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丹

SU YUA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5%
心經 13%
腎經 12%
肺經 12%
胃經 8%
大腸經 6%
膀胱經 4%
膽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溯源丹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當歸,這主要是因為當歸在中醫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當歸被譽為“血中之聖藥”,其主要功效是補血、活血、調經,常用於治療血虛及相關的婦科疾病。在溯源丹的組閤中,當歸的補血作用可以有效平衡體內的陰陽,使得氣血運行更加暢通,從而提升整體的療效。此外,當歸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當歸酸、揮發油等,能促進細胞再生和修復,對體內的調節也有助益。綜合來看,當歸的獨特療效使其成為溯源丹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增強方劑的整體作用,使之能更好地達到延年益壽、保健養生的目的。

熟地黃在溯源丹方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加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腎陰: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溯源丹方中加入熟地黃,旨在補益腎陰,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精血虧虛等症狀。
  • 調和藥性:熟地黃性溫,可緩和方中其他藥材的寒性,避免寒性藥物過於寒涼,損傷陽氣。同時,熟地黃的滋陰作用,也能更好地配合方中其他藥材,發揮其治療作用。

溯源丹方劑中包含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血: 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的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以及各種出血症狀,艾葉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2. 祛濕止癢: 艾葉還具有祛濕止癢的功效,對於因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艾葉能起到消炎止癢的效果。

因此,溯源丹中加入艾葉,旨在通過其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祛濕止癢等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溯源丹方劑中包含香附,主要是利用其行氣解鬱的功效。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調經止痛的功效。

在溯源丹中,香附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能疏通肝氣,解除鬱結,緩解因肝氣不暢而引起的胸脇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調經止痛:香附能調節月經,緩解經期腹痛、痛經等症狀。

總而言之,香附在溯源丹中起到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調經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各種症狀。

溯源丹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行氣: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溯源丹多用於治療因氣血瘀滯導致的頭風、頭痛、眩暈等症,川芎的活血行氣之性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頭部脹痛。
  2. 升陽散寒: 川芎亦可升陽散寒,溫通經絡,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導致的頭痛、頭昏等症亦有療效。溯源丹中常與其他溫陽散寒藥物配伍,以增強藥效,達到散寒止痛的效果。

溯源丹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其 補氣固本 的功效。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溯源丹常用於治療氣虛乏力、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等症,而人參能 補益元氣,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因此成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溯源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緩解疼痛: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痙之效。對於因氣血瘀滯、肝氣鬱結而引起的疼痛,白芍可起到舒筋活血、緩解疼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狀。

二、 調節血壓: 白芍可調節血壓,對於因肝腎陰虛、血虛而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白芍可起到滋陰補血、降壓鎮靜的作用,有助於穩定患者的血壓,改善其症狀。

溯源丹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 阿膠味甘性平,入肺、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之效。溯源丹可能針對血虛、陰虛、血瘀等病症,阿膠可起到滋補陰血、改善血瘀的功效,有助於恢復身體機能。

2. 固本培元: 阿膠性溫潤,能補益氣血,固本培元。溯源丹可能含有其他補益藥材,阿膠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幫助身體恢復元氣,提高抵抗力,促進整體健康。

因此,溯源丹中加入阿膠,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其補血滋陰、固本培元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增進健康的目標。

溯源丹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溯源丹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白朮能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正氣,有助於改善症狀。
  2. 固本培元:白朮能固脾胃,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從而使元氣充足,抵禦外邪入侵。溯源丹可能針對某些疾病,需要藉助白朮固本培元,提升整體體質,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溯源丹方劑中加入白茅根,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利尿止血的功效。

白茅根性寒,入肺、胃經,能清肺熱、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吐血、鼻衄、尿血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白茅根還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對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等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在溯源丹方劑中加入白茅根,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消腫等多重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溯源丹」方劑中使用椿皮,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燥濕: 椿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止癢止痛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症狀,椿皮能有效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2. 祛風止癢: 椿皮亦有祛風止癢的作用,對於風濕熱痺、皮膚瘙癢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椿皮在「溯源丹」方劑中,起到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溯源丹方中使用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其能有效抑制濕熱之邪,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如帶下病、濕疹、黃疸等,均有顯著療效。
  2. 降火止痛:黃柏亦能清瀉腎火,對於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牙痛、耳鳴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黃柏在溯源丹方中,主要發揮清熱燥濕、降火止痛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特定病症的效果。

溯源丹方劑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收斂止血:地榆性寒,味苦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控制因外傷或內傷引起的出血。溯源丹可能因其方劑針對的病症涉及出血,故加入地榆以止血。

2. 清熱解毒:地榆除了止血,亦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潰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溯源丹中可能存在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地榆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整體清熱解毒效果,促進傷口癒合。

溯源丹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消除體內過多的水分,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同時,茯苓也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有助於改善脾虛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此外,茯苓還具備寧心安神的作用,能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將茯苓納入溯源丹方劑中,旨在通過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達到調和氣血、改善臟腑功能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溯源丹:滋陰補血、調經止痛的中藥方劑

溯源丹是一味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滋陰補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溯源丹的主要成分包括: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 **艾葉:**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
  • **香附:**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白茅根:**具有清熱瀉火、清胃熱、涼血止血、清熱利尿、養陰生津、生津止渴、解酒毒、利水消腫等功效。
  • **椿皮:**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瀉、利尿、通便、解毒、消腫等功效。
  • **黃柏:**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溯源丹的功效與作用:

溯源丹具有滋陰補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溯源丹可以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等婦科疾病。此外,溯源丹還可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疾病。

因溯源丹組方成分較多,若需要了解溯源丹的服用方法、服用禁忌,請諮詢醫師或合格的中醫師。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2兩,熟地黃(酒蒸)2兩,蘄艾(醋炒)2兩,香附(醋浸,炒)3兩,川芎(米泔制)、人參1兩2錢,白芍(酒炒)6錢,阿膠(蛤粉炒)6錢,白朮(去蘆)6錢,茅根6錢,椿根皮(酒炒)、黃柏(酒炒)1兩,地榆7錢,白茯苓(去皮)8錢,白石脂7錢。
上為細末,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60丸,空心米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溯源丹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服用溯源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耳鳴牙齦腫脹痛陰道炎白帶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子宮頸炎化膿性關節炎口臭牙齒痛赤白帶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溯源丹, 出處:《夀世保元》卷七。 組成:當歸(酒洗)2兩,熟地黃(酒蒸)2兩,蕲艾(醋炒)2兩,香附(醋浸,炒)3兩,川芎(米泔制)1兩2錢,人參1兩2錢,白芍(酒炒)6錢,阿膠(蛤粉炒)6錢,白朮(去蘆)6錢,茅根6錢,椿根皮(酒炒)1兩,黃柏(酒炒)1兩,地榆7錢,白茯苓(去皮)8錢,白石脂7錢。 主治:婦人赤白帶下。上熱下寒,口出惡氣,或咽乾,或牙痛,或耳鳴,或遍身流註疼痛,發熱憎寒,或口吐酸水,或心腹氣痛,或下五色腥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