血行氣,止痛止血。因此,加入當歸有助於改善膏子藥的整體功效,提高療效。
膏子藥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緩解疼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鎮痛、解痙作用。膏子藥多用於治療疼痛,白芍可有效緩解因氣滯血瘀、肝氣鬱結等引起的疼痛,如胃痛、腹痛、頭疼、腰痛等。
二、養血柔肝:白芍能養血柔肝,調和氣血。膏子藥常配合其他藥物,用於治療因肝血不足、氣血失調引起的各種症狀,如月經不調、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白芍能起到輔助作用,使藥效更佳。
膏子藥中加入白朮,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對於脾胃虛弱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療效。許多膏子藥以滋補脾胃、調理氣血為目的,因此加入白朮以增強其補脾健胃功效。
- 除濕利水: 白朮兼具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去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許多膏子藥針對體內濕氣重、脾虛不運所致的疾病,白朮的利水滲濕作用能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佳的療效。
膏子藥中加入水菖蒲,主要有兩個原因:
- 開竅醒神,化痰止咳: 水菖蒲性溫,味辛,歸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膏子藥而言,可幫助醒神開竅,改善痰多咳嗽等症狀,提升藥效。
- 祛濕止痛,消腫生肌: 水菖蒲亦有祛濕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膏子藥而言,可幫助改善濕氣、疼痛、腫脹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提升藥效。
因此,水菖蒲在膏子藥中,可發揮多重作用,改善多種病症,提升整體療效。
膏子藥中加入甘草,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調和藥性,減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膏子藥多以滋補為主,但亦可能含有較為峻烈的藥物,甘草可減緩其毒性,使藥效更趨平和,減少副作用。
二、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可增強藥物的滲透力,使藥物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進而提高藥效。同時,甘草還能與其他藥物產生協同作用,例如與黃芪配伍,可增強補氣固表之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膏子藥」簡介
中藥方劑「膏子藥」的主要成分包括天門冬、麥門冬、黃柏、知母、當歸、白芍、白朮、水菖蒲和甘草。
方劑組成介紹
1. 天門冬
天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2. 麥門冬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3. 黃柏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4. 知母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5.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6. 白芍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7.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8. 水菖蒲
水菖蒲性溫,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
9. 甘草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方劑的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膏子藥」具有陰虛的功效,主治陰虛是指人體陰液不足的病理狀態。
陰液包括陰血和陰津,陰血主要由血漿、組織液和細胞內液組成,陰津是指體內的津液,包括唾液、胃液、腸液、汗液、尿液等。陰虛可分為陰血虛和陰津虛兩種。
陰血虛是指血虛,陰津虛是指津液不足。陰虛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 陰血虛:面色無華、皮膚乾燥、脫髮、耳鳴、心悸、失眠、盜汗、月經量少、閉經、崩漏、胎動不安、子宮出血等。
- 陰津虛:口乾舌燥、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手足心熱、盜汗、失眠、心煩、口渴等。
方劑的預防方法
陰虛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 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過大。
傳統服藥法
薄荷、玉丹、川貝母、燈草灰、甘草、冰片、百草霜。
先將玉丹、百草霜研和勻後,入燈草灰再研,入薄荷、甘草、貝母,研極細,方入冰片,再研和。
白蜜調服,頻頻咽之。症重,兼服煎藥及用吹藥。
蜜調藥(原書)、膏滋藥(《瘍醫大全》卷十七)。本方方名,《雜病源流犀燭》引作「膠子蜜調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體質的人在服用本方劑時,要注意不要過量,以免引起腹脹、腹瀉等副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膏子藥, 出處:《尤氏喉科秘書》。 組成:薄荷、玉丹、川貝母、燈草灰、甘草、冰片、百草霜。 主治:喉癰、喉癬、喉菌。
膏子藥,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 組成:天門冬(去心)2兩,麥門冬(去心)半兩,黃柏(蜜炙)2兩,知母1兩半,當歸身1兩,白芍藥1兩,白朮8錢,菖蒲1兩半,甘草半兩。 主治:補陰。主治:陰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