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四柱散中添加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扶正: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四柱散原方以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為主,而人參的加入可進一步補益脾肺之氣,增強機體正氣,使藥效更顯著。
- 調和藥性:四柱散中某些藥物性寒,人參的溫性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而損傷陽氣,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功效。
加味四柱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能幫助利水消腫、改善水腫及腹脹等症狀。
茯苓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澤瀉、豬苓等具有協同作用,共同達到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水濕停滯而引起的各種病症,如水腫、腹脹、心悸、失眠等。
加味四柱散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強烈的回陽救逆功效,可溫暖陽氣,驅散寒邪,對於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的四肢冰冷、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加之四柱散本身即有溫陽散寒之效,附子的加入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驅散寒邪,回補陽氣。
- 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附子辛溫走竄,可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提高藥效。加味四柱散中其他藥物如桂枝、白芍等,其藥性溫和,附子的加入可幫助其更好地發揮藥效,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加味四柱散中加入木香,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四柱散本身以理氣和胃為主,加入木香可增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 健脾開胃:木香除了行氣止痛,還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四柱散中常加入一些助消化、健脾的藥材,例如神曲、麥芽等,加入木香可以加強其健脾開胃的效果,提高藥物的療效。
加味四柱散中加入訶子,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收斂固澀,止瀉止痢:訶子味酸澀,性平,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對於因脾虛泄瀉、腸滑不固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症,訶子能有效收斂腸道,止瀉止痢。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訶子亦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加味四柱散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配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因此,訶子在加味四柱散中的加入,既可固澀止瀉,又可清熱解毒,體現了中藥配伍的整體性與針對性。
主治功效
加味四柱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主治
根據《世醫得效方》記載,加味四柱散主治:「臟腑虛怯,本氣衰弱,脾胃不快,不進飲食,時加洩利,晝夜不息。」
治療原理分析
加味四柱散的組成包含:人參、茯苓、附子、木香、訶子。
人參、茯苓、附子: 從方劑組成來看,此方以補益為主。人參大補元氣,茯苓健脾利水,附子溫陽祛寒,三者合用,可補益脾腎,溫中散寒。
木香: 行氣止痛,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
訶子: 雖然具有化痰平喘的功效,但在此方中,可能取其收澀止瀉之功,以治「洩利,晝夜不息」。
綜合來看,加味四柱散的治療原理主要為:溫補脾腎,益氣健脾,行氣止痛,兼以收澀止瀉。
古籍方劑比較
《傷寒廣要》中提及,加味四柱散由四君子湯去甘草,加木香、熟附子而成。四君子湯為補氣健脾的基礎方,去甘草之緩,加強補益之力;加木香行氣,附子溫陽,使之更適合「臟腑虛怯,本氣衰弱」之證,並針對「脾胃不快,不進飲食」以及「時加洩利」的症狀。
結論
加味四柱散主要針對脾腎虛寒、氣虛不運所致的消化系統疾病。通過溫補脾腎、益氣健脾、行氣止痛以及收澀止瀉,達到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止瀉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人參(去蘆)1兩, 白茯苓(去皮)1兩, 附子(炮,去皮臍)1兩, 木香(濕紙包,煨過)半兩, 訶子(濕紙包,炮,取皮用)半兩。
上銼散。
每服2錢,加生薑2片,大棗1枚,煎至6分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四柱散, 出處:《得效》卷五。 組成:人參(去蘆)1兩,白茯苓(去皮)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木香(濕紙包,煨過)半兩,訶子(濕紙包,炮,取皮用)半兩。 主治:臟腑虛怯,本氣衰弱,脾胃不快,不進飲食,時加泄利,晝夜不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