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金膏

勝金膏

SHENG JI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36

熱/寒比例

(0.3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胃經 15%
脾經 13%
大腸經 11%
心經 9%
肺經 9%
腎經 9%
膽經 6%
膀胱經 5%
小腸經 5%
肝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勝金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燥,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之功效。勝金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瘡瘍腫毒等病症,黃連可有效清除體內濕熱,抑制炎症發展,促進傷口癒合。
  2. 抑菌止癢: 黃連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繁殖,並能減輕炎症引起的皮膚瘙癢和疼痛。在勝金膏中,黃連可以有效控制病竈感染,減輕患者痛苦。

勝金膏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生肌的功效。勝金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瘡瘍、燙傷、燒傷等病症,滑石的清熱燥濕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濕熱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生肌:滑石微細,質地柔軟,塗敷於患處後可以形成一層薄膜,起到收斂生肌的作用,防止傷口感染,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勝金膏中包含輕粉,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輕粉性寒,具有燥濕止癢、殺蟲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疹、瘡瘍、疥癬等皮膚病。勝金膏主要用於治療金瘡、腫毒、溼疹、癬症等,輕粉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消腫止痛、殺菌止癢的功效,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勝金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性溫通開竅,能迅速穿透肌膚,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狀,可起到明顯的緩解作用。

二、 通經活絡,促進癒合: 麝香具有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可加速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同時有助於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促進康復。

勝金膏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利用其辛溫芳香的特性,達到以下兩個目的:

  1. 溫中止痛:丁香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能有效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疼痛,以及寒濕痹痛等症狀。
  2. 消腫生肌:丁香亦具有一定的消腫生肌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潰瘍等病症的治療有一定效果。

因此,勝金膏方劑加入丁香,有助於提升其溫中止痛、消腫生肌的效果,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勝金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記載主治「小兒斑痘眼疾」,即痘疹(如天花、水痘)引發的眼睛疾患。古代痘疹盛行,患兒除皮膚出疹外,常伴隨眼部紅腫、疼痛、流淚或視物模糊等症狀,此方可能用於清熱解毒、緩解眼部炎症。另《四庫全書》補充其可治「一切泄瀉痢不已」,尤其針對「胃脈澤滑,赤白疼痛不已者」,推測此方對濕熱型痢疾、泄瀉(如細菌性痢疾)具收澀止瀉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

  • 巴豆皮(巴豆的種皮):
    巴豆性熱有大毒,但外皮毒性較弱。傳統用於「斬關奪門」,峻下冷積。此方取「燒存性」製法(炭化保留藥性),可能減其毒性,轉為收澀止瀉,適用於久痢滑脫。
  • 楮實葉
    楮樹葉性涼,能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常用於目赤腫痛。與巴豆皮同燒存性,可能增強收斂止血、緩解黏膜炎症之效。
  • 熔蠟為丸
    蠟丸延緩藥物釋放,減緩刺激性,適合小兒或腸胃虛弱患者。

2. 方義推論

  • 痘疹眼疾
    痘毒熱邪上攻於目,楮實葉清熱解毒,巴豆皮「以熱制熱」或引火下行,炭化後兼具收斂作用,緩解眼部充血。
  • 泄瀉痢疾
    巴豆皮炭化後澀腸止瀉,楮實葉炭利濕止痢,二者協同調節腸道功能。甘草湯或米飲送服,皆為顧護脾胃,緩和藥性。

3. 脈象與適應症

  • 「脈微小者,立止」:指陽氣虛弱之泄瀉,炭藥溫澀可固脫。
  • 「胃脈澤滑」:濕熱壅滯腸道,燒存性藥物燥濕收澀,達「通因通用」之效。

三、綜論

本方以「燒存性」改變藥物本性,巴豆皮轉瀉為止,楮實葉增其收斂,針對痘毒目赤或濕熱痢疾屬「熱中夾濕」者。然用法差異(甘草湯或米飲)反映臨證需辨寒熱,體現中醫「同病異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巴豆皮、楮實葉(同燒存性)各等分。
上為末,熔蠟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丸,煎甘草湯送下。脈微小者,立止。
同書四庫本本方用法:每服三四丸,米飲湯送下。主治一切泄瀉痢不已,胃脈澤滑,赤白疼痛不已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外用,不可內服。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胰臟炎腳氣病麻痺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大腸激擾綜合症腰痛咳嗽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全身酸痛

相同名稱方劑


勝金膏, 出處:《眼科全書》卷六。 組成:阿膠(明者)3-5片,冰片半分,麝香半分。 主治:拳毛倒睫。

勝金膏, 出處:《宣明論》卷十。 組成:巴豆皮、楮實葉(同燒存性)各等分。 主治:一切泄瀉痢不已,胃脈洪浮,反多日不已者。

勝金膏, 出處:《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黃連3錢,蘆甘石(投黃汁煅7次)2錢,滑石2錢,輕粉2錢,麝3分,白丁香2分。 主治:小兒斑痘眼疾。

勝金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黃連(去須)半兩,蛀栗子(去殼)半兩,甘草根(銼)半兩,黃蜀葵花半兩,龍骨半兩,白及1分。 主治:瘰癧瘻瘡久不癒。

勝金膏, 出處:《施圓端效方》引臻和尚方(見《醫方類聚》卷一九二)。 組成:川山甲1兩,白膠香半兩,當歸(切)半兩,沒藥半兩,乳香半兩,血竭半兩(研),南星1兩半,黃柏1兩半(炒),黃丹1斤,清油2斤半,木鱉2兩(捶碎),赤芍藥3兩半,青柳枝(4指長)10莖。 主治:惡瘡疼腫,惡癤。

勝金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五。 組成:艾4兩,當歸須、白芷、牛膝、黃耆、木鱉子、皂莢刺、蓖麻、防風、桑白皮、白僵蠶、川續斷、延胡索、官桂(去皮)、黃連、降真、獨活、赤芍藥、 川芎、細辛、南星、巴豆(去殼)30枚,桔梗5錢,蓬莪朮5錢,牡丹皮5錢,白鮮皮5錢,狗脊5錢,天麻5錢,蔓荊子5錢,接骨木5錢,蛇床5錢,木香5錢,威靈仙5錢,白及5錢,白蘞5錢,杜仲5錢,骨碎補5錢,羌活5錢,萆薢5錢,破故紙5錢,漏蘆5錢,海桐皮5錢,五加皮5錢,薏苡仁5錢,荊芥5錢,槐柳條(向南者),桃技(向東北枝)以上各味并銼碎,用香油浸,春 夏 秋 冬10日;然後用慢火將前藥于铫內溫火熱,不可用火驟,如此3日3夜;次用文武火煎沸,用柳槐枝攪,看白芷黃色爲度。黃蠟4兩,松香5斤,芸香2斤半,薑汁1大盞,連根蔥汁1大盞,陳米醋1大盞,香油3斤(4時用)以上先用松香、芸香于鍋內熬化,濾去滓後,將蔥1盞,薑汁1盞,并陳米醋1盞,并50味藥油4時用,春、秋、冬用多,夏用少,自宜斟酌。降真香、五靈脂、自然銅(醋淨7次,白色爲度)、無名異、雄黃(明淨)5錢,乳香1兩,沒藥、黃丹(火飛)、全蠍、血竭、琥珀、麝香3錢半,露蜂房(燒灰)、虎骨(醋炙黃)、穿山甲(火煅焦黃)5斤,敗龜版(醋炙黃)5錢。 主治:筋寒骨痛,墜墮閃肭打損,血結聚,傷筋骨碎,中風入腦,頭痛濕痹,骨節酸痛,四肢邪氣不仁,百節拘攣,不能屈伸,腰腳軟弱,冷嗽氣促,咳逆牙疼,腹痛冷氣,腰脊痛疼,寒濕腳氣,遊風走氣,膝腿腳酸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