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靈砂散中含有附子,其原因主要有二:
- 溫陽散寒:靈砂散用於治療寒邪客肺、氣逆喘咳等症,而附子性溫熱,能溫陽散寒,驅除肺部寒邪,改善氣逆喘咳,使氣道通暢。
- 助陽化氣:附子辛熱,能助陽化氣,增強肺氣,利於肺氣宣降,促進痰液排出,緩解氣喘症狀。
附子性溫熱,能溫陽散寒,驅除寒邪,助陽化氣,利於肺氣宣降,故靈砂散中加入附子,可有效改善寒邪客肺、氣逆喘咳等症。
靈砂散中包含靈砂,主要是因為靈砂具有鎮驚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驚癇、癲狂、失眠等症。
靈砂性寒,味甘鹹,入心經,能清心火,鎮心神,熄風止痙。對於心火熾盛、神魂不安、驚悸失眠等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在靈砂散中,靈砂與其他藥物配合,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與硃砂、磁石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鎮驚安神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砂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靈砂散主治「瘧疾久不癒」,即針對長期反覆發作、纏綿不癒之瘧疾。瘧疾古稱「瘧病」,以寒熱往來、發作有時為特徵,若遷延未癒,多與正氣虛損、邪伏少陽或氣血兩傷相關。靈砂作為金石類藥物,傳統認為其具「鎮驚安神、祛邪截瘧」之效,尤其適用於久瘧虛弱、邪伏難解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靈砂(硃砂之精製物)
- 性味歸經:甘微寒,有毒,歸心、肺、胃經。
- 核心作用:
- 重鎮安神:古人認為瘧疾久發可擾亂心神,靈砂能鎮靜安神,減緩寒熱發作時之煩躁。
- 截瘧祛邪:金石類藥如硃砂、靈砂,傳統被用於「截瘧」,即阻斷瘧邪深入,尤其對痰濕或伏邪所致之久瘧。
- 調和陰陽:瘧疾寒熱交替,靈砂微寒之性可清熱,配伍米飲(甘溫)送服,兼具顧護脾胃之效,暗合「和解」之理。
米飲送服
- 米飲(稀米湯)性甘平,能健脾益氣、緩和藥性。
- 輔助意義:靈砂質重,米飲可載藥上行,同時防金石傷胃,避免久瘧者脾胃更虛。
三、方劑配伍思路
此方簡潔,以靈砂為君藥,直擊「久瘧伏邪」之病機:
- 單刀直入:針對瘧邪久伏、正虛無力透邪,以靈砂之重鎮截瘧,助正氣驅邪外達。
- 標本兼顧:瘧久必傷正氣,米飲補中焦,兼防靈砂毒性,體現「攻邪不傷正」之古法。
四、可能的治療原理推論
古人雖無現代藥理概念,但靈砂主成分為硫化汞(HgS),其微量應用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緩解瘧疾發作時的寒熱驚厥;而「截瘧」作用或與抑制瘧原蟲活動有關(然此屬現代推測)。整體而言,此方反映古代「以毒攻毒」「重鎮祛伏邪」之思路,適用於特定體質(非虛極)之頑固瘧疾。
傳統服藥法
靈砂。
上為細末。
米飲調下。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月經稀少閉經
相同名稱方劑
靈砂散,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砂仁1兩,五靈脂(焙乾)1兩。 主治:婦人經閉血塊。
靈砂散,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附子1兩(約3個者),靈砂1分。 主治:瘧疾久不癒。
靈砂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四。 組成:靈砂。 主治:五種吐,不問冷熱,久而不止,胃虛生風,諸藥俱試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