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真珠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方劑中加入木香,可以疏肝理氣,緩解腹部疼痛、脹滿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健脾和胃:木香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並能調節脾胃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在小真珠丸中,木香能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起到健脾和胃、增進食慾的效果。
小真珠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丁香能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 溫腎助陽,暖脾胃:丁香還具有溫腎助陽、暖脾胃的功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脾胃虛寒等症狀,丁香能起到溫補腎陽、健脾溫胃的作用。
因此,小真珠丸中加入丁香,旨在通過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腎助陽、暖脾胃等作用,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小真珠丸中添加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濕熱內蘊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小便不利、腹脹、口渴等。
- 利尿通淋: 滑石能利尿通淋,促進尿液排出,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和濕熱,緩解因尿路感染或結石引起的尿頻、尿痛等症狀。
小真珠丸中滑石的加入,可有效發揮其清熱利濕、利尿通淋的作用,幫助治療多種與溼熱相關的疾病。
「小真珠丸」方劑中包含巴豆,其主要原因為:
- 攻逐積滯: 巴豆性峻猛,具有攻逐積滯、通便瀉下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頑固便祕、積食內停等病症。
- 消癥散結: 巴豆可用於治療癥瘕積聚、瘰癧等疾病,其消癥散結的作用,能幫助清除體內的瘀積,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小真珠丸中加入輕粉,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燥濕止癢: 輕粉性燥,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疾病,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然而,輕粉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小真珠丸主治「小兒宿食凝滯不消,乳癖積聚,大小便秘澀,腹脹氣痞」。其核心病機為飲食積滯、氣機壅塞,屬實證範疇。古代醫家認為小兒臟腑嬌嫩,易因乳食不節或脾胃運化不力,導致宿食停滯,進一步形成「乳癖」(哺乳不當所致的積塊)、氣機不暢(腹脹氣痞),甚至二便不通。此方針對「積滯—氣阻—熱結」的病理鏈條,以消積、行氣、通下為主要治法,兼具攻邪與調氣之效。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分析
- 巴豆(14個,去皮膜):
為峻下冷積之君藥,性熱味辛,能「開竅宣滯,去臟腑沉寒」(《本草綱目》),通過強烈瀉下作用攻逐宿食、痰癖,破除有形積滯。 - 木香、丁香、白丁香(各半錢):
三者皆辛香行氣之品。木香調中導滯,丁香溫中降逆,白丁香(麻雀糞)化積消癖,協同化解氣機痞塞,助巴豆通下。 - 滑石末(2錢):
甘寒滑利,既緩和巴豆燥熱之性,又能利水道、通小便,針對「大小便秘澀」之症。 - 輕粉(半錢,留少許為衣):
辛寒有毒,外用殺蟲,內服逐水通便,與巴豆相配增強瀉下之力。 - 陳米飯(製丸輔料):
緩和峻藥之烈性,護胃氣以防傷正。
2. 配伍邏輯
此方以「瀉積為主,行氣為輔,佐以潤滑」為框架:
- 攻逐有形之邪:巴豆配輕粉,一溫一寒,峻瀉積滯與水飲,尤其針對膠結難消之乳癖。
- 調暢無形之氣:木香、丁香等辛香藥物疏理氣機,解決腹脹氣痞,避免單純攻下導致氣滯加重。
- 潤滑以通二便:滑石甘寒滲利,輕粉通竅,共助瀉下之勢,且防止熱結傷津。
3. 治療原理
- 消積導滯:巴豆與輕粉直接破除宿食、痰癖等病理產物,從腸道排出。
- 行氣寬中:香藥促進脾胃運化,解除腹脹氣機不暢,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
- 雙向通便:既用巴豆瀉大腸秘結(寒下),又以滑石利小便(滲濕),適合小兒「二便俱閉」之證。
三、方劑特點
- 峻藥緩用:雖含巴豆、輕粉等猛藥,但以陳米飯製丸,並按年齡調整劑量(如一歲兒1丸),體現「治小兒如秤錘」的謹慎。
- 標本兼顧:不僅攻逐積滯,更通過行氣防止復結,符合「六腑以通為用」原則。
- 動態加減:提及「挾風熱者先服涼藥」,顯示對兼證的靈活處理,避免單一攻下傷陰。
此方反映古代兒科對實證積滯的治療思維,強調「邪去則正安」,然其組方峻烈,需精準辨證施用。
傳統服藥法
木香半錢,白丁香半錢(直者),丁香半錢,滑石末2錢,巴豆14個(去皮膜,水浸1宿,研細爛),輕粉半錢(留少許為衣)。
磨化積滯。
上為細末,以濕紙裹陳米飯燒,取中間軟者為丸,如麻子大。
一歲兒1丸,炮皂子湯放溫送下;挾風熱秘澀難動者,先服涼藥1服;乳癖者,量虛實加減丸數,隔日臨時更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真珠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真珠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三。 組成:木香半錢,白丁香半錢(直者),丁香半錢,滑石末2錢,巴豆14個(去皮膜,水浸1宿,研細爛),輕粉半錢(留少許爲衣)。 主治:磨化積滯。主治:小兒宿食凝滯不消,乳癖積聚,大小便秘澀,腹脹氣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