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犀角地黃膏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其潤肺滋陰、清熱生津的功效。
天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腎經。其具有潤肺止咳、滋陰生津、清熱除煩的功效。在犀角地黃膏中,天門冬可以配合犀角、生地等藥材,共同發揮滋陰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對於治療熱病傷陰、口燥咽乾、咳嗽痰稠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天門冬還可以緩解犀角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
犀角地黃膏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犀角地黃膏主治熱病傷陰、心煩不眠、口渴便祕等症,麥門冬可輔助清熱滋陰,緩解患者的燥熱症狀。
- 養陰生津: 犀角地黃膏中的生地黃、玄參等藥材也有滋陰生津的作用,而麥門冬則能與之相輔相成,共同增強滋陰生津的效果,使患者的津液充足,緩解口渴、便祕等症狀。
犀角地黃膏中包含茯苓,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利水滲濕: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化解藥物中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導致脾胃受損。
- 寧心安神:犀角地黃膏主要功能為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但寒涼之性容易導致心神不安。茯苓能寧心安神,平衡藥性,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副作用。
因此,茯苓的加入,不僅可以調和藥性,更能提升藥效,使藥物更適合於治療熱病、陰虛火旺等症。
犀角地黃膏中加入茯神,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安神定志,緩解熱病心煩。 犀角地黃膏為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劑,主治熱病心煩、神志不清、口渴咽乾等症。茯神性平,味甘,入心經,具安神定志之效,能與犀角、地黃等藥材協同作用,加強清熱解毒、安神定志的療效,使患者心神安定,煩躁得以緩解。
二、滋養心脾,增強體質。 茯神亦具有益氣補脾之效,可滋養心脾,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患者恢復元氣,增強抵抗病邪的能力。
犀角地黃膏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可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犀角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兩者合用,可更有效地清熱涼血,達到治療目的。
- 滋陰潤燥:生地黃可滋陰潤燥,緩解因熱邪灼傷津液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犀角則可解毒散瘀,與生地黃合用,可更有效地滋陰潤燥,緩解熱毒引起的各種不適。
犀角地黃膏為清熱涼血之名方,主要用於治療熱入血分所致之各種症狀,如斑疹吐衄等。其組成包括犀角、生地黃、丹皮及芍藥等多種草藥,而方中加入前胡則有其特殊意義。前胡性味苦、辛,微溫,歸肺經,具有宣散風熱、降氣化痰之功效。在犀角地黃膏中,前胡能夠輔助主藥犀角等清熱解毒,並能引導藥物進入肺經,以增強方劑對熱毒所致之肺部症狀的治療效果。此外,前胡還可調節氣機,使方中諸藥得以順利運行,確保整個方劑既能清熱涼血,又能順暢氣機,達到治療目的。因此,前胡在犀角地黃膏中的應用,不僅體現了中醫藥物配伍的精妙,也充分顯示出其在治療熱病中的輔助作用。
犀角地黃膏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清熱涼血、解毒化瘀。其組成包括犀角、生地黃、牡丹皮、芍藥等藥材,而在此方中加入柴胡,雖非傳統犀角地黃湯之成分,卻有其獨到之處。柴胡具疏肝解鬱、調和肝脾之效,能夠協同方中其他藥物增強清熱解毒之功,並有助於改善因熱毒內盛所導致的情緒波動或肝氣鬱結等症狀。此外,柴胡還能引導藥力入肝經,使整個方劑作用更加深入,對於治療由肝熱引起的出血症狀亦有一定輔助效果。總體而言,添加柴胡至犀角地黃膏中,不僅能夠提升整體療效,還可擴大方劑適用範圍,使之更為全面地應對臨床各種情況。
犀角地黃膏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清熱涼血、解毒療傷。其基本組成為犀角、生地黃、丹皮、芍藥等,而根據臨床需要與個體差異,有時會加入人參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在犀角地黃膏中加入人參,不僅能夠補充因病耗損的正氣,還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對治療熱病後期或慢性疾病導致的氣虛血瘀症狀尤為適宜。此外,人參還能夠提升患者體質,促進身體康復,使犀角地黃膏的治療效果更為全面和完善。
犀角地黃膏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玄參味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配合犀角、生地等藥物,可加強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滋陰潤燥,養血生津: 玄參還具有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的功效,可以輔助地黃、麥冬等藥物,滋陰養血,潤燥生津,對於陰虛火旺、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便祕等症,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犀角地黃膏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犀角性寒,地黃性寒,二者皆屬寒涼之品,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能緩解犀角地黃的寒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效用。
- 增強藥效: 甘草能解毒,並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功能,可以增強犀角地黃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使其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犀角地黃膏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犀角地黃膏主要治療熱病、神昏譫語、中風昏迷等症,而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有助於治療神昏譫語和中風昏迷。
- 散風止痛: 川芎亦具有散風止痛的功效。犀角地黃膏中也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如黃連、黃芩等,川芎可以協同這些藥物,更好地散發體內熱氣,緩解頭部疼痛和眩暈等症狀。
犀角地黃膏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清熱涼血、解毒化瘀。其組成包括犀角、生地黃、丹皮、芍藥等多種草藥,其中加入了天麻這一味藥材。天麻味甘、性平,歸肝經,主要功效為息風止痉、祛風通絡。雖然天麻在犀角地黃膏中的角色並非主導,但其加入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一方面,天麻能增強方中藥物對肝風內動所導致的抽搐、眩暈等症狀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面,它還能夠調和諸葯,使整個方劑更加協調,提高整體療效。此外,天麻還具有一些神經保護作用,對於改善因熱毒所致的神經系統症狀有一定幫助。總體而言,天麻在犀角地黃膏中的應用,不僅有助於增強該方劑的臨床效果,還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犀角地黃膏方中加入防風,主要是因為防風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
方中犀角、地黃等藥材清熱涼血,但可能寒涼過度,容易引起風寒外襲,導致症狀加重。而防風能疏散風寒,並能止痛止癢,緩解因寒涼引起的疼痛和瘙癢症狀,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有助於藥效的發揮,使治療更加全面。
此外,防風還具有祛風濕、止痙攣的作用,對於某些疾病的治療也能起到輔助作用。
犀角地黃膏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清熱涼血、解毒養陰。其組成包括犀角、生地黃、丹皮、芍藥等多種草藥,而羌活在此方中的應用則顯得獨特。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腎經,具有散風寒濕邪之效。在犀角地黃膏中加入羌活,主要是因為其能夠疏風散寒、袪濕止痛,對於因風寒濕邪所致的熱病後期,出現的肢體酸痛、關節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此外,羌活還能助其他藥物行氣活血,增強整體療效。在該方中,與犀角等地黃等涼血解毒藥相配伍,不僅可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還能防止寒涼藥物過度使用導致的脾胃受損,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犀角地黃膏:安撫小兒驚悸的天然良方
中藥方劑「犀角地黃膏」,主要成分包括天門冬、麥門冬、茯苓、茯神、生地黃、前胡、柴胡、人參、玄參、甘草、川芎、天麻、防風、羌活,具有小兒患有鼻塞流涕、咳嗽,痰液壅盛,或伴有喘急。一聽到聲音就驚恐跳動的,是肝肺不足,魂魄不安所致,並不是指驚嚇。
組成及功效:
**天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犀角地黃膏」以其獨特的成分和功效,成為小兒患有鼻塞流涕、咳嗽,痰液壅盛,或伴有喘急的天然良方。
傳統服藥法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白茯苓(洗)、茯神(洗)、生地黃(洗)、前胡、柴胡、人參、玄參、甘草(炙)、川芎、天麻、防風、羌活。
上為末,煅金墨1挺(留性),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
每服1粒,薄荷湯化下。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犀角地黃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兒(鼻勾)(鼻合)咳嗽,痰涎壅盛,或作喘急。
- 本方中的犀角、天門冬、麥門冬、茯苓、茯神、生地黃、前胡、柴胡、人參、玄參、甘草、川芎、天麻、防風、羌活等均有一定的毒性,應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犀角地黃膏, 出處:《活幼口議》卷二十。 組成: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白茯苓(洗)、茯神(洗)、生地黃(洗)、前胡、柴胡、人參、玄參、甘草(炙)、川芎、天麻、防風、羌活。 主治:小兒(鼻勾)(鼻合)咳嗽,痰涎壅盛,或作喘急。聞響即掣跳者,肝肺不足,魂魄不安,原非謂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