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蔥湯丸中加入巴豆,主要原因如下:
- 通便瀉下: 巴豆性峻,具強烈瀉下作用,可有效清除腸道積滯,促進腸道蠕動,對於便祕或積食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引藥入經: 蔥湯丸以蔥白為引,能使藥力迅速透達經絡,而巴豆性熱,藥力強勁,與蔥白搭配,可增強其瀉下作用,並引藥直達病竈,更快發揮藥效。
蔥湯丸中包含輕粉,其主要原因在於輕粉具備以下特性:
- 解毒消腫: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由熱毒引起的腫脹、疼痛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蔥湯丸常用於治療外感發熱、咽喉腫痛、牙痛等病症,而輕粉的解毒消腫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疏散風寒:輕粉具有疏散風寒的作用,可以幫助身體排出體內的寒氣,緩解因風寒引起的感冒症狀。蔥湯丸中的蔥具有發散風寒的功效,與輕粉搭配使用,可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感冒。
總之,輕粉在蔥湯丸中起到解毒消腫、疏散風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蔥湯丸方劑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滑石性寒滑利,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功效。蔥湯丸主治濕熱蘊結,小便不利,可藉由滑石的利水滲濕作用,將體內濕熱之邪排出,達到通利小便、清熱解暑的效果。
2. 和中降逆:滑石性潤滑,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可與蔥湯丸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和中降逆,減輕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
主治功效
蔥湯丸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蔥湯丸,古方記載眾多,組成雖略有差異,但主要成分皆包含巴豆、輕粉(即昇汞,為氯化汞)、滑石,主治多與積滯相關,尤其針對小兒積滯。 不同文獻中,其所治疾病範圍較廣,但皆可歸納於其攻下、消積、解毒的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及功效:
巴豆: 為峻下劑,具有攻毒殺蟲、利水消腫之效。其峻下之性,能強力驅除腸道積滯之物,諸如宿便、蟲積等。 古方中多用水浸泡,去除部分毒性,降低其毒副作用,但仍需謹慎使用。
輕粉: 即昇汞,具有解毒、止痛、化腐生肌之效。古方中使用輕粉,可能意在加強其攻毒殺蟲的作用,以及治療因積滯引起的感染或炎症。需注意,輕粉毒性較大,現代醫學已少用。
滑石: 為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之藥。在蔥湯丸中,滑石的作用可能在於緩解巴豆、輕粉的毒性,並促進體液代謝,利於毒邪排出。
治療原理分析:
蔥湯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攻下和消積兩個方面:
攻下: 巴豆為方中君藥,其峻下作用是驅除腸道積滯的主要手段。 積滯日久,可致氣機阻滯,腸胃功能紊亂,甚至引起感染。巴豆的強力瀉下作用,能快速清除腸道積滯,解除氣機阻滯,從而改善症狀。
消積: 滑石的清熱解毒作用,以及輕粉的化腐生肌作用,輔助巴豆攻下,共同達到消積的目的。 積滯常伴有熱毒,滑石能清熱解毒,防止病情加重;而輕粉的作用,則可能針對積滯引起的炎症或潰瘍。
不同文獻中,蔥湯丸的應用範圍有所不同,例如治療風癇發搐、痰盛壅熱、腹脹腮腫等。 這可能是因為積滯的病理變化複雜,會導致多種症狀,而蔥湯丸的攻下、消積作用,能從根本上改善病理狀態,從而緩解各種症狀。 例如,積滯日久可導致痰熱內生,而蔥湯丸的攻下作用能減少痰熱的來源,從而緩解風癇、痰盛等症狀。 又如,積滯可導致腹脹,蔥湯丸的消積作用能去除積滯,從而改善腹脹。
總而言之,蔥湯丸是古代治療小兒積滯的有效方劑,其峻下消積的功效,能迅速改善積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但由於方中含有毒性較大的藥物,現代臨牀應用需謹慎,並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本分析僅針對古籍記載的方劑組成及功效進行分析,並未考慮現代藥理學及臨牀應用。
傳統服藥法
南星末2錢匕,白附子末2錢匕,滑石末2錢匕,朱砂末2錢匕,全蠍10個,輕粉1錢匕,麝香少許,粉霜半錢匕,巴豆14個(去皮心膜,出油)。
上為末,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若作真珠丸,加朱砂為衣。每服5-7丸,蔥白薄荷湯臨睡時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蔥湯丸, 出處:《得效》卷十二。 組成:巴豆35粒(用水浸1宿,五更初去水,後去皮殼、心膜,不去油,另研),輕粉半錢,滑石5錢,鷹糞5錢。 主治:積滯。
蔥湯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五。 組成:天南星(炮裂,爲末,炒)1錢,蠍梢1分(微炒),半夏1分(湯洗7次),寒水石(煅熟,爲末)1分,朱砂半錢(水飛),僵蠶(炒去絲嘴)1分。 主治:小兒風癇發搐,痰盛壅熱。
蔥湯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八引《吉氏家傳》。 組成:南星末2錢匕,白附子末2錢匕,滑石末2錢匕,朱砂末2錢匕,全蠍10個,輕粉1錢匕,麝香少許,粉霜半錢匕,巴豆14個(去皮心膜,出油)。 主治:小兒驚積,食積,潮熱煩躁,面赤,氣喘腹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