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蠲痛湯

CHU SHI JUAN T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一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腎經 17%
膀胱經 12%
胃經 12%
肺經 12%
肝經 8%
心經 7%
大腸經 6%
小腸經 4%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除濕蠲痛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化濁: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化濁的功效。它能祛除體內濕氣,化解濕濁之邪,對於濕邪阻滯經絡、筋骨而致疼痛有良好的療效。
  2. 健脾益氣:蒼朮還有健脾益氣的作用。濕邪傷脾,脾虛則氣弱,氣虛則疼痛難止。蒼朮能補脾益氣,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濕邪排出,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因此,蒼朮在除濕蠲痛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祛除濕邪,又能健脾益氣,有助於緩解濕邪引起的疼痛。

「除濕蠲痛湯」中加入羌活,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祛風除濕: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邪阻滯經絡,導致疼痛、麻木、重著等症狀,羌活能有效疏通經絡,驅散濕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2. 通絡止痛: 羌活能通經活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濕邪引起的疼痛,能起到緩解作用。此外,羌活還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對於寒濕凝滯導致的疼痛,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除濕蠲痛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功效。濕邪為病之源,易阻礙脾胃運化,導致濕氣積聚,引發疼痛。茯苓能健脾利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從而達到除濕止痛的效果。
  2. 寧心安神: 茯苓同時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濕邪困脾而引發的不安、失眠等症狀,進一步提升除濕止痛的療效。

因此,茯苓在「除濕蠲痛湯」中發揮著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除濕蠲痛湯中包含澤瀉,主要源於其利水滲濕的功效。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能引導水濕從小便排出,故可祛除體內濕氣,緩解濕邪所致的疼痛。此外,澤瀉亦有清熱利尿之效,可配合其他藥物,疏通經絡,消除炎症,進一步緩解疼痛。因此,澤瀉在除濕蠲痛湯中,扮演着利水滲濕、清熱利尿、通絡止痛的重要角色。

除濕蠲痛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方中加入白朮,可健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根本上減少體內濕氣的積聚。
  2. 祛風止痛: 白朮還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例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朮在除濕蠲痛湯中,既可健脾燥濕,又可祛風止痛,發揮其多方面的功效,有助於消除濕邪,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的目的。

除濕蠲痛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燥濕: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之效。方劑中加入陳皮,有助於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同時也能乾燥濕氣,減輕關節疼痛。
  2. 調和藥性: 陳皮性溫和,可調和藥性,防止其他藥材過於寒涼,降低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效更加平和。

總之,陳皮在除濕蠲痛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協助除濕止痛,還能調和藥性,使方劑整體療效更佳。

「除濕蠲痛湯」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濕止痛: 防己性味苦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祛風濕止痛之效。方中濕邪阻滯經絡,導致疼痛,防己可藉由利水消腫,將濕邪排出,並緩解疼痛。
  2. 配合其他藥物: 防己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如桂枝、羌活等,共同發揮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之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除濕蠲痛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通淋: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能有效排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氣阻滯所致的疼痛。
  2. 清熱解毒: 木通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緩解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進一步促進體內濕邪的排出。

因此,木通的加入能有效地促進體內濕氣的排出,並緩解因濕氣所引起的疼痛,使藥效更顯著。

除濕蠲痛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清熱燥濕: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之效。濕熱是造成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黃柏能有效清熱除濕,減輕濕熱對筋骨的侵襲,從而緩解疼痛。
  2. 解毒止痛:黃柏亦具解毒作用,能解熱毒、濕毒,並能消腫止痛。對於濕熱蘊結、毒邪侵襲導致的疼痛,黃柏能有效解毒止痛,緩解局部紅腫熱痛等症狀。

除濕蠲痛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濕、通經絡、利關節的藥性。

川牛膝味苦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因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關節疼痛、腫脹、活動不利等症狀。同時,川牛膝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去除體內濕氣,進一步緩解濕痺疼痛。因此,川牛膝在除濕蠲痛湯中起到祛風濕、止疼痛、利關節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除濕蠲痛湯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除濕邪:檳榔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疼痛,檳榔能有效驅散濕邪,使氣血通暢,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消食化積:檳榔還有消食化積的作用,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對於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而導致的濕氣積聚,檳榔能有效化解積滯,達到除濕的目的。

總之,檳榔在除濕蠲痛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驅除濕邪,又能消食化積,有助於改善因濕邪阻滯引起的疼痛和消化不良等問題。

除濕蠲痛湯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大腹皮性寒,味辛,入脾、胃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濕邪為病之根本,常導致關節疼痛、肢體沉重等症狀。大腹皮能利水滲濕,將體內積聚的濕氣排出,從而緩解疼痛不適。
  2. 行氣止痛:大腹皮亦具行氣止痛之效。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則可導致疼痛。大腹皮能行氣活血,疏通經絡,解除濕邪阻滯,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大腹皮在除濕蠲痛湯中發揮着利水滲濕、行氣止痛的作用,對於濕邪導致的關節疼痛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

除濕蠲痛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除濕蠲痛湯中可能含有較為辛辣或苦寒的藥物,甘草的加入可以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脾胃的刺激。
  2. 增強藥效: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機體的正氣,有助於抵抗濕邪入侵,進一步促進祛濕止痛的效果。此外,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除濕蠲痛湯

中藥方劑「除濕蠲痛湯」,主要成分為:蒼朮、羌活、茯苓、澤瀉、白朮、陳皮、防己、木通、黃柏、川牛膝、檳榔、大腹皮、甘草。主治功效為:內外濕氣鬱結。

蒼朮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羌活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羌活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預防和治療感染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澤瀉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澤瀉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澤瀉含多種有效成分,如澤瀉苷、澤瀉素等,能促進骨骼和肌肉組織細胞分裂和生長,提高骨骼和肌肉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起到強筋骨的作用。澤瀉亦可止嘔,具平肝瀉火、疏通腸胃之效,可緩解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調節神經系統,減輕胃部不適、噁心感。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防己

防己味苦、辛,性微溫,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胸痺腹痛、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痢疾、咳嗽、痰多、濕風口面歪斜、手足疼痛、散留痰、肺氣咳嗽喘鳴、諸癥屬瘀滯不通、濕熱蘊結等症狀。

木通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它可治療溫熱病、熱淋澀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乳汁不通、膿瘡、膿腫、瘡癤、乳癰、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經閉及乳閉等症。木通性寒,味甘,歸腎經,具有利尿通淋之功,可治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心源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症。木通性寒,味辛、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治療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等症。

黃柏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此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川牛膝

川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川牛膝最突出的功效是強筋骨,尤其以懷牛膝為良品。川牛膝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閉阻引起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川牛膝利水滲濕,利尿消腫,可治淋證、小便不利等症。川牛膝活血止痛,能緩解頭痛、肌肉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川牛膝通經,舒筋活絡,能緩解經痛。川牛膝清熱利尿,能治肝陽上亢,眩暈,胃火上炎,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川牛膝滋陰,有引火(血)下行之效,故可治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及胃火上炎之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川牛膝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止痛,適用於腰膝酸軟、筋骨疼痛、腎虛、肝血不足、月經不調、產後血虛等症。

檳榔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它可以殺滅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祛除胃腸濕氣,調氣機而降;除煩解悶,祛除胸腹滿悶之氣;行胃腸之氣,消積、行滯;利水消腫,行氣通便,截瘧。檳榔常與其他中藥配

傳統服藥法


蒼朮(米泔浸,炒)2錢,羌活1錢半,茯苓1錢半,澤瀉1錢半,白朮1錢半,陳皮1錢,甘草4分。
在上痛,加桂枝、威靈仙、桔梗;在下痛,加防己、木通、黃柏、牛膝。
水2鐘,煎8分,入薑汁、竹瀝各2-3匙服。
除熱蠲痛湯(《金匱翼》卷六)、除濕捐痹湯(《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除濕蠲痹湯(《類證治裁》卷五)。按:《靈驗良方匯編》有威靈仙、桂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除濕蠲痛湯具有祛濕、利水、通絡、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除濕蠲痛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雷諾氏綜合症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化膿性關節炎身體沉重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四肢關節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除濕蠲痛湯, 出處:《準繩·類方》卷四。 組成:蒼朮(米泔浸,炒)2錢,羌活1錢半,茯苓1錢半,澤瀉1錢半,白朮1錢半,陳皮1錢,甘草4分。 主治:痹症,濕邪偏重,身體沉重痠痛,天陰加重或發作。風濕痛痹。

除濕蠲痛湯, 出處:《濟陽綱目》卷七十八。 組成:羌活1錢,蒼朮1錢,當歸8分,川芎8分,白芷8分,防己8分,黃柏8分,南星8分,威靈仙6分,紅花6分,桂枝5分。 主治:濕熱流註經絡,四肢百節流布走痛,紅腫或死血。

除濕蠲痛湯,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蒼朮1錢5分,羌活1錢,茯苓1錢,澤瀉1錢,白朮1錢,陳皮8分,防己7分,木通7分,黃柏(鹽酒炒)7分,牛膝(酒焙)8分,檳榔5分,大腹皮(酒洗)5分,甘草3分。 主治:中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