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細辛湯

明目細辛湯

MING MU XI X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8%
心經 15%
膀胱經 12%
脾經 12%
腎經 8%
心包經 4%
胃經 4%
膽經 3%
大腸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脾經
腎經
心包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明目細辛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通絡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熱、活血行氣、通絡止痛的功效。明目細辛湯用於治療風熱上攻,導致眼部紅腫疼痛,視力模糊等症。川芎可以疏散風熱,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部疼痛。
  2. 促進藥效發揮: 川芎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細辛、菊花等配合,可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直達病所,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明目細辛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滋陰養肝: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肝的功效。眼睛的生理功能與肝腎密切相關,而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多由肝火上炎、腎陰不足引起。生地黃可以清熱瀉火,滋陰養肝,從根本上改善肝腎功能,達到明目的效果。
  2. 配伍增效: 生地黃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細辛、菊花、黃連等相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例如,細辛辛溫解表,可疏散風寒,而生地黃清熱涼血,二者合用可以更好地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目赤腫痛。

明目細辛湯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清熱,明目止癢: 蔓荊子味辛、性涼,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止癢止痛的功效。其能有效治療因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迎風流淚等症狀,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契合。
  2. 清熱利濕,通竅利耳: 蔓荊子還具有清熱利濕、通竅利耳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肝膽濕熱所導致的耳鳴、耳聾、目昏等症,蔓荊子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明目細辛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肝: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潤腸通便、益肝明目的功效。明目細辛湯主治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而肝主目,血為氣之母,血虛則目失所養,因此加入當歸補血養肝,以改善目疾。
  2. 活血化瘀:當歸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消除眼部炎症,有助於治療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明目細辛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滲濕,改善視力模糊: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之效。眼部疾病如視力模糊、眼乾澀等,往往與脾虛濕盛、水液停滯有關。茯苓能健脾利濕,使水液代謝正常,有助於改善眼部環境,提升視力。
  2. 利水通竅,促進藥物吸收:茯苓能利水通竅,促進藥物吸收,使其更好地發揮療效。明目細辛湯中藥材多偏於清熱、滋陰,茯苓的加入可以輔助藥物更好地到達眼部,發揮明目作用。

明目細辛湯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通鼻竅: 藁本味辛性溫,具有疏風散寒、通鼻竅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因風寒外襲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並有助於改善視力模糊、眼痛等眼部疾病。
  2. 升清降濁,明目止痛: 藁本氣味芳香,能升清降濁,使眼睛得到滋養,改善眼部氣血循環,從而達到明目止痛的效果。

明目細辛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是因為其 疏散風熱、透疹 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 清熱明目 目標相契合。

荊芥性辛溫,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明目細辛湯主要用於治療風熱上攻、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而荊芥可以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幫助眼睛消腫止痛,恢復視力。

此外,荊芥還具有 宣通鼻竅 的作用,對於因風熱上攻導致的鼻塞流涕也有一定的療效,間接有助於眼睛的恢復。

明目細辛湯中包含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邪,止痛止癢: 防風性溫,具有祛風止痛、止癢之效。眼部疾患常因風邪入侵所致,而引發眼痛、眼癢、目赤腫痛等症狀。防風可疏散風邪,減輕眼部炎症,緩解疼痛和瘙癢。
  2. 配合細辛,溫經散寒: 明目細辛湯中以細辛為主藥,其性溫,能溫經散寒、通鼻竅,但性較烈。防風性溫和,可緩和細辛之性,避免過於燥烈,使藥物功效更為平和,更有利於眼部疾患的治療。

明目細辛湯為一方用於改善視力、治療眼疾的中藥方劑。在該方中包含了麻黃這一味藥材,其主要目的在於利用麻黃所具有的開竅、發汗及通經絡之功效。麻黃性溫、味辛,歸肺與膀胱經,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腫。雖然乍看之下,麻黃的功效似乎與眼睛疾病無直接關聯,但在中醫理論中,肺主皮毛、開竅於鼻,而「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故通過調理肺部功能可以間接影響到眼睛的健康狀態。

此外,麻黃還具有一定的散寒解表作用,對於因風寒外侵導致的眼部不適亦有一定的緩解效果。在明目細辛湯中加入麻黃,能夠幫助提升整體方劑對眼部疾病的治療效果,特別是對於那些由風寒引起的視力模糊、眼瞼重垂等症狀,更顯得必要。然而,由於麻黃含有刺激性成分,使用時應根據患者體質調整劑量,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明目細辛湯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清熱解毒: 羌活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風寒外襲或肝火上炎引發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2. 通絡止痛,改善眼部循環: 羌活能通絡止痛,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眼部充血、疼痛等症狀,進而改善視力。

因此,明目細辛湯中加入羌活,能有效治療多種眼部疾病,發揮清熱解毒、疏散風寒、通絡止痛等功效,達到明目的目的。

明目細辛湯中的「細辛」之所以被選用,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溫經散寒,祛風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明目細辛湯針對的是風寒襲目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細辛可以溫經散寒,驅散風寒邪氣,從根本上緩解眼部疼痛和炎症。
  2. 通鼻竅,開眼目: 細辛有通鼻竅、開眼目的作用。由於風寒侵襲,鼻竅閉塞,會影響眼部氣血運行,導致視力下降。細辛可以通鼻竅,疏通眼部經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明目的功效。

明目細辛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改善眼部血液循環: 紅花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眼部氣血運行不暢,易導致視力模糊、眼疲勞等症狀,紅花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組織營養供應,有助於視力恢復。
  2. 疏通經絡,通達眼竅: 紅花能通經活絡,疏通眼部經絡,使氣血暢通,改善眼部供血不足,減輕眼部壓力,促進眼部功能恢復,達到明目的作用。

因此,明目細辛湯中加入紅花,有助於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明目之效。

明目細辛湯中包含花椒,主要是基於其 溫經散寒祛風止痛 的藥性。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除濕、殺蟲的功效。對於眼疾而言,花椒可溫暖經絡,驅散寒邪,緩解因風寒侵襲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此外,花椒亦可止痛,對於眼部疼痛、頭疼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明目細辛湯的組成中包含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眼部血液循環: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眼部周圍的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對於因血瘀導致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2. 滋陰潤燥,緩解眼部乾燥: 桃仁亦具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改善眼部乾燥,緩解因眼部乾燥導致的視力下降、眼部疼痛等症狀。

因此,明目細辛湯中加入桃仁,可以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活血化瘀、滋陰潤燥的功效,達到明目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明目細辛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風寒濕邪鬱閉眼目,兼有血瘀熱鬱之證。

  • 眼目症狀:兩目發赤微痛、羞明畏光、眼瞼黏膩(睫成紐)、分泌物多(眵糊)、乾澀難開,反映外感風寒濕邪鬱而化熱,阻滯目絡。
  • 頭面症狀:眉攢腫悶、鼻塞涕黏,屬風寒上攻頭面,肺氣不宣。
  • 全身症狀:怕風寒、惡火熱、大便微硬,顯示外寒內鬱,氣血不暢,輕度裡熱。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祛風散寒通竅

    • 麻黃/麻黃根:開腠理散寒(麻黃根或取其固表之變通)。
    • 羌活、防風、藁本:專攻頭面風寒濕,止痛消腫。
    • 細辛、荊芥、蔓荊子:宣散頭目鬱滯,細辛通竅止痛,蔓荊子清利頭目。
  2. 活血通絡消腫

    • 川芎、當歸梢、紅花、桃仁:活血化瘀,改善目絡氣血瘀滯(目赤腫悶)。
    • 生地黃(酒制):涼血滋陰,防辛溫藥燥熱傷血。
  3. 調和脾胃滲濕

    • 白茯苓:健脾滲濕,防濕邪上蒙清竅。
    • 椒(花椒):溫中化濕,散寒止痛,助氣血運行。

整體方義
此方以風藥為主,配伍活血、滋陰、滲濕之品,體現「火鬱發之」治法。風寒濕邪鬱遏目竅,久則氣血瘀滯化熱,故以辛溫散邪為主,佐以涼血活血。方中麻黃根(或麻黃)與羌防藁本協力開表;芎歸桃紅調血;生地、蔓荊微清鬱熱;茯苓、花椒調中化濕,使邪去而目絡通利。

傳統服藥法


川芎5分,生地黃(酒制)6分,蔓荊子6分,當歸梢1錢,白茯苓1錢,藁本1錢,荊芥1錢2分,防風2錢,麻黃根3錢,羌活3錢,細辛少許,紅花少許,椒8個,桃仁20個。
上(口父)咀,分作4服。每服水2盞,煎至1盞,去滓,臨臥稍熱服之。
忌酒、醋、濕面。
方中麻黃根,《東垣試效方》作「麻黃」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風寒外束、清陽不升、風寒客於太陽所致的兩目發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風寒,怕火,眼睫成紐,眵糊多,隱澀難開,眉攢腫悶,鼻塞涕唾稠粘,大便微硬等症。

相關疾病


羞明怕熱鼻塞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明目細辛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上。 組成:川芎5分,生地黃(酒制)6分,蔓荊子6分,當歸梢1錢,白茯苓1錢,藁本1錢,荊芥1錢2分,防風2錢,麻黃根3錢,羌活3錢,細辛少許,紅花少許,椒8個,桃仁20個。 主治:兩目發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風寒,怕火,眼睫成紐,眵糊多,隱澀難開,眉攢腫悶,鼻塞涕唾稠粘,大便微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