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涎方
HUA TAN XIAN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化痰涎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痰涎粘稠、不易咳出的情況,白礬可以起到收斂、乾燥的作用,幫助痰液變得稀薄,易於排出。
- 清熱解毒:白礬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痰液中可能存在的熱毒。在一些伴有發熱、口渴等症狀的咳嗽,加入白礬可以起到清熱降火的作用,幫助緩解病症。
化痰涎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化痰止咳:白僵蠶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其能有效清除肺熱痰濁,對於痰多咳嗽、痰粘難咳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二、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能清熱息風,對於因熱痰壅盛而引起的驚風、抽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化痰涎方中加入白僵蠶,可有效化痰止咳,並輔助息風止痙,提高藥方的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痰涎方」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化痰涎方主要由以下兩味藥材組成:
- 白礬 (枯): 性味酸澀寒,歸肺、脾、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痛、消腫殺蟲的功效。
- 白僵蠶 (炒,去絲): 性味辛鹹平,歸肝、肺經,具有疏風散結、化痰止咳、解毒利咽的功效。
古籍記載與分析
《醫學綱目》記載了化痰涎方的組成與應用:「明礬(二兩,枯),白殭蠶(半兩,炒,去絲)...上為細末,生研薄荷令爛,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薄荷湯下,日三服。治遠年近日喘嗽。」
此處明確指出,化痰涎方主治「遠年近日喘嗽」,即長期或近期發生的咳嗽喘息症狀。由此可見,本方劑的功效重點在於化痰止咳、平喘。
治療原理
基於藥材特性及古籍記載,可分析出化痰涎方的治療原理:
化痰燥濕:
- 白礬性寒,具有良好的燥濕化痰作用,能針對體內濕痰,使其乾燥化解,減少痰液生成。
- 白僵蠶亦有化痰功效,與白礬合用,可加強祛痰效果。
疏風散結、止咳平喘:
- 白僵蠶能疏散風邪,對於風邪引起的咳嗽有治療作用。其疏散結滯的特性,可改善因痰液阻塞而導致的氣道不暢。
- 兩味藥物合用,有助於緩解咳嗽症狀,並減輕喘息。
解毒利咽: 白僵蠶具有解毒作用,可針對咽喉不適或痰熱症狀,配合白礬的清熱解毒功能,達到舒緩咽喉、促進氣道健康的功效。
綜合來看,化痰涎方利用白礬的燥濕化痰,結合白僵蠶的疏風散結、止咳平喘,達到化痰止咳、平喘的治療目的。其治療目標針對痰涎阻塞肺氣,導致咳嗽、喘息的病症,通過多方面的藥理作用,使肺氣得以宣暢,病症得以緩解。古籍提及本方可治「遠年近日喘嗽」,亦說明其對於慢性或急性咳喘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明礬1兩(枯過),白僵蠶半兩(去頭腳絲)。
化痰涎。
上為末,研生薄荷令爛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0丸,薄荷湯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痰涎方, 出處:《續本事》卷五。 組成:明礬1兩(枯過),白僵蠶半兩(去頭腳絲)。 主治:化痰涎。主治:痰飲,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