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比驚丸中含有輕粉,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驚癇、抽搐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比驚丸以輕粉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力,達到平息驚癇的效果。
- 燥濕止癢:輕粉亦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對於因濕熱內蘊而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輕粉可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在比驚丸中,輕粉的加入可輔助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止癢的效果。
比驚丸中加入滑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功效。比驚丸中常因熱邪內擾,心神不寧而導致驚癇,滑石可清熱瀉火,降低體內熱度,使心神安定。
- 利尿通淋: 滑石能利尿通淋,有助於排除體內積聚的濕熱,從而減輕驚癇發作時伴隨的尿路不適或水腫等症狀。
總而言之,滑石在比驚丸中起到清熱利濕、利尿通淋的功效,有助於平息驚癇,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比驚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如下:
- 鎮驚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祛風散寒、化痰止咳、鎮驚止痙的功效。對於驚癇、抽搐等症狀,天南星能有效地鎮靜神經,緩解痙攣。
- 化痰開竅: 比驚丸的主要功效為治療小兒驚風,而驚風多由痰濁阻竅、風邪入腦引起。天南星能化痰開竅,疏通經絡,有助於消除痰濁,使神經恢復正常功能。
比驚丸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驚癇發作時伴隨的熱毒內盛、血熱妄行等症狀,青黛可以起到清熱涼血的作用,緩解病情。
- 鎮驚安神: 青黛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可以平息肝火,安神定志,對於驚癇發作時伴隨的驚悸不安、神志恍惚等症狀,青黛可以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正常。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比驚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見載於古代醫籍,主療小兒急驚風之實熱痰盛證,其傳統功效可歸納如下:
- 急驚風諸症:針對小兒突發之驚風,見「頭熱足冷、口噤面青、筋脈抽掣」等風火相煽之象,屬痰熱壅閉清竅、引動肝風所致。
- 痰熱蘊結:主治「喘粗涎盛、頰赤」,反映痰熱壅滯肺胃,上擾胸膈,致氣機不利、津液化痰。
- 二便不通:大小便不利為熱結下焦,腑氣不通之候,與痰熱互結相關。
- 瘡痘餘毒:瘡痘後熱毒未清,內蘊成痰,此方可疏解殘餘邪熱。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攻逐痰熱」為核心,藥味簡峻,配伍思路如下:
輕粉(Hg₂Cl₂):
- 性猛有毒,傳統用其「劫痰瀉下」之力,直折頑痰熱結。
- 通過通利二便,使痰熱從下竅而解,針對「大小便不利」之症。
滑石:
- 甘寒滑利,清熱滲濕,協輕粉通利水道,導熱從小便出。
- 其性沉降,可緩輕粉燥烈之弊,兼護胃氣。
南星(膽南星):
- 苦辛溫燥,善祛經絡風痰,針對「筋抽脈掣」之風動證。
- 經膽汁製後,減其毒性,增清熱化痰之效,尤宜小兒痰熱驚癇。
青黛:
- 鹹寒入肝,清瀉肝火,涼血解毒,治「頰赤壯熱」之血分鬱熱。
- 與南星協同,平息肝風,防熱極生風。
配伍特點:
- 峻藥緩攻:輕粉配滑石,一逐痰一利濕,使邪有出路而不傷正。
- 痰熱並治:輕粉、南星主攻痰實;青黛、滑石側重清熱,標本兼顧。
- 外邪內飲雙解:桃符湯送服時,取其「辟穢化濁」之效,助解外邪內陷之頑痰。
治療原理:
此方從「通腑瀉熱、滌痰熄風」立論,透過瀉下與滲濕並行,開痰熱之壅滯;佐以涼肝化痰,截斷風動之勢。適用於小兒形氣未充、痰熱易結之體質,然須中病即止,免傷稚陰。
古今應用異同:
古代用治急驚屬「實證」者,現代因輕粉毒性明確,臨床已罕用原方,然其「通腑滌痰」思路,仍啟發當代兒科治驚風之劑配伍。
傳統服藥法
輕粉1錢半,滑石1錢半,南星1錢1字,青黛0.5錢。疏流蘊積涎熱。
上為末,糊為丸,如小豆大。
一歲2丸,薄荷湯送下。如急驚頭熱足冷,口噤面青,筋抽脈掣,上膈頑痰,瘈瘲壯盛者,加1丸,煎桃皮(一名桃符,即桃木皮),作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輕粉,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不可過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比驚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引《全嬰方》。 組成:輕粉1錢半,滑石1錢半,南星1錢1字,青黛半錢。 主治:疏流蘊積涎熱。主治:小兒急驚壯熱,喘粗涎盛,頰赤,大小便不利,及瘡痘餘毒不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