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散

JIAN ZH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三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22%
肺經 22%
心經 11%
腎經 5%
大腸經 5%
肝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建中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 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建中散主治脾胃虛寒,脾不健運,導致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狀。厚朴能燥濕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上述症狀。
  2. 行氣止痛: 厚朴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脾胃虛寒,氣機阻滯,易導致脘腹疼痛。厚朴能行氣止痛,疏通氣機,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治療脾胃虛寒的目的。

因此,建中散中加入厚朴,能夠有效地發揮燥濕健脾、行氣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脾胃虛寒的功效。

建中散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脾胃,散寒邪,對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止嘔止瀉:乾薑能溫中和胃,止嘔止瀉。對於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腹瀉,乾薑能起到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作用。

總之,建中散中加入乾薑,是為了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止嘔止瀉的功效。

建中散的組成中包含半夏,主要是為了和胃降逆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的功效。建中散中以黃芪、人參補脾胃之氣,但脾胃虛弱,容易氣逆上衝,導致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半夏在此起到 降逆止嘔 的作用,使脾胃氣機下降,避免氣逆上衝,達到補脾胃的功效。

此外,半夏還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胃濕困導致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進一步提升建中散補脾益氣的療效。

建中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方劑中的其他藥物發揮最佳療效。建中散中包含黃芪、白朮等藥物,性偏溫燥,甘草可緩解其燥性,使藥性更平和,不易傷脾胃。
  2. 補益脾胃:甘草性平,有補脾益氣之效,可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有助於吸收藥物,並促進機體恢復。建中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甘草的補益脾胃作用能增強整體療效。

建中散中加入陳皮,是為了其理氣健脾的功效。

陳皮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其主要功效為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建中散以補脾胃為主,而陳皮加入其中,能理氣行氣,促進脾胃運化,使補益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同時,陳皮還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氣重的患者,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建中散中加入草荳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脾健胃: 草荳蔻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行氣消食,有助於健脾胃,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與建中散中補中益氣、溫中散寒的功效相輔相成。
  2. 芳香開胃,增進食慾: 草荳蔻的辛香氣味,能開胃消食,增進食慾,有助於患者進食,配合建中散的補益作用,更能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建中散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健脾: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之效。建中散主治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症狀如腹痛、腹瀉、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等,而人參正是補益脾胃、溫中散寒的最佳藥物,能提升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改善氣血不足。

2. 補虛扶正:人參具有補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建中散所治疾病多為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患者常伴有體虛乏力、容易感冒等症狀,而人參能補氣扶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建中散為一方常見於中醫臨牀之方劑,其組成中含有藿香,此藥材之選用乃基於其醒脾開胃、化濕止瀉之功效。藿香性味辛溫,歸脾、胃經,能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對於脾胃虛弱所導致的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藿香有顯著療效。在建中散方中,藿香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不僅能增強整體方劑調理脾胃的功能,還可對症治療因外感風寒或飲食不慎所致的消化不良。此外,藿香尚具芳香避穢之特性,可用於防治夏季暑濕之疾患。總體而言,藿香在建中散中的應用,旨在通過其獨特藥性,達到健脾和胃、祛濕止瀆的目的,是該方不可或缺的一味重要成分。

建中散為一方常用的中醫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訶子這味藥材。訶子性溫、味酸澀,在中醫藥理中歸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下氣利咽的功效。在建中散中加入訶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利用其收斂固澀的作用,以達到治療腹瀉、久痢等症狀的效果。此外,訶子還能夠幫助改善聲音嘶啞、咳嗽等症狀,對於增強整體療效亦有所助益。在整個方劑中,訶子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溫中健脾、調和腸胃的功能,從而對消化系統的多種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因此,訶子在建中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治療原則。

建中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脾健胃: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建中散以補脾胃為主,茯苓能補脾益氣,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幫助人體更好地吸收藥效。

2. 和中調氣:茯苓還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祛除脾胃濕氣,使脾胃運化正常,達到和中調氣的效果。這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建中散中加入白朮,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補脾健胃: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建中散以補脾胃為主,白朮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提高機體的營養吸收能力,從而達到補氣益血的功效。
  2. 固護中氣: 白朮還有固護中氣的作用,可以防止中氣下陷,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建中散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等症,白朮能補中益氣,固護中氣,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建中散 」

中藥方劑「 建中散 」是一款由多種中草藥組成的複方藥物,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嘔等功效,主治脾胃不合,胃氣停留於中脘,積聚成寒冷留下的飲液,停留不散,心腹刺痛,脅肋脹滿,嘔吐痰液反逆,打嗝和吞酸水,腸鳴泄瀉,飲食不消化,四肢疲倦,不想吃東西。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草荳蔻: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等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訶子: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藿香: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増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建中散 」是一款由多種中草藥組成的複方藥物,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嘔等功效,主治脾胃不合,胃氣停留於中脘,積聚成寒冷留下的飲液,停留不散,心腹刺痛,脅肋脹滿,嘔吐痰液反逆,打嗝和吞酸水,腸鳴泄瀉,飲食不消化,四肢疲倦,不想吃東西。

傳統服藥法


白朮、枳實(麩炒)、人參、白芍藥、乾薑(炮)、桂(去粗皮)、高良薑(銼)、丹參、大腹皮、檳榔(銼)、吳茱萸(湯浸,焙乾,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桔梗(銼,炒)、乾木瓜、艾枝(炙)、草豆蔻(去皮)各等分。
上為散。
每服3錢匕,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健脾、化痰散結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脅肋膨脹、嘔吐痰逆、噫氣吞酸、腸鳴泄利、水谷不化、肢體倦怠、不思飲食等症狀。但本方性溫,有溫中助陽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此外,本方含有厚朴、乾薑、半夏等中藥,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嘔吐經常疲勞想睡噯氣食慾不振肺結核腹中有鳴叫聲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下垂骨質疏鬆症腹瀉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建中散, 出處:《女科秘要》卷三。 組成:黃耆5錢,肉桂5錢,甘草5錢,白芍1兩。 主治:經來血內有白也,形如雞腸,滿肚疼痛。

建中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七。 組成:黃耆(銼)1兩,桂心1兩,白芍藥1兩,白朮1兩,當歸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木香3分,熟乾地黃3分。 主治:益氣,補不足。主治:虛勞。

建中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組成:白朮、枳實(麸炒)、人參、白芍藥、乾薑(炮)、桂(去粗皮)、高良薑(銼)、丹參、大腹皮、檳榔(銼)、吳茱萸(湯浸,焙乾,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桔梗(銼,炒)、乾木瓜、艾枝(炙)、草豆蔻(去皮)各等分。 主治:脾胃氣虛弱,嘔吐不下食,臍腹脹痛,積聚不消。

建中散, 出處:《局方》卷三。 組成:青州棗1斤,厚朴(薑汁制)1斤,乾薑(炮)5兩,半夏(湯洗去滑)5兩,甘草5兩,陳皮(去白)8兩(上6味,用水3鬭,煮令水盡,焙乾),草豆蔻(去皮)1兩,人參1兩,藿香1兩,訶子(炮,取皮)1兩,白茯苓(去皮)1兩,白朮1兩。 主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脅肋膨脹,嘔吐痰逆,噫氣吞酸,腸鳴泄利,水谷不化,肢體倦怠,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