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蘿丸

連蘿丸

LIAN LU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3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胃經 18%
脾經 18%
肺經 10%
心經 7%
大腸經 5%
腎經 5%
心包經 5%
膽經 5%
三焦經 5%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連蘿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黃連味苦寒,善於清熱燥濕,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痛、瀉痢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連蘿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腸道疾病,而黃連的清熱燥濕之性正可針對病因,起到治療作用。
  2. 瀉火解毒:黃連亦具有瀉火解毒之效,可清瀉心火,治療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症狀。連蘿丸除了治療濕熱腸炎外,亦可用於治療由濕熱上蒸所致的口舌生瘡、心煩等症狀,黃連的瀉火解毒之效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連蘿丸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因其具有下列兩項作用:

  1. 溫中止痛:吳茱萸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痛。對於寒邪客胃引起的胃脘疼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連蘿丸中包含吳茱萸,可溫中散寒,緩解胃寒引起的疼痛。
  2. 降逆止嘔:吳茱萸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治療因寒邪犯胃、脾胃虛弱引起的嘔吐。連蘿丸中包含吳茱萸,可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降逆止嘔的效果。

連蘿丸中加入白芥子,主要是因為其 辛溫散寒、通竅開閉 的特性。白芥子性溫,入肺經,能溫肺化痰,散寒止痛,並可通鼻竅,開閉塞,對於因寒邪客肺、痰濁阻滯所致的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白芥子還有 行氣活血 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因此,在連蘿丸中加入白芥子,不僅能增強其散寒通竅的效果,更能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連蘿丸中含有胡蘿蔔子,其作用主要在於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胡蘿蔔子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之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胡蘿蔔子還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對於因水濕停滯而導致的腫脹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連蘿丸中加入胡蘿蔔子,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氣滯血瘀等症狀,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連蘿丸中包含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梔子味苦寒,入肝、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方中若有熱毒蘊結,或因外感熱邪而致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小便赤澀等症,梔子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熱症。

2. 緩解肝火上炎: 梔子還具有一定的疏肝理氣作用,可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頭暈目眩、心煩易怒等症。方中若有肝火上炎,梔子可起到清熱瀉火,降肝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連蘿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行氣: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連蘿丸主治婦人血瘀經閉、月經不調等症,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血瘀阻滯的情況,從而達到調經止痛的效果。

二、清熱解毒: 川芎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連蘿丸中部分藥材可能偏溫燥,川芎的加入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熱,達到清熱解毒的功效,更好地保護患者身體。

總之,川芎在連蘿丸中發揮著活血行氣、清熱解毒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婦科疾病的效果。

連蘿丸中加入香附,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疏肝解鬱: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連蘿丸主治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症,香附可以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達到舒緩疼痛、調經的作用。
  2. 理氣止痛: 香附能理氣止痛,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腹痛、胃痛等症,香附可以幫助緩解疼痛。同時,香附也能幫助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連蘿丸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散瘀止痛之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活血化瘀: 山楂能活血化瘀,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腹痛、經行腹痛等症狀也有治療作用。

因此,連蘿丸中加入山楂,可以起到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狀。

連蘿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神麴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健脾和胃的功效。連蘿丸多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食積停滯等症狀,神麴可幫助消化積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調和藥性: 連蘿丸中其他藥物如山楂、麥芽等偏於寒涼,而神麴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寒傷脾胃,使藥效更加溫和,更利於小兒體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連蘿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連蘿丸主治「痞塊」,即中醫所稱的氣滯、痰凝、食積或血瘀所致的腹部或胸脅部結塊,表現為脹滿、疼痛或按之有形的病證。此方針對的是因肝鬱氣滯、痰食互結、鬱熱內生所導致的痞塊,藉由行氣、化痰、消食、清熱等作用,達到散結消痞之效。


組成邏輯與功效分析

  1. 黃連、吳萸

    • 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吳萸辛熱,疏肝下氣,溫中散寒。
    • 兩者相配為「左金丸」的變方,吳萸反佐黃連之寒,共奏疏肝解鬱、清瀉肝火之效,適合肝鬱化熱的痞滿。
  2. 白芥子、蘿蔔子(萊菔子)

    • 白芥子辛溫,善化痰散結,利氣通絡;蘿蔔子辛甘平,消食導滯,降氣化痰。
    • 合用可化解痰食停滯,尤其針對痰阻氣機或食積導致的腹中結塊。
  3. 山梔

    • 苦寒清熱,瀉火除煩,協同黃連清解鬱熱,防止肝鬱化火加重痞結。
  4. 川芎、香附

    • 川芎活血行氣,香附疏肝理氣,兩者共調氣血,解除肝鬱氣滯,改善氣血瘀阻的痞塊。
  5. 楂肉、神曲

    • 楂肉(山楂)消食化積,尤擅消油膩肉食之滯;神曲健脾消食,和中導滯。
    • 兩者強化脾胃運化,解決食積內停的根本問題。
  6. 蒸餅為丸

    • 蒸餅由麥麵發酵製成,具健脾和胃之效,作為賦形劑可護胃緩和藥性,助藥物吸收。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肝脾同調」為核心,結合以下作用:

  1. 疏肝解鬱:吳萸、香附、川芎調達肝氣,避免氣滯成結。
  2. 清熱化痰:黃連、山梔清火,白芥子、蘿蔔子化痰,化解鬱熱痰濁。
  3. 消食導滯:楂肉、神曲、蘿蔔子消除食積,斷絕痰濕生成之源。
  4. 活血行氣:川芎、香附推動氣血運行,防止血瘀與氣結互凝。

整體配伍標本兼顧,針對「肝鬱-痰食-鬱熱」鏈條,使氣行、痰消、食化、熱清,痞塊自散。

傳統服藥法


黃連、吳萸、白芥子、蘿蔔子、山梔、川芎、香附、楂肉、神曲。
蒸餅為丸。
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連蘿丸性味辛溫,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連蘿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服用連蘿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暈眩多痰胃腸脹氣

相同名稱方劑


連蘿丸, 出處:《類證治裁》卷三。 組成:黃連、吳萸、白芥子、蘿蔔子、山梔、川芎、香附、楂肉、神曲。 主治:痞塊。

連蘿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黃連1兩半(用吳萸、益智各炒過一半,去萸、智),蘿蔔子1兩半,香附1兩,山楂1兩,川芎5錢,山梔5錢,三棱5錢,莪朮5錢,神曲5錢,桃仁5錢。 主治:婦人死血、食積、痰飲成塊在兩脅,動作雷鳴,嘈雜眩暈,身熱時作時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