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肝和血丸

DIAO GAN HE XU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16%
肺經 13%
脾經 11%
胃經 8%
三焦經 7%
膽經 4%
心包經 3%
腎經 3%
大腸經 3%
小腸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調肝和血丸」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肝藏血,血虛則肝失所養,容易導致月經不調、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當歸補血活血,可以改善肝血不足,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上述症狀。
  2. 調肝理氣: 當歸還具有調肝理氣之效。肝主疏泄,氣機不暢則肝氣鬱結,容易出現胸悶、脅痛、情緒抑鬱等症狀。當歸可以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緩解肝氣鬱結,改善肝功能。

因此,當歸作為「調肝和血丸」方劑中重要的組成成分,能夠有效補血活血、調肝理氣,達到治療肝血不足、肝氣鬱結等症狀的目的。

調肝和血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滯的作用。對於肝氣鬱結、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等症狀,白芍能起到舒肝解鬱、養血止痛的效果。
  2. 和血止痛: 白芍具有收斂止痛的作用,能緩解肝經氣血運行不暢所引起的疼痛。對於肝經瘀血所致的疼痛,白芍能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

白芍在調肝和血丸中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共同發揮養血柔肝、和血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血虛等問題。

「調肝和血丸」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善於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肝鬱氣滯是導致血瘀的重要原因之一,柴胡能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疏暢,從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
  2.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柴胡在方劑中與其他藥物配伍,發揮協同作用。例如,與當歸、川芎等藥物配合,可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與白芍、甘草等藥物配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

總而言之,柴胡在「調肝和血丸」中,通過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協同發揮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調肝和血的目的。

調肝和血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解鬱: 香附味辛、苦,性平,具有行氣解鬱、調和肝脾的功效。肝鬱氣滯是造成血瘀的重要原因,香附能疏肝解鬱,使氣血流通,有助於改善血瘀症狀。
  2. 理氣止痛: 香附還能理氣止痛,對於肝鬱氣滯所引起的胸脅疼痛、乳房脹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香附在調肝和血丸中的加入,是為了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促進氣血流通,達到和血調肝的目的。

「調肝和血丸」方劑中加入薄荷,主要是考慮其 疏肝解鬱、清熱涼血 的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肝經、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表止痛、疏肝解鬱、清熱涼血的功效。

方中加入薄荷,一方面可與其他藥材協同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改善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頭暈等症狀;另一方面,薄荷又能 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緩解肝火旺盛引起的口苦、目赤、煩躁等症狀。

因此,薄荷在「調肝和血丸」方劑中起到重要作用,既能疏肝解鬱,又能清熱涼血,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整體調和的效果。

調肝和血丸中包含牡丹皮,是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其清熱涼血作用,可緩解肝火上炎、血熱妄行所致的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皮膚發紅等症狀。同時,牡丹皮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肝鬱氣滯、血瘀不通所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病症。因此,牡丹皮在調肝和血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達到調理肝血、改善血液循環的目的

調肝和血丸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方中若因肝火旺盛而導致血熱瘀滯,梔子可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使血脈通暢,改善肝血不足、經絡瘀阻所致的症狀。
  2. 緩解肝氣鬱結:梔子入肝經,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煩躁易怒等症狀。同時,梔子還能降肝火,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和血調肝的目的。

調肝和血丸中包含鬱金,主要是因為鬱金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疏肝理氣:鬱金味辛、苦,性涼,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適用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2. 活血化瘀:鬱金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因此,鬱金在調肝和血丸中,可以起到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肝鬱氣滯、血瘀不通所致的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調肝和血丸中加入大黃,是利用其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的特性,針對肝鬱血瘀、熱毒熾盛的病症。

大黃具有瀉下通便之效,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積滯,減輕肝臟的負擔,改善肝鬱血瘀狀態。同時,大黃的涼血解毒作用,可清熱解毒,消除熱毒對肝臟的損傷,促進肝血運行,緩解瘀血。

因此,調肝和血丸中加入大黃,旨在通過瀉熱通便、涼血解毒,達到調和肝血,改善肝臟功能的目的。

中藥方劑「調肝和血丸」中包含「犀角」,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犀角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等。
  2. 鎮驚安神:犀角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可治療熱病神昏、驚癇、失眠等病症。

然而,由於犀牛是瀕危動物,其角已被列為國際保護物種,因此「調肝和血丸」中的「犀角」已不再使用,現代藥物已找到替代藥材。

調肝和血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肝主疏泄,若肝火旺盛,易導致血熱妄行,出現各種出血症狀。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降肝火,緩解血熱所致的出血症狀。

二、養陰潤燥: 肝藏血,血虛則易導致肝陰不足,出現口乾舌燥、心煩易怒等症狀。生地黃滋陰潤燥,可以補充肝陰,改善血虛所致的症狀,使肝血充盈,達到和血的目的。

調肝和血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肝氣鬱滯可導致血瘀,因此青皮可以疏肝解鬱,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肝血瘀滯的情況。
  2. 降氣止嘔,和胃止痛:青皮亦可降氣止嘔,和胃止痛。肝氣鬱結可引起胃氣上逆,導致嘔吐,青皮可以降氣止嘔,和胃止痛,緩解肝氣鬱滯引起的胃部不適。

總之,青皮在調肝和血丸中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降氣止嘔,和胃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氣鬱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調肝和血丸」


中藥方劑「調肝和血丸」,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白芍、柴胡、香附、薄荷、牡丹皮、梔子、鬱金、大黃、犀角、生地黃、青皮,其主治功效是肝臟鬱滯,血虛,熱在血液中。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香附: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 薄荷: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 鬱金: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犀角:具有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青皮: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結

綜合以上成分,中藥方劑「調肝和血丸」具有調肝和血的功效,可治療肝臟鬱滯、血虛、熱在血液中的相關疾病。

傳統服藥法


當歸8錢,白芍5錢,柴胡3錢(醋炙),香附4錢,薄荷3錢,丹皮4錢,梔子3錢(炒),鬱金3錢,大黃4錢(炭),犀角1錢半,生地6錢,青皮2錢。
養血調肝,涼血和血。
共為細末,水打成丸,如綠豆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涼血解毒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調肝和血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當歸8錢,白芍5錢,柴胡3錢(醋炙),香附4錢,薄荷3錢,丹皮4錢,梔子3錢(炒),鬱金3錢,大黃4錢(炭),犀角1錢半,生地6錢,青皮2錢。 主治:養血調肝,涼血和血。主治:肝鬱血虛,熱在血分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