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氣散

DIAO Q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21%
肺經 19%
肝經 11%
大腸經 7%
心經 4%
膀胱經 4%
膽經 4%
三焦經 2%
腎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調氣散方中含有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行氣止痛之效,有助於疏肝理氣,調和脾胃,改善氣機不暢導致的腹痛、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燥濕健脾: 木香兼具燥濕健脾之效,能祛除脾胃濕氣,增進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因濕氣困脾所致的腹瀉、食慾不振、肢體困重等症狀。

綜上所述,木香在調氣散方中,既能行氣止痛,又能燥濕健脾,可有效改善氣滯濕阻所致的諸多症狀。

調氣散中包含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理氣止痛: 烏藥性辛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肝理氣,緩解胸脅脹痛、脘腹脹痛等症狀。
  2. 溫腎助陽: 烏藥還具有溫腎助陽的作用,可以改善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狀。

調氣散中其他藥材也具備理氣、化痰、止痛等功效,與烏藥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調氣散中包含厚朴,其原因主要有二:

  1. 厚朴行氣化濕: 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燥濕止瀉、降逆止嘔的功效。調氣散主治氣滯濕阻所致的胸悶氣短、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噯氣泛酸等症,而厚朴可通過行氣化濕,疏通氣機,解除濕邪阻滯,從而緩解上述症狀。
  2. 厚朴與其他藥材配伍協同: 厚朴與調氣散中其他藥材,如陳皮、枳實等,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厚朴行氣化濕,陳皮理氣健脾,枳實消積化滯,三者合用,可加強行氣化濕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調氣散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導致的鼻塞、頭痛、頭昏等症狀,白芷可起到疏風散寒、通鼻竅的作用,緩解疼痛。
  2. 升清降濁,調和氣血:白芷具有升清降濁的功效,可將濁氣下行,使清氣上升,有助於調節氣血運行,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調氣散中加入白芷,可有效疏散風寒,通竅止痛,並調節氣血,達到整體改善氣機的作用。

調氣散方中加入青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1. 行氣止痛: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滯的功效,可疏肝理氣,緩解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2. 健脾和胃:青皮還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慾。調氣散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痛等症,青皮的加入可輔助健脾和胃,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

調氣散中包含杏仁,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宣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調氣散用於治療肺氣鬱閉,咳喘痰多等症,杏仁能宣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潤腸通便:杏仁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改善因肺氣鬱閉導致的便祕症狀。調氣散中包含杏仁,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排泄廢物,改善肺氣鬱閉的症狀。

調氣散中加入蒼朮,是基於其燥濕健脾、祛風止痛的功效,主要針對以下兩個方面:

  1. 脾胃濕困: 蒼朮能燥濕健脾,有助於化解脾胃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進而提升氣機升降。
  2. 風寒濕痹: 蒼朮能祛風止痛,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肢體疼痛、關節僵硬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蒼朮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脾胃濕困導致的氣機不暢,以及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疼痛,從而達到調和氣機、改善症狀的目的。

調氣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調氣散常用於治療氣滯、脾虛等症,而陳皮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氣滯、脾虛所致的症狀。
  2. 降逆止嘔: 陳皮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等症狀。調氣散中加入陳皮,能更好地解決氣逆、嘔吐等伴隨症狀,提升療效。

調氣散方劑中包含前胡,主要是針對其疏風解表、散寒止咳的功效。前胡性微溫,味辛,入肺經,能宣肺解表、散寒止咳,並能利氣降逆,對於風寒犯肺、咳嗽氣喘、胸悶氣促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在調氣散中,前胡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共同發揮疏風解表、散寒止咳、化痰止喘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調氣散中包含桔梗,主要基於其宣肺利咽之功效。

桔梗味辛、苦,性平,入肺經。其主要作用為開宣肺氣,利咽止痛,並能化痰止咳

當肺氣鬱結,氣機不利時,桔梗可疏通氣道,宣肺利氣,從而達到調和氣機的效果。而其利咽止痛的作用,則可緩解咽喉腫痛,使聲音嘶啞的症狀得到改善。

因此,桔梗在調氣散中起到宣肺利咽,調和氣機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肺氣鬱結導致的各種症狀。

調氣散方中使用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緩和其他藥材的寒熱燥濕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更趨平和。調氣散中多為辛溫之品,加入甘草可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保護脾胃,避免傷正氣。
  2. 緩解毒性:甘草具解毒作用,可減輕其他藥材的毒性,提高藥物的安全性。調氣散中部分藥材具有一定的毒性,加入甘草可降低其毒性,保護患者安全。

甘草作為藥引,在調氣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使藥效發揮得更加充分,並提高藥物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主治功效


調氣散

組成:

  • 木香
  • 烏藥
  • 厚朴
  • 白芷
  • 青皮
  • 杏仁
  • 蒼朮
  • 陳皮
  • 前胡
  • 桔梗
  • 甘草

主治:

  • 跌打損傷昏迷者

藥方組成介紹:

1. 杏仁

  • 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
  • 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羣、蛋白質等,為呼吸系統保健之品。
  • 常與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

2.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
  •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可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3. 白芷

  • 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
  • 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
  • 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

4. 蒼朮

  • 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
  • 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5. 陳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
  •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行氣方面,能行氣、燥濕、化痰。
  • 止咳化痰方面,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
  • 健脾胃方面,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
  • 消食化積方面,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
  • 燥濕方面,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
  • 活絡止痛方面,能活絡止痛。

6. 厚朴

  • 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
  • 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
  • 降氣緩脹,增排氣排空,緩解脹氣、食慾不振。
  • 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 含有揮發油及厚朴甲醚、乙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蟲驅蟲作用。

7. 桔梗

  • 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
  • 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
  • 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
  • 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
  • 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8. 木香

  •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
  • 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9. 前胡

  • 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 能清化熱痰,可用於治療痰熱壅盛的證狀。
  • 能止咳化痰,用於治療咳嗽、咳痰等症狀。
  • 具有散風熱、降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燒、頭痛、氣喘等症狀。

10. 青皮

  • 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
  • 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 青皮還可以消積化滯,降氣止痛,常與山楂、神麴、麥芽等同用,以增強消積化滯之功。
  • 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脹滿、呃逆等氣滯症狀。

11. 烏藥

  • 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
  • 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 可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總 080;:

調氣散中藥方劑由11味藥物 068;成,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昏迷 773;。

傳統服藥法


檳榔1錢半,紫蘇1錢半,枳殼1錢半(炒),青皮1錢半(炒),鬱金1錢半,烏藥1錢半,香附3錢(炒),厚朴1錢半(制),澤瀉1錢半,桔梗8分,生薑3片。
水煎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調氣散具有行氣止痛、醒腦開竅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調氣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牙齒緊閉口張不開暈眩梅尼爾氏病胰臟炎排尿困難尿道炎容易焦慮恐懼前列腺增生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全身性水腫食慾不振容易憂鬱面部浮腫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調氣散, 出處:《直指小兒》卷一。 組成:木香1錢,香附1錢,厚朴1錢,人參1錢,橘皮1錢,藿香1錢,甘草(炙)1錢。 主治:變蒸。吐瀉,不乳多啼。

調氣散, 出處:《傷科匯纂》卷七。 組成:木香、烏藥、厚朴(薑制)、白芷、青皮、杏仁(去皮尖)、蒼朮(米泔水浸炒)、陳皮、前胡、桔梗、甘草梢。 主治:跌打損傷昏暈者。

調氣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白朮3分,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3分(炙微赤銼),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小兒4-5歲,腹內冷熱不調,不能食飲。

調氣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沉香、木香、藿香、蘇梗、砂仁、白豆蔻、甘草、白檀香。 主治:氣結腹痛。氣食相凝脾家,中氣鬱結,胸腹脹滿,痛應手背,失氣則痛減,氣閉則痛甚,脈沉者。

調氣散,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三。 組成:木香5分,檳榔7分,陳皮8分,甘草3分,青皮(麸炒)1錢,紫蘇5分,香附1錢,半夏8分,乳香3分,沒藥3分。 主治:氣滯於內,胸膈虛痞,腹中刺痛。

調氣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十九。 組成:檳榔1錢半,紫蘇1錢半,枳殼1錢半(炒),青皮1錢半(炒),鬱金1錢半,烏藥1錢半,香附3錢(炒),厚朴1錢半(制),澤瀉1錢半,桔梗8分,生薑3片。 主治:肢面浮腫,腹脹便閉,脈弦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