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瀹經湯中加入人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補氣固脫: 瀹經湯主要用於治療經絡虛損、氣血不足導致的各種病症,而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固本扶正的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氣血運行,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補虛扶正、固脫止汗之效。
- 扶正祛邪: 瀹經湯中所用藥物多屬滋補之品,而人參作為補氣之首,能增強機體正氣,抵抗外邪入侵,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扶正祛邪,促進疾病康復的作用。
總之,人參在瀹經湯中起到補氣固脫、扶正祛邪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茯苓在中藥方劑「瀹經湯」中的作用是健脾利水、安神。茯苓能夠促進脾臟功能,改善消化系統的健康,同時具有利尿作用,有助於減少水腫,對於因脾虛引起的食慾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瀹經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功效。婦女經期失調、月經量少、色淡,多因腎虛血虧,而熟地黃可補腎益精,促進血脈生化,改善經血量少、色淡等症狀。
- 溫陽化瘀: 熟地黃兼具溫陽作用,可溫煦腎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經絡瘀阻。對於經血運行不暢、痛經等症狀,熟地黃可溫陽化瘀,促進血液流通,緩解疼痛。
因此,瀹經湯中加入熟地黃,可起到滋陰補血、溫陽化瘀的功效,有效改善女性經期失調、月經量少、色淡、痛經等症狀。
瀹經湯中加入茴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腎散寒,理氣止痛:茴香味辛性溫,能溫腎陽,散寒氣,並行氣止痛。對於因腎陽不足,寒凝血瘀而導致的經痛,茴香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調和脾胃,助消化:茴香亦可溫脾胃,助消化,促進腸胃蠕動。對於因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而導致的經期腹痛,茴香能溫中散寒,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因此,瀹經湯中加入茴香,既能溫腎散寒,緩解經痛,又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可謂一舉兩得。
瀹經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益氣,固攝經血: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對於脾虛不運,氣血不足導致經血不固者,白朮能補脾益氣,固攝經血,減少經血過多或崩漏的發生。
二、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瀹經湯方中其他藥材多屬寒涼性,白朮性溫,能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寒,同時也能增強藥材的療效,達到更好的止血固經作用。
瀹經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 活血行氣,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瀹經湯主要針對婦科經絡不通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而川芎能有效緩解經脈瘀滯,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升陽舉陷:川芎還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可以提振氣血,改善氣虛下陷所致的症狀。對於一些氣血不足,經血量少或容易出現崩漏的婦女,川芎可以幫助改善氣血循環,提升身體機能。
瀹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 瀹經湯多用辛熱之藥,容易造成燥熱傷陰,而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傷及脾胃,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二、補益脾氣: 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甘草能健脾益氣,補中緩急,加強脾胃功能,有助於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並防止藥物對脾胃的損傷。
綜上,甘草在瀹經湯中起著調和藥性、補益脾氣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黃芩在中藥方劑「瀹經湯」中的作用是清熱燥濕、解毒。黃芩具有強效的抗菌、抗炎作用,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濕熱和毒素,對於治療由於熱毒引起的感染、炎症等問題有良好的效果,促進身體健康。
瀹經湯方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作用。瀹經湯多用於治療婦科經絡不通、氣血瘀滯等病症,柴胡可疏通肝氣,使氣血流通,促進經絡暢通,改善經血運行不暢的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瀹經湯方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白芍等,柴胡與這些藥物相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柴胡與當歸、川芎配伍,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促進經血運行;與白芍配伍,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
瀹經湯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經絡不通、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枳殼可以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 消食化積,降逆止嘔: 枳殼還具有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食積不消、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枳殼可以起到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的作用。
因此,在瀹經湯中加入枳殼,可以有效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同時也能消食化積、降逆止嘔,達到治療經絡不通、氣滯血瘀等症狀的效果。
當歸在中藥方劑「瀹經湯」中的作用是補血活血、調經。當歸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和多種有效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虛症狀。對於治療由於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貧血等問題有顯著效果。
瀹經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大原因:
- 緩解經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調經、緩解疼痛的功效。對於經期腹痛、腰痠腿痛等症狀,白芍能有效舒緩疼痛,改善血流通暢。
- 滋陰養血:白芍能滋養肝血,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因氣血不足引起的經期不調、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症狀,白芍能起到滋補作用,使經血運行順暢,恢復身體健康。
總之,白芍在瀹經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緩解經痛、滋陰養血,使女性在經期更舒適,身體狀態更穩定。
瀹經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性平,味辛、苦,入肝、脾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症狀。
- 調和氣血,改善經絡運行: 香附能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經絡運行,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的經期不適、痛經等問題具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瀹經湯中加入香附,可起到疏肝理氣、調和氣血的作用,對於改善女性經期不適、痛經等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瀹經湯方中加入生薑,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一、 溫經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吐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客經、血行不暢而引起的經期不適、痛經等症狀,生薑可以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二、 調和藥性: 瀹經湯中其他藥材可能偏寒涼,加入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平衡寒熱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而損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更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瀹經湯」
瀹經湯,是中醫中藥的一種方劑,主要用於婦女17-18歲時經脈不通暢,或是阻隔半年或百日,面色青黃,飲食沒有胃口,有時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頭疼眩暈,腹中結塊,煩悶嘔吐,或有腹脹等症狀。
瀹經湯的組成如下: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赤芍: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散瘀破血,清熱涼血等功效。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瀹經湯的用法與用量
將上述中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每日1次,每次1湯匙,用溫水沖服。
瀹經湯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脾胃虛弱、腹瀉洩瀉者禁用。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
- 服藥期間避免飲酒。
- 服藥期間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結論:
中藥方劑「瀹經湯」,主要用於婦女17-18歲時經脈不通暢,或是阻隔半年或百日,面色青黃,飲食沒有胃口,有時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頭疼眩暈,腹中結塊,煩悶嘔吐,或有腹脹等症狀。由人參、茯苓、熟地黃、茴香、白朮、川芎、甘草、黃芩、柴胡、枳殼、白芍、香附、生薑、當歸等組成。服藥前應諮詢醫師,並注意禁忌與注意事項。
傳統服藥法
人參7分,白茯苓7分,熟地7分,小茴7分,白朮(蜜炙)1錢,川芎1錢,甘草1錢3分,黃芩1錢3分,柴胡1錢3分,枳殼1錢3分(麩炒),當歸1錢5分,白芍1錢5分,香附1錢5分,生薑3片,燈芯3寸(長7莖)。
如肚痛,加乾漆(炒令煙盡)、玄胡索各7分;嘔吐惡心,加良薑、砂仁各7分;手足麻痹,加肉桂4分;咳嗽,加五味子、杏仁(去皮尖)、款冬花各7分。
水煎,空心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瀹經湯是一張溫經通脈、活血化瘀的方劑,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哺乳期婦女以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瀹經湯, 出處:《葉氏女科》卷一。 組成:人參7分,白茯苓7分,熟地7分,小茴7分,白朮(蜜炙)1錢,川芎1錢,甘草1錢3分,黃芩1錢3分,柴胡1錢3分,枳殼1錢3分(麸炒),當歸1錢5分,白芍1錢5分,香附1錢5分,生薑3片,燈芯3寸(長7莖)。 主治:婦女17-18歲經脈不通、或阻隔半年百日,面色青黃、飲食不思,或作寒熱,頭痛眩暈,腹中結塊,煩悶嘔吐,或作膨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