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比金丸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比金丸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癃閉、淋痛、小便不利等症狀,滑石可有效清熱利濕,通利水道,緩解尿路炎症和阻塞。
- 利水消腫: 滑石亦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腹脹、水腫等症狀,滑石可利水消腫,促進體內水分代謝,緩解水腫症狀。
比金丸方劑中含有輕粉,主要原因有二:
一、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對於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等症狀,輕粉可有效清熱解毒,燥濕止癢,配合其他藥物,可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
二、輕粉為外用藥物,在比金丸中使用時,劑量極微,且與其他藥物共同配伍,可減少其毒副作用,發揮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比金丸方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比金丸主治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青黛可清熱解毒,消散熱毒,緩解局部炎症。
- 涼血止血:青黛還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等,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青黛在比金丸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比金丸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溼化痰: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溼化痰、散結消腫之功效。比金丸主要用於治療痰溼阻肺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症,天南星可以有效祛除痰溼,緩解呼吸道阻塞,幫助患者恢復呼吸順暢。
- 通竅止痛: 天南星還具有通竅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療鼻塞、頭痛等症。比金丸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也具有通竅止痛之功效,天南星的加入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狀。
比金丸方中含有巴豆,乃因其性烈,可峻下攻積,消痰破瘀。
巴豆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成熟種子,性味辛熱,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通便排毒,用於治療積滯腹痛、痰濁壅肺、血瘀經閉等症。
但巴豆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應用,不可自行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比金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據《嬰童百問》記載,比金丸主治「小兒驚風體熱,喘粗涎嗽,心忪頰赤,大小便不利,夜卧不穩」。此方針對小兒因風熱或痰熱內擾,引動肝風所致之證,表現為:
- 驚風體熱:外感風邪或內熱熾盛,引動肝風,出現抽搐、煩躁、發熱。
- 喘粗涎嗽:痰熱壅肺,氣機不暢,故喘息氣粗、痰涎上湧、咳嗽。
- 心忪頰赤:心經有熱,心神不寧(心忪),熱勢上沖而面頰發紅。
- 二便不利:熱結於裡,影響膀胱與大腸氣化,致小便短赤、大便乾結。
- 夜卧不穩:痰熱擾心,神魂不安,故夜啼難寐。
綜合而言,本方主要用於小兒「痰熱驚風」證,兼有心肺熱盛、肝風內動之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比金丸以「清熱化痰、開竅熄風、安神定驚」為核心,組成分析如下:
(一)祛痰熄風
- 天麻:平肝熄風,針對驚風抽搐。
- 南星(薑製):燥濕化痰、祛風解痙,薑製減其毒性,增強化痰止痙之效。
- 石菖蒲:芳香開竅,化痰醒神,改善痰蒙清竅所致的神昏、驚悸。
(二)清熱安神
- 朱砂:清心鎮驚,安神定魄,專治心火亢盛之煩躁驚搐。
- 青黛:清肝瀉火,涼血解毒,助緩解熱極生風。
- 琥珀:鎮驚安神,利水通淋,兼治二便不利。
(三)益氣調和
- 人參:補益元氣,扶正以助祛邪,防攻伐過度傷正。
- 白茯苓:健脾寧心,滲濕利水,助痰濕從小便去。
(四)行氣開竅
- 川芎:活血行氣,上行頭目,助諸藥通達經絡。
- 遠志(薑製):化痰通心竅,安神益智。
- 麝香:開竅醒神,通行十二經,增強方劑透達之力(用量極輕,小兒耐受)。
(五)配伍特點
全方以「化痰熄風」為主軸,佐以清熱、開竅、安神:
- 痰去則風熄:南星、菖蒲、遠志化解痰濁,切斷肝風內動之根源。
- 熱清則神寧:朱砂、青黛、琥珀清心肝之火,安定神魂。
- 氣行則竅通:麝香、川芎助藥力上達,開泄壅滯。
- 扶正以祛邪:人參、茯苓補脾益氣,防金石類藥傷正。
(六)劑型與服法
- 蜜丸:緩和藥性,適於小兒服用。
- 金銀煎湯送服:金銀器煎湯取其鎮驚之效,薄荷清輕透熱,協同增效。
三、總結
比金丸為小兒痰熱驚風之專方,通過化痰、清熱、開竅、熄風的協同作用,標本兼治。其組方體現「急則治標」(熄風定驚)與「顧護正氣」(人參、茯苓)並重的思路,符合兒科「臟腑嬌嫩、易虛易實」的生理特點。
傳統服藥法
人參2錢,琥珀2錢,白茯苓2錢,遠志肉(薑制,焙)2錢,朱砂2錢,天麻2錢,石菖蒲(細節者) 2錢,川芎2錢,南星(薑汁浸)2錢,麝1字,青黛1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金銀煎湯泡薄荷調下。
本方原名比金膏,與劑型不符,據《嬰童百問》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為清熱化痰、利水通便的方劑,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中滑石、輕粉、青黛、天南星、巴豆均有毒性,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滑腸通便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比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組成:鉛白霜半兩,青黛1兩,甘草半兩。 主治:喉痹。
比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組成:密陀僧1兩,白礬1兩,槐實(炒,爲末)1兩,皂莢(燒灰,研)1兩。 主治:血痔出膿血,及腸風痔瘻。
比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 組成:鬱金(雪中煮令透,切,曝乾)1兩,紫石英白石英白茯苓(去黑皮)1分,水銀1分,黑鉛半分(與水銀同結沙子),甘草(生,銼)1分,龍腦(研)0.5錢。 主治:邪熱上攻。鼻衄煩悶。
比金丸,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滑石15兩,膩粉(研)15兩,青黛(研)2兩半,天南星(炮)12兩半,巴豆700個(去皮,取霜)。 主治:疏利下蘊毒熱涎。主治:小兒驚風體熱,喘粗涎嗽,心忪頰赤,大小便不利,夜卧不穩。
比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組成:沒藥(研)1錢,五靈脂(研)半兩,皂莢(不蛀者,去皮子,酥炙,搗末)3錢,白丁香(雄者,研)1錢半,硇砂(研)1錢半,乳香(研)1錢半,巴豆10粒(去皮心膜,不出油,爛研)。 主治:利胸膈,除積滯。主治:久積伏滯成塊。婦人血癖血塊,及産後敗血不行,兒枕刺痛,小兒奶癖。
比金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牛黃1錢(細研),麝香1錢(細研),烏犀角屑1分,朱砂1分(細研),烏蛇肉1分(炙令黃),乾蠍1分(微炒),雄黃1錢(細研),水銀1分,金箔21片,銀箔21片(上三味,同研爲砂子),雀兒飯甕30枚(內有物者,微炒),天南星1分(炮裂),羚羊角屑1分。 主治:小兒慢驚風,胸膈多涎,迷悶口噤,發歇搐搦,縱睡多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