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後丸

SHI HO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17%
胃經 15%
心經 12%
膀胱經 10%
脾經 7%
腎經 5%
大腸經 5%
三焦經 2%
膽經 2%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食後丸方劑中包含前胡,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理氣: 前胡味辛、性微溫,入肺、肝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食後丸常用於治療食積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前胡可以幫助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消化,緩解食積引起的胃脘不適。
  2. 降氣止咳: 前胡亦有降氣止咳之效。食後丸中若包含咳嗽、痰多等症狀,前胡可以幫助降氣止咳,清利肺氣,緩解食積引起的咳嗽痰多。

因此,前胡在食後丸中起到疏肝理氣、降氣止咳的作用,幫助改善食積、消化不良等症狀,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食後丸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食後丸常用於治療飲食不節,濕熱內蘊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口苦口黏、大便不暢等症狀。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濕熱之邪,緩解上述症狀。
  2. 降逆止嘔: 食後丸中常加入一些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如半夏、生薑等,而黃芩也具有降逆止嘔之效。當濕熱上蒸,胃氣上逆,導致噁心嘔吐時,黃芩可清熱降逆,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止嘔止瀉。

食後丸中包含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和胃止痛: 食後丸主要用於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防風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食積引起的胃脘脹痛、噯氣泛酸等不適。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食後丸中其他藥物如山楂、麥芽等偏於消食化積,容易引起腸胃寒涼。防風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脾胃,使藥效更加平和,更利於脾胃的恢復。

食後丸方劑中包含犀角,主要源於古代醫學對犀角的認識與應用。犀角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定驚安神等功效,可治療熱病神昏、發熱煩躁、吐血衄血、驚癇等症狀。

古人認為食後丸主要針對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病症,而犀角的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化解積滯,同時亦能涼血止血,緩解食後可能產生的不適。然而,現今犀角已屬瀕危物種,應避免使用,可選用其他藥材替代。

食後丸方劑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化積:蔓荊子味辛、性平,入肝、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解痙、消食化積等功效。食後丸主治食積不消、脘腹脹痛、噯氣吞酸等症,蔓荊子可幫助消化積滯,緩解食積帶來的不適。
  2. 清利頭目:食後丸亦可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等症,而蔓荊子善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可緩解因食積導致的頭部不適。

因此,蔓荊子在食後丸方劑中,既能消食化積,又能清利頭目,起到協同作用,有助於改善食積所致的各種不適。

食後丸方劑中包含梔子,主要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肝、胃經,能清泄心火,降肝火,並能涼血止血。食後丸常用於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口苦口乾、大便燥結等症狀,而梔子可以清熱解毒,緩解消化不良所導致的胃火上炎,同時也能改善便祕症狀。此外,梔子還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幫助治療食積所引發的腸胃出血。

食後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食後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而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氣的作用。它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食後不適、腹脹等症狀。
  2. 提高免疫: 食後丸的組成中,往往會加入其他補氣益氣的藥材,與人參共同作用,能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外界病邪的侵襲,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抵抗力下降問題。

因此,食後丸中加入人參,可以有效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並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食後丸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效。食後丸常用於治療濕熱蘊脾、脾虛泄瀉等症,車前子可助於利水消腫,減少濕熱對脾胃的影響,改善腹瀉症狀。
  2. 清熱解毒: 車前子亦具清熱解毒功效,可緩解因濕熱引起的口渴、小便短赤等症狀。食後丸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治療效果。

食後丸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一、 滋陰潤燥: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功效。食後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咽燥、食慾不振等症狀,而麥門冬可以滋潤脾胃,增進食慾,緩解食後不適。

二、 清熱除煩: 麥門冬同時具有清熱除煩的功效。食後丸中可能加入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與麥門冬相配合,可以更有效地清除胃火,緩解食後胃脘灼熱、口苦泛酸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食後丸」是一種傳統中醫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

車前子性寒涼,味甘,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止咳化痰、降氣、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犀角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涼血定驚、解毒清肝等功效。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中藥方劑「食後丸」的主要成分包括前胡、黃芩、防風、犀角、蔓荊子、梔子、人參、車前子、麥門冬等,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

傳統服藥法


前胡1兩,黃芩1兩,防風1兩,犀角屑1兩,蔓荊子1兩,梔子仁1兩,人參1兩,車前子1兩,麥門冬(去心)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後溫漿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食後丸性味辛、苦、寒,有清熱化痰、利濕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尋常腳氣欲發的相關症狀。但由於本方中含有犀角,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食後丸, 出處:《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組成:前胡1兩,黃芩1兩,防風1兩,犀角屑1兩,蔓荊子1兩,梔子仁1兩,人參1兩,車前子1兩,麥門冬(去心)1兩。 主治:尋常腳氣欲發,先大便秘澀,腹中氣滿,兩脅妨悶,不思飲食,小便赤黃,肉多蠕動,痰涎不利,煩熱緩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