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氣湯

QI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6%
肝經 14%
胃經 14%
心經 9%
腎經 8%
大腸經 5%
膀胱經 5%
膽經 3%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氣湯中加入紫蘇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解鬱: 紫蘇子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痰止咳之效。清氣湯常用於治療氣滯痰阻,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而紫蘇子能疏通氣機,使痰液易於排出,配合其他藥物更能達到清氣止咳、理氣化痰的功效。
  2. 溫肺散寒: 紫蘇子亦具溫肺散寒之功,可用於治療風寒咳嗽,寒邪犯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清氣湯中往往會加入一些寒涼藥物,如薄荷、蘆根等,而紫蘇子則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反而損傷陽氣。

清氣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肺止咳: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之功效。清氣湯多用於肺氣不足,咳嗽氣喘,痰稀易咳的症狀,五味子可助於收斂肺氣,減少咳嗽頻率,改善痰液稀薄難以咳出的問題。
  2. 益氣生津:五味子同時具有益氣生津之效。清氣湯中的其他藥材,例如麥冬、沙參,也具有養陰生津的作用,五味子加入後可協同增強益氣生津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清氣湯中加入大腹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大腹皮性寒,味甘,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改善水腫情況。清氣湯本身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脾、脾虛不運所致的腹脹、納呆、便溏等症,而大腹皮的利水作用則有助於促進濕熱排出,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達到消腫止瀉的效果。
  2. 行氣化濕:大腹皮還具有一定的行氣化濕功效,有助於疏通氣機,排除濕邪,配合清氣湯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清氣湯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消脹: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消脹之功效。清氣湯多用於治療氣機阻滯、胸悶氣短、脘腹脹滿等症狀,枳殼能疏通氣機,消解積滯,緩解胸腹脹滿不適。
  2. 降逆止嘔:枳殼能降逆氣,止嘔吐,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導致的嘔吐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清氣湯中常配伍其他降逆止嘔藥物,如生薑、半夏等,共同起到降逆止嘔的效果。

總之,枳殼在清氣湯中起到行氣消脹、降逆止嘔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清氣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入肺經,具有宣肺降氣、止咳化痰的功效。可針對肺氣不宣、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起到疏散風熱、宣暢肺氣的作用。
  2. 利水消腫:桑白皮亦可利水消腫,對於肺熱壅盛、津液停滯導致的痰多、喘促等症狀,能起到利水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

綜上所述,桑白皮在清氣湯中,能發揮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肺熱咳嗽、痰多喘促等症狀的效果。

清氣湯中包含水菖蒲,主要原因有二:

  1. 開竅醒神: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的功效。對於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痰濁阻滯等症狀,水菖蒲能起到開竅醒神、化痰止嘔的作用,與清氣湯中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其醒神開竅之效。
  2. 化濕止嘔:水菖蒲亦具化濕止嘔功效,對於脾胃濕濁、嘔吐眩暈等症狀,水菖蒲可起到化濕止嘔的作用,與清氣湯中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其化濕止嘔之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清氣湯中包含地骨皮,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降火: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因體內熱盛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清氣湯常用於治療熱病後期,陰虛火旺,或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病症,而地骨皮的清熱降火功效正好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滋陰生津: 地骨皮還具有滋陰生津的作用,能緩解陰虛津虧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清氣湯中常加入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如麥冬、生地等,地骨皮的滋陰生津作用可以增強整體滋陰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清氣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清氣湯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水濕內停等症,白朮能補脾益氣,健運脾陽,利水滲濕,從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正氣,達到祛除水濕、恢復元氣之目的。
  2. 配伍相宜,協同增效: 白朮與清氣湯中其他藥物如茯苓、蒼朮等配合,可相輔相成,增強藥效。例如,白朮健脾燥濕,與茯苓利水滲濕、蒼朮燥濕化濕,共同發揮健脾利水、化濕止瀉的作用。

清氣湯中加入柴胡,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入肝、膽經,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清氣湯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肝鬱氣滯者,柴胡可解表散寒,同時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達到表裡雙解之效。
  2. 升舉陽氣,扶正祛邪: 柴胡具有升舉陽氣的作用,可使陽氣上升,抵禦外邪入侵。清氣湯多用於治療正氣虛弱,易受外邪侵犯的患者,柴胡可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清氣湯方劑中包含秦艽,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寒濕邪: 秦艽性苦寒,善於疏散風寒濕邪,尤其針對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狀,與清氣湯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的作用。
  2. 通經活絡止痛: 秦艽具有通經活絡、止痛的作用,可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清氣湯中包含獨活,主要原因有二:

  1. 疏風解表,祛風濕: 獨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疏風解表、祛風濕之效。清氣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而獨活可以散寒除濕,並通經絡,緩解疼痛,因此成為方劑中的重要藥材。
  2. 配合其他藥物: 清氣湯中包含多種藥材,如羌活、防風、蒼朮等,皆有疏風散寒、祛風濕的作用。獨活與這些藥材相互配合,可增強其藥效,使藥力更加協調,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清氣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解肌透表,發汗解熱:葛根性涼,味甘辛,具有解肌透表、發汗解熱之效。清氣湯多用於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葛根能幫助疏散風寒,解除表邪,促進汗液排出,達到解熱效果。
  2. 升陽舉陷,止咳化痰:葛根具升陽舉陷之功,能提升陽氣,使氣血運行通暢,並有止咳化痰之效。清氣湯中加入葛根,可輔助其他藥材,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清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性之效。清氣湯中包含多種藥材,性味各不相同,加入甘草可以使藥性協調,避免藥物之間產生不良反應,使藥效更加溫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藥物毒性、增強其他藥物功效的作用。清氣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脾虛等病症,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補益脾氣、固護正氣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清氣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清氣湯主治溫熱病邪入營分,症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口渴脣幹、舌紅絳苔黃燥等,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降解熱毒,緩解患者的發熱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夠滋陰潤燥,補益腎陰,對於溫熱病邪耗傷陰液所致的口渴、脣幹、皮膚乾燥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清氣湯中加入生地黃,可以起到滋陰潤燥,緩解熱病耗傷津液的作用。

清氣湯中包含澤蘭,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澤蘭性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清氣湯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而澤蘭有助於清除體內風熱邪氣,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2.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澤蘭亦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可改善血脈運行,消除瘀滯,緩解疼痛。清氣湯常用於治療胸悶氣短、心悸頭暈等症狀,而澤蘭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

清氣湯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痛: 防己性味辛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利水消腫之效。清氣湯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關節腫痛等症狀,而防己的祛風止痛功效,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利水消腫: 防己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配合其他藥材,如蒼朮、茯苓等,共同促進體內濕邪的排出,進一步減輕水腫、疼痛等症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在中藥方劑[清氣湯]中,烏頭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烏頭可以幫助改善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手足冰冷等問題,對於治療寒性疼痛有一定療效。但烏頭為有毒藥材,應遵醫囑使用。

清氣湯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延胡索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清氣湯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痛、脅痛、脘腹疼痛等症,延胡索可助其活血化瘀,解除氣血瘀滯,緩解疼痛。
  2. 疏肝解鬱:延胡索亦具疏肝解鬱之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心煩、失眠等症狀。清氣湯中常加入一些疏肝解鬱的藥物,如柴胡、枳殼等,延胡索可與之協同作用,增強疏肝解鬱效果,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病症。

主治功效


清氣湯

  • 中藥方劑名稱:清氣湯

  • 主治功效:婦女因為血氣不足而產生的疾病,以及產後身體虛弱,以及身體瘦弱的人,陰氣衰弱而陽氣旺盛,氣血虛弱而血熱,瘀血阻滯而不通暢,導致肌肉和骨髓受熱,肌肉消瘦,勞動時暈眩發熱,口渴煩躁,臉頰紅潤頭痛,飲食沒有味道,心神不安,四肢痠痛,有時盜汗,有時咳嗽,有時月經停止,有時經血很少。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朮: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3. 柴胡: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4. 大腹皮:大腹皮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

  5. 地骨皮: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6. 獨活: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7. 葛根: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8. 秦艽: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9. 桑白皮: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10. 生地黃: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11. 五味子: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12. 延胡索: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13. 澤蘭:澤蘭,味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水消腫、清熱涼血、和血的作用。

  14. 枳殼: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15. 紫蘇子:紫蘇子性味甘、辛、涼,性平、味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宣肺、止咳化痰、平喘利氣、寬腸通便等多種功效。

  16. 烏頭: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17. 防己:防己味苦、辛,性微溫,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18. 水菖蒲:中藥水菖蒲性溫,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

總結

清氣湯是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婦女因血氣不足而產生的疾病,以及產後身體虛弱,以及身體瘦弱的人,陰氣衰弱而陽氣旺盛,氣血虛弱而血熱,瘀血阻滯而不通暢,導致肌肉和骨髓受熱,肌肉消瘦,勞動時暈眩發熱,口渴煩躁,臉頰紅潤頭痛,飲食沒有味道,心神不安,四肢痠痛,有時盜汗,有時咳嗽,有時月經停止,有時經血很少等症狀。該方劑由多種中藥成分組成,具有補氣、補血、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等功效,可以調理身體,緩解症狀,增強體質。

傳統服藥法


紫蘇子1兩,五味子1兩,大腹子1兩,枳殼1兩,桑白皮(微妙)1兩,菖蒲1兩,地骨皮1兩,白朮1兩,柴胡1兩,秦艽1兩,獨活(乾用)1兩,乾葛1兩,甘草(炙)1兩,地黃、澤蘭、檔子、防己、川烏、玄胡索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空心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氣湯是一首中醫方劑,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幼兒丹痧暈眩咳血口乾口渴肺氣腫梅尼爾氏病氣喘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精神分裂症妄想狀態咳嗽身體消瘦夜間盜汗

相同名稱方劑


清氣湯, 出處:《證因方論集要》卷四。 組成:茯苓、半夏、木香、廣皮、厚朴。 主治:內氣不清,外氣不淨,身癢,胸腹飽悶,噯氣。

清氣湯, 出處:《千金》卷十七。名見《普濟。 組成:麻黃4兩,五味子3兩,甘草3兩,杏仁50枚,母薑5兩,淡竹葉(切)1升。 主治:肺熱飲酒當風,風入肺,膽氣妄泄,目青氣喘。

清氣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二。 組成:紫蘇子1兩,五味子1兩,大腹子1兩,枳殼1兩,桑白皮(微妙)1兩,菖蒲1兩,地骨皮1兩,白朮1兩,柴胡1兩,秦艽1兩,獨活(乾用)1兩,乾葛1兩,甘草(炙)1兩,地黃、澤蘭、檔子、防己、川烏、玄胡索各等分。 主治:婦人血勞、産後藤勞,及羸瘦之人,陰衰陽盛,氣弱而血熱,則搏而不通,外蒸肌肉,內蒸骨髓,肌熱骨瘦,勞時暈熱,煩渴口乾,頰赤頭疼,飲食無味,心神驚悸,肢體酸疼,或時盜汗,或時咳嗽,或月水斷絕,或經極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