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辛散

細辛散

XI X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3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18%
肝經 16%
脾經 16%
大腸經 16%
膀胱經 7%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細辛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痙止痛: 白僵蠶性寒,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之功效。細辛散主治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白僵蠶可協同細辛散中其他藥物,如細辛、蒼朮等,共同發揮解痙止痛、通竅散寒的作用。
  2. 化痰通竅: 白僵蠶善於化痰散結,可幫助清除鼻腔及呼吸道內的痰液,通暢氣道,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這與細辛散的通竅散寒作用相輔相成,加強了藥效。

細辛散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散解表: 細辛散主治風寒感冒,症狀包括鼻塞流涕、頭痛發熱、惡寒無汗等。升麻具有升散解表之功,能疏散風寒,開泄腠理,促進汗出,使邪氣外解。
  2. 升陽利氣: 細辛散中加入細辛、白芷等藥物,辛溫解表,但容易耗氣。升麻能升陽利氣,補益氣虛,避免辛溫藥物過於耗氣,使藥力更為平和。

總之,升麻在細辛散中起到升散解表、升陽利氣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細辛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細辛散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白礬可輔助祛除濕邪,並緩解鼻腔、咽喉的瘙癢不適。
  2. 收斂止血:白礬具有收斂止血作用。細辛散中常配伍具有辛溫發散作用的藥物,如細辛、辛夷等,這些藥物可能引起鼻腔黏膜的充血,白礬可以收斂血管,減少出血,避免鼻腔出血。

因此,白礬在細辛散中起到燥濕止癢和收斂止血的輔助作用,提高藥效,使療效更為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細辛散】傳統功效與組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用於牙疼,尤其針對風火牙痛、齲齒疼痛等熱性牙疾。其法以藥末擦牙,藉由局部刺激引出「熱涎」(指火熱上攻之病理分泌物),達到清熱止痛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止痛通絡為主

    • 細辛:辛溫香竄,善走竄止痛,尤擅頭面諸痛。《本草綱目》載其「治口舌生瘡,牙齒疼痛」。
    • 樟腦:性熱氣香,外用能散腫止痛,殺蟲辟穢,助細辛加強局部麻醉止痛之效。
    • 川椒、蓽茇:二者均屬辛熱之品,川椒能溫中殺蟲,蓽茇專散寒止痛,合用可抑制齲齒蛀痛,並溫通牙齦氣血。
  2. 祛風清熱為輔

    • 薄荷、荊芥:辛涼解表,疏散風熱。薄荷清利頭目,荊芥散風邪,合用緩解牙齦腫脹風熱上攻之象。
  3. 固齒瀉熱為佐

    • 青鹽:鹹寒入腎,傳統認為能「引火下行」,清熱涼血,兼固齒牙。其顆粒狀質地亦可助摩擦潔齒。

三、治療機理推論
此方結合「辛散止痛」與「清熱瀉火」兩法:

  • 局部作用:細辛、樟腦、川椒等辛香藥直接作用於患處,麻痹神經而止痛,並刺激唾液分泌(「拔出熱涎」),帶走局部鬱熱。
  • 整體協調:薄荷、荊芥宣散風熱,青鹽微寒緩和諸藥之燥性,避免辛溫過度助火。

四、適用證型特點
適合風火相搏、熱邪上壅之牙痛(如牙齦紅腫、遇熱痛劇),或齲齒引發的局部疼痛。若屬虛寒牙痛(遇冷加重、牙齦萎縮)則非所宜。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直達病所」之思維,通過藥物局部滲透與物理刺激雙重作用緩解症狀,簡便而效捷。

傳統服藥法


蓽茇1錢,川椒1錢,薄荷1錢5分,荊芥2錢,細辛1錢5分,樟腦1錢5分,青鹽1錢5分。
上為極細末。
擦牙。拔出熱涎自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風寒牙痛時使用,若是風熱牙痛,則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細辛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八引《海上方》。 組成:細辛、草烏尖、乳香各等分。 主治:蛀牙。

細辛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白僵蠶1兩,升麻(末)1兩,白礬(末)半兩。 主治:牙疼。

細辛散, 出處:《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三。 組成:細辛2兩,茺蔚子2兩,黑參1兩,黃芩1兩,桔梗1兩,大黃1兩,車前子1兩半。 主治:因他病後生翳外障。

細辛散, 出處:《秘傳眼科龍木論》卷四。 組成:細辛2兩,防風2兩,知母2兩,茺蔚子2兩,黑參1兩,桔梗1兩,大黃1兩,羚羊角1兩。 主治:倒睫拳毛外障。

細辛散,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細辛2分,瓦粉2分,生黃芩5分,芍藥5分,酒黃連7分,川芎7分,炒黃芩1錢,酒黃芩1錢,炙甘草1錢5分,柴胡2錢。 主治:偏正頭痛。

細辛散, 出處:《局方》卷七(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紅椒(去目,炒)半兩,鶴虱半兩,牙皂半兩,蓽茇半兩,縮砂(去殼)半兩,荊芥(去梗)1兩,細辛(去苗)1兩,白芷2兩,草烏2兩。 主治:疏邪殺蟲。主治:風蚛牙痛,或牙齦宣爛,牙齒動搖,腮頷浮腫。蟲牙蛀,脈滑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