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濕蠲痛湯

YIN SHI JUAN T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一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腎經 18%
膀胱經 12%
胃經 12%
肺經 11%
肝經 9%
心經 6%
大腸經 5%
小腸經 3%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陰濕蠲痛湯」: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防己: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

概述:

陰濕蠲痛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蒼朮、羌活、茯苓、澤瀉、白朮、陳皮、防己、木通、黃柏、川牛膝、檳榔、大腹皮、甘草,具有利水滲濕、祛風除濕、健脾胃、補腎強筋的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腳氣、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蒼朮、茯苓、澤瀉、白朮、陳皮、防己、木通、黃柏、川牛膝、檳榔、大腹皮、甘草等中藥均具有利水滲濕、祛風除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中濕。其中,蒼朮、茯苓、澤瀉、白朮、陳皮、防己、木通、黃柏、川牛膝、檳榔等中藥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中濕引起的風濕痹痛;大腹皮、甘草等中藥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中濕引起的關節疼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濕蠲痛湯具有利水滲濕、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水腫、腹瀉等不良反應。

相同名稱方劑


陰濕蠲痛湯,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蒼朮1錢5分,羌活1錢,茯苓1錢,澤瀉1錢,白朮1錢,陳皮8分,防己7分,木通7分,黃柏(鹽酒炒)7分,牛膝(酒焙)8分,檳榔5分,大腹皮(酒洗)5分,甘草3分。 主治:中濕。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