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磨脾湯中加入附子的原因主要有二:
-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磨脾湯主治脾胃虛寒證,症狀包括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大便溏薄等。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能溫煦脾胃,改善脾胃虛寒,緩解脘腹冷痛等症狀。
- 助陽化氣,行氣止痛:附子能助陽化氣,促進脾胃陽氣升發,幫助脾胃運化水谷精微,同時也能行氣止痛,緩解因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
附子藥性峻烈,需慎用,需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磨脾湯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化濕健脾: 白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醒脾開胃之功。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胃濕困,則運化失職,出現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白荳蔻能化解脾胃濕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
- 行氣止痛: 白荳蔻還能行氣止痛,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脹、噯氣等症,也有一定療效。
總之,白荳蔻在磨脾湯中起到化濕健脾、行氣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脾胃濕困、氣滯等症的效果。
磨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磨脾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常伴有濕困脾胃之症。甘草性甘平,味甘而性平和,可以調和藥性,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
- 補脾益氣:甘草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可以增強脾胃功能,幫助脾胃消化吸收,促進機體恢復健康。同時,甘草也能緩解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保護脾胃功能。
磨脾湯方中加入訶子,乃因其具有收斂止瀉、消炎止痛之效。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脾、大腸經。其收斂作用可固護脾胃,減少腸道蠕動,止瀉止痢;其消炎止痛之效,可緩解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故磨脾湯中加入訶子,可發揮其收斂止瀉、消炎止痛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溫補脾胃、健脾止瀉的目的。
磨脾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補脾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磨脾湯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症狀,人參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症狀。
2.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抵抗外邪入侵。磨脾湯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如白術、茯苓等,共同發揮健脾益氣、扶正祛邪的功效,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各種病症。
磨脾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溼: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溼、滲溼止瀉、寧心安神之功效。磨脾湯常用於脾虛溼盛所致的泄瀉、腹脹、食少、倦怠等症狀,而茯苓能健脾利溼,消水腫,幫助脾胃運化水溼,緩解上述症狀。
- 配伍功效: 磨脾湯中常配伍白朮、蒼朮等健脾燥溼藥,茯苓與之配伍,可增強健脾利溼之效,並能緩和白朮、蒼朮的燥性,避免傷津。同時,茯苓還能寧心安神,與白朮、蒼朮等配伍,可改善脾虛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磨脾湯中加入草荳蔻,主要是為了其 溫脾止瀉 的功效。
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燥濕止瀉。磨脾湯多用於脾胃虛寒,寒濕內阻所致的腹痛泄瀉,以及脾虛不運,食少便溏等症狀。
草荳蔻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共同發揮溫脾健胃、燥濕止瀉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磨脾湯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其溫脾胃、止嘔逆的功效。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脾胃虛寒者,常伴有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嘔吐腹瀉等症狀,肉荳蔻溫中散寒,能改善脾胃功能,緩解上述症狀。同時,肉荳蔻還有止嘔逆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磨脾湯中加入肉荳蔻,可起到溫脾胃、止嘔逆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的症狀。
磨脾湯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磨脾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木香可疏肝理氣,促進脾胃氣機運行,緩解疼痛不適。
- 健脾消食: 木香亦有健脾消食之效。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常伴有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木香能增進消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因此,磨脾湯中加入木香,可協調脾胃氣機,改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達到健脾和胃、行氣止痛之目的。
磨脾湯中加入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消食: 麥芽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消食、和胃止嘔的功效。磨脾湯常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麥芽能幫助消化食物,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健脾消食的效果。
- 通乳催乳: 麥芽具有通乳催乳的功效,對於產後乳汁不足、乳汁不通等問題,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磨脾湯若用於治療產後乳汁不足,則麥芽的存在可增強其通乳催乳的效果。
綜上所述,麥芽在磨脾湯方劑中起到健脾消食、通乳催乳的雙重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磨脾湯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食化積: 神麴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胃虛弱,則易導致食積停滯,影響消化吸收,神麴可助其消食化積,改善脾胃功能。
- 和中降逆: 磨脾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氣虛、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神麴能和中降逆,可緩解食積停滯所致的胃氣上逆、噯氣反酸等症狀,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使食積消散。
主治功效
「磨脾湯」是由附子、白荳蔻、甘草、訶子、人參、茯苓、草荳蔻、肉荳蔻、木香、麥芽、神麴等藥材組成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功能不調和,吃得少、疲倦、精神萎靡等症狀。
附子性味辛、甘、大熱,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白荳蔻性味溫、辛,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訶子性味酸澀,微寒,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人參性味甘、微溫,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茯苓性味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草荳蔻性味溫、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等功效。
肉荳蔻性味溫、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
木香性味溫、辛,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麥芽性味甘、平,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
神麴性味甘溫,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磨脾湯》方中,各味藥材具有不同的功效,配伍應用,可以起到溫暖脾胃、健脾益氣、化濕行氣、止瀉止嘔、安神助眠等作用,從而緩解脾胃功能不調和引起的各種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附子半兩,白豆蔻1兩,甘草1兩,訶子1兩,人參1兩,茯苓1兩,草豆蔻1兩,肉豆蔻1兩半,木香1兩半,麥芽1兩半,曲2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入鹽白湯點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磨脾湯具有溫陽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作用,但是陰虛火旺、體熱內盛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磨脾湯,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附子半兩,白豆蔻1兩,甘草1兩,訶子1兩,人參1兩,茯苓1兩,草豆蔻1兩,肉豆蔻1兩半,木香1兩半,麥芽1兩半,曲2兩。 主治:脾胃不和,食少倦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