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氣湯

QI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6%
胃經 15%
肝經 11%
心經 8%
腎經 7%
大腸經 6%
膀胱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清氣湯

  • 中藥方劑名稱:清氣湯

  • 主治功效:婦女因為血氣不足而產生的疾病,以及產後身體虛弱,以及身體瘦弱的人,陰氣衰弱而陽氣旺盛,氣血虛弱而血熱,瘀血阻滯而不通暢,導致肌肉和骨髓受熱,肌肉消瘦,勞動時暈眩發熱,口渴煩躁,臉頰紅潤頭痛,飲食沒有味道,心神不安,四肢痠痛,有時盜汗,有時咳嗽,有時月經停止,有時經血很少。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朮: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3. 柴胡: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4. 大腹皮:大腹皮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

  5. 地骨皮: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6. 獨活: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7. 葛根: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8. 秦艽: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9. 桑白皮: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10. 生地黃: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11. 五味子: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12. 延胡索: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13. 澤蘭:澤蘭,味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水消腫、清熱涼血、和血的作用。

  14. 枳殼: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15. 紫蘇子:紫蘇子性味甘、辛、涼,性平、味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宣肺、止咳化痰、平喘利氣、寬腸通便等多種功效。

  16. 烏頭: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17. 防己:防己味苦、辛,性微溫,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18. 水菖蒲:中藥水菖蒲性溫,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

總結

清氣湯是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婦女因血氣不足而產生的疾病,以及產後身體虛弱,以及身體瘦弱的人,陰氣衰弱而陽氣旺盛,氣血虛弱而血熱,瘀血阻滯而不通暢,導致肌肉和骨髓受熱,肌肉消瘦,勞動時暈眩發熱,口渴煩躁,臉頰紅潤頭痛,飲食沒有味道,心神不安,四肢痠痛,有時盜汗,有時咳嗽,有時月經停止,有時經血很少等症狀。該方劑由多種中藥成分組成,具有補氣、補血、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等功效,可以調理身體,緩解症狀,增強體質。

傳統服藥法


紫蘇子1兩,五味子1兩,大腹子1兩,枳殼1兩,桑白皮(微妙)1兩,菖蒲1兩,地骨皮1兩,白朮1兩,柴胡1兩,秦艽1兩,獨活(乾用)1兩,乾葛1兩,甘草(炙)1兩,地黃、澤蘭、檔子、防己、川烏、玄胡索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空心酒調下。

方劑組成解釋


清氣湯由紫蘇子、五味子、大腹皮、枳殼、桑白皮、水菖蒲、地骨皮、白朮、柴胡、秦艽、獨活、葛根、甘草、生地黃、澤蘭、防己、烏頭、延胡索等中藥組成。

紫蘇子、五味子、大腹皮、枳殼、桑白皮、水菖蒲、地骨皮、白朮、柴胡、秦艽、獨活、葛根、甘草、生地黃、澤蘭、防己、烏頭、延胡索等中藥均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婦人血勞、産後藤勞,及羸瘦之人,陰衰陽盛,氣弱而血熱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氣湯是一首中醫方劑,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幼兒丹痧暈眩咳血口乾口渴肺氣腫梅尼爾氏病氣喘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精神分裂症妄想狀態咳嗽身體消瘦夜間盜汗

相同名稱方劑


清氣湯, 出處:《證因方論集要》卷四。 組成:茯苓、半夏、木香、廣皮、厚朴。 主治:內氣不清,外氣不淨,身癢,胸腹飽悶,噯氣。

清氣湯, 出處:《千金》卷十七。名見《普濟。 組成:麻黃4兩,五味子3兩,甘草3兩,杏仁50枚,母薑5兩,淡竹葉(切)1升。 主治:肺熱飲酒當風,風入肺,膽氣妄泄,目青氣喘。

清氣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二。 組成:紫蘇子1兩,五味子1兩,大腹子1兩,枳殼1兩,桑白皮(微妙)1兩,菖蒲1兩,地骨皮1兩,白朮1兩,柴胡1兩,秦艽1兩,獨活(乾用)1兩,乾葛1兩,甘草(炙)1兩,地黃、澤蘭、檔子、防己、川烏、玄胡索各等分。 主治:婦人血勞、産後藤勞,及羸瘦之人,陰衰陽盛,氣弱而血熱,則搏而不通,外蒸肌肉,內蒸骨髓,肌熱骨瘦,勞時暈熱,煩渴口乾,頰赤頭疼,飲食無味,心神驚悸,肢體酸疼,或時盜汗,或時咳嗽,或月水斷絕,或經極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