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脾散
YANG P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養脾散」方劑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神麴性溫味甘,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功效。脾胃虛弱者常有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神麴可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 促進藥物吸收:神麴能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提高藥效。在「養脾散」中,神麴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改善脾胃功能,達到藥效最大化。
養脾散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脾主運化水濕,茯苓可促進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腹脹、食少、便溏等症狀。
- 寧心安神: 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功效。脾虛濕困可導致心神不安,茯苓可補益脾氣,消除濕邪,從而達到寧心安神的作用。
因此,養脾散方劑中加入茯苓,可有效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各種症狀,提高藥效。
「養脾散」中加入附子,乃因其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用以治療脾陽不足、寒濕內盛所致的脾胃虛寒症狀。
脾陽虛弱,寒濕內阻,則會出現面色蒼白、四肢不溫、腹痛喜溫、食少便溏、神疲乏力等症。附子溫陽散寒,能溫煦脾陽,驅散寒濕,從而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脾陽運化,達到溫脾散寒、化濕止瀉的功效。
此外,附子還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對於脾陽衰微、寒凝氣滯所致的氣虛乏力、面色蒼白、脈象微弱等症也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養脾散」中加入附子,可以起到溫補脾陽、化濕止瀉、回陽救逆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改善患者的脾胃虛寒症狀。
養脾散方劑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瀉: 訶子性澀,味酸,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養脾散針對脾虛泄瀉,而訶子可以收斂脾胃,固澀止瀉,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養脾止瀉的效果。
- 清熱解毒: 訶子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脾虛引起的熱毒症狀,如口乾舌燥、口臭等。在養脾散中,訶子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改善脾虛症狀。
總而言之,訶子在養脾散中起到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藥效,達到養脾健胃的效果。
養脾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脾胃不適: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脾胃不適的作用。許多中藥材性偏寒涼或燥熱,甘草能與之配伍,減緩其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平和,利於脾胃吸收和運化。
- 補脾益氣,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作用。它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問題。同時,甘草還能保護脾胃,避免其他藥物對其造成損傷。
養脾散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是基於人參的補氣健脾功效。
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參能補益脾胃之氣,促進脾胃運化,增強食慾,改善消化功能。此外,人參還能益氣生血,改善面色蒼白、氣短乏力等症狀,有助於整體身體的恢復。
養脾散中加入草荳蔻,主要是利用其溫脾止瀉、行氣化濕的功效。草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此外,草荳蔻還能行氣化濕,解除脾胃濕阻,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因此,草荳蔻在養脾散中起到溫脾止瀉、行氣化濕的輔助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養脾散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脾散寒: 乾薑性溫,入脾經,具有溫中散寒、健脾止瀉之效。脾胃喜溫惡寒,若脾胃虛寒,則易導致消化不良、腹痛泄瀉等症狀。乾薑溫脾散寒,可改善脾胃功能,增進消化吸收。
- 助藥力: 養脾散方劑多以健脾益氣為主,加入乾薑可起到溫助藥力、提高藥效的作用。乾薑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協同達到養脾健胃的療效。
養脾散中加入大麥,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和胃: 大麥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大麥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脾虛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助於整體氣血生化。
- 利水消腫: 大麥兼具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脾虛水濕內停、體內濕氣過重導致的浮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養脾散中加入大麥,不僅能健脾和胃,更能利水消腫,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更佳的療效。
養脾散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化濕止嘔:白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化濕止嘔的功效。脾胃虛弱,濕氣內停,容易導致嘔吐,白荳蔻能幫助化解濕氣,止嘔止瀉,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 開胃消食:白荳蔻芳香健脾,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有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白荳蔻能起到開胃消食的作用,改善脾胃功能。
養脾散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溫脾止瀉、溫中止痛的功效。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腎助陽、止痛等作用。
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導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丁香可以溫脾胃、散寒邪,起到止瀉、止痛的效果。此外,丁香也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有助於脾胃功能恢復。
主治功效
養脾散
養脾散,由: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茯苓:利水消腫,滲濕利尿,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
- 草荳蔻: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大麥:健脾胃,利水滲濕,生津止渴,消食化積,補氣,和胃消食,清熱解渴,止汗固表。
- 白荳蔻:溫中散寒,緩和脾胃虛寒,行氣止嘔,疏通氣機,解暑除煩,緩解過量飲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頭痛,噁心。
-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組成。
主治功效
養脾散主治脾臟虛弱、沒有食慾、氣往上逆、容易渴、腹瀉、難以消化米飯和穀物。
總結
養脾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補氣健脾、消食化積、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等功效,常 применяетс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заболеваний селезенки и желудка в традиционной китайской медицине.
傳統服藥法
肉桂、乾薑、肉蔻、赤茯苓、莪朮、川芎、桔梗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3錢,白湯調下,晨、午、晚各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脾散,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肉桂、乾薑、肉蔻、赤茯苓、莪朮、川芎、桔梗各等分。 主治:水腫。
養脾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組成:陳曲(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訶梨勒(煨)1兩,甘草(炙)1兩,人參1兩,草豆蔻(去皮,炮)1兩,乾薑(炮)半兩,麥糵(炒)1兩半,白豆蔻(去皮)1分,丁香(大者)50粒。 主治:脾虛不思飲食,氣逆渴泄,米谷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