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神湯

TONG SH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胃經 16%
肝經 13%
心經 10%
膀胱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8%
脾經 8%
膽經 5%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通神湯中使用升麻,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升提陽氣的功效。

升麻性味辛溫,入肺、脾經,能疏散風邪清熱解毒,並有升陽舉陷之效。 通神湯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升麻可有效疏散風熱,使邪氣外解,同時提升陽氣,改善頭部氣血循環,達到止痛的效果。

此外,升麻還能利咽止痛,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通神湯,古方中確有加入犀角一味,主要因為古人認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高熱驚厥、以及外傷出血等症。

犀角在傳統醫學中被認為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功效,尤其對於熱毒壅盛、神志不清、高熱驚厥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然而,隨著犀牛的瀕危,犀角已被禁止使用,現今醫學界已發展出許多替代藥物,治療效果也不亞於犀角。

通神湯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除濕利膽的功效。

龍膽草味苦寒,入肝膽經,擅長清泄肝膽實火,對於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頭昏耳鳴、口苦咽乾、小便赤澀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龍膽草還有利膽退黃的作用,可以幫助疏通膽道,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肝膽功能。

因此,在通神湯中加入龍膽草,可以起到清熱瀉火、利膽退黃的作用,幫助治療相關病症。

通神湯中包含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效。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其善於清熱涼血,可治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同時,玄參亦能滋陰降火,針對陰虛火旺所致的潮熱盜汗、虛煩不眠等症亦有療效。

因此,在通神湯中加入玄參,旨在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通神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通絡止痛: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外襲導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與通神湯的功效相輔相成。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防風常與其他具有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的藥物配伍使用,例如川芎、白芷等,共同發揮協同作用,增強通神湯的治療效果,更有效地改善頭痛、眩暈等病症。

通神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可治療因熱邪上擾所致的神志不清、煩躁不安、口渴等症狀。
  2. 止血安神: 黃芩還具有止血安神的作用,可治療熱病所致的出血、失眠、驚悸等症狀。

因此,通神湯中加入黃芩,可以發揮清熱瀉火、止血安神的作用,達到治療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等症狀的目的。

通神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絡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擅長疏散風寒,通絡止痛。通神湯主治風寒襲絡,頭面疼痛,肢體麻木,故加入羌活以疏風散寒,通絡止痛,緩解病症。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通神湯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亦具有疏風散寒、行氣止痛之效,羌活與之配合,可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通神湯中加入苦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苦竹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它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並抑制炎症反應,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 通利水道:苦竹葉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並幫助排泄毒素。對於因濕熱阻滯經絡,導致神志不清、肢體麻木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通神湯中使用甘草,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個主要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通神湯中可能含有性寒或性熱的藥物,而甘草能起到調和這些藥物性質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補脾益氣: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人羣,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通神湯作為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方劑,補脾益氣可以增強患者的體質,使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神湯」

通神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中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散風熱、解毒透疹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心跳加速、煩躁、口腔內有潰瘍、頭痛、臉頰發紅、精神不安等症狀。以下分別介紹各成分功效:

甘草

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防風

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黃芩

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龍膽草

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燥濕方面,龍膽草可治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女子帶下黃稠、男子陰囊腫痛、濕疹瘙癢等症。清熱瀉火方面,龍膽草可治肝經熱盛、驚癇狂躁、乙型腦炎、頭痛、目赤、咽痛、黃疸、熱痢、癰腫瘡瘍、陰囊腫痛、陰部濕癢等症。

羌活

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羌活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預防和治療感染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升麻

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升麻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犀角

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此外,犀角還具有強筋骨、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等功效。犀角能有效治療筋骨疼痛,風寒濕痹,骨節痠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犀角在中藥中被認為具有解毒功能,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特性。

玄參

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玄參中的三萜皁苷、甜菜鹼和多醣等有效成分能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並增強血管張力、降低血管滲透性,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玄參還可以促進肝臟解毒酶的活性,促進代謝和排泄有害物質,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另外它也能增血管張力,防滲漏,減積聚;具抗炎、抗氧化作用,緩炎症、氧化損傷。

總結

中藥方劑「通神湯」的主要成分有甘草、防風、黃芩、龍膽草、羌活、升麻、犀角、玄參。這些成分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散風熱、解毒透疹等功效,能夠有效地治療心跳加速、煩躁、口腔內有潰瘍、頭痛、臉頰發紅、精神不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土馬鬃(焙乾)2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秦艽(去苗土)1兩,甘草(炙,銼)1兩,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生乾地黃(焙)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通神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症狀。
  • 通神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藥物性肝損傷。
  • 通神湯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通神湯。

相關疾病


頭痛口瘡嘴破口角炎肺結核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骨質疏鬆症咳嗽四肢痿軟無力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通神湯, 出處:《普濟方》卷十六。 組成:升麻半兩,犀角(鎊)半兩,龍膽半兩,玄參半兩,防風(去叉)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苦竹葉3錢,甘草(炙,銼)1錢。 主治:心臟壅盛,煩熱,口舌生瘡,頭痛頰赤,心神不寧。

通神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乾薑(炮,去皮)5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3兩,菖蒲2兩,桂(去粗皮)2兩,白朮2兩,半夏(湯洗去滑7遍,生薑制)1兩,人參1兩,五味子(炒)1兩,甘草(炙)1兩。 主治:上焦虛寒,乾嘔無度。

通神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 組成:土馬鬃(焙乾)2兩,枳實(去瓤,麸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秦艽(去苗土)1兩,甘草(炙,銼)1兩,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生乾地黃(焙)1兩。 主治:虛勞,咳嗽不止,肺氣損傷,咯吐膿血,日漸痿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