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椒丸

紅椒丸

HONG JI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五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6.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9%
胃經 20%
脾經 16%
腎經 8%
肺經 8%
三焦經 4%
肝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心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三焦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紅椒丸」方劑中加入「靈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靈砂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效。紅椒丸可能因主治熱毒熾盛、濕熱內蘊等病症,而加入靈砂以清熱解毒,改善患者的症狀。
  2. 平肝潛陽:靈砂亦可平肝潛陽,對於肝陽上亢導致的眩暈、頭痛、目赤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紅椒丸若同時治療肝陽上亢的病症,則靈砂可發揮平肝潛陽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奏效。

紅椒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紅椒丸可能因其藥性偏寒涼,或治療的病症需要補益氣血,故加入人參以溫陽補氣,扶正祛邪,平衡藥性,增強療效。

2. 調和藥性: 紅椒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人參則能緩解紅椒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辛烈,導致燥熱傷陰。同時,人參亦能促進紅椒藥效的發揮,達到協同作用,使藥效更佳。

紅椒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理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紅椒丸通常用於治療寒邪凝滯、氣血阻滯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等症。木香能疏肝理氣,溫中止痛,配合紅椒溫中散寒,共同緩解疼痛。
  2. 健脾消食:木香能健脾消食,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紅椒丸中可能含有其他燥濕健脾的藥物,木香可助其健脾消食,增強藥效,避免單純燥熱。

「紅椒丸」方劑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附子為大熱藥,性峻烈,可溫補腎陽,散寒止痛,用於寒性痛症。紅椒亦有溫中散寒之效,二者合用,可增強溫陽散寒之力,適用於寒凝血瘀、陽虛畏寒等症。
  2. 引藥入經: 附子性猛,善於走經絡,可引導藥力深入臟腑,增強紅椒之效,達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附子性烈,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紅椒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紅椒丸》主治虛勞喘嗽、眩暈,針對以下病機:

  1. 虛勞喘嗽:此證多因肺腎兩虛,氣不歸元,兼有寒痰上逆所致,表現為氣短喘促、咳嗽痰稀、動則加劇。
  2. 眩暈:與中下焦陽虛、寒飲上泛有關,症見頭暈目眩、畏寒肢冷,甚則嘔逆。

二、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1. 靈砂(1兩,細研)

    • 主成分為硫化汞(HgS),傳統認為其能「鎮驚安神、定喘逆」,針對虛陽上浮之喘嗽眩暈。
    • 推論:借其質重沉降之性,引上逆之氣下行,但需配伍溫陽藥以制其寒涼之偏。
  2. 人參(2錢半)

    • 大補元氣,益肺脾,治氣虛喘促。
    • 推論:與靈砂配伍,一補一納,固攝氣機,改善虛喘。
  3. 木香(2錢半)

    • 行氣調中,疏通三焦滯氣。
    • 推論:助人參補而不滯,兼解寒凝氣滯之痰嗽。
  4. 大香(即八角茴香,半兩)

    • 溫腎散寒,理氣止痛。
    • 推論:增強下焦溫煦之力,散寒飲以止眩暈。
  5. 附子(半兩,炮)

    • 回陽救逆,溫腎散寒。
    • 推論:針對陽虛寒飲之根本,助陽化氣,消痰飲而平喘咳眩暈。
  6. 大紅椒(半兩,去合口並子,焙出汗)

    • 花椒辛熱,溫中散寒,下氣消痰。
    • 推論:溫脾胃而化痰濕,佐靈砂降逆,助附子散寒。

三、治療原理與方義

  1. 溫陽化飲:以附子、大紅椒、大香為核心,溫補脾腎陽氣,解散寒飲痰濕,從根本上改善虛寒體質。
  2. 降逆定喘:靈砂重鎮降氣,人參補氣攝納,共治虛喘;花椒、木香行氣化痰,助肺氣宣降。
  3. 標本兼顧:補(人參)、溫(附子、椒)、行(木香)、降(靈砂)四法並用,虛實同治。

四、適用證候特點

  • 舌脈: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或弦滑。
  • 兼症:畏寒肢冷、痰白清稀、夜咳甚、食欲不振。

此方彰顯「溫補下元、降氣化痰」之思路,尤適陽虛寒飲上泛之證,然需辨證精準,非熱證所宜。

傳統服藥法


靈砂1兩(細研),人參2錢半,木香2錢半,大香半兩,附子半兩(杵淨),大紅椒(去合口並子,焙出汗)半兩。
上為末,糕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20丸,空心橘皮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紅椒丸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體熱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氣喘肺結核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紅椒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 組成:川椒1兩,乾薑1兩,款冬花1兩,紫菀1兩,礜石半兩,附子半兩,細辛半兩,皂角半兩。 主治:腎咳,惡寒。

紅椒丸, 出處:《得效》卷五。 組成:靈砂1兩(細研),人參2錢半,木香2錢半,大香半兩,附子半兩(杵淨),大紅椒(去合口并子,焙出汗)半兩。 主治:虛勞喘嗽,眩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