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秦艽寄生湯中包含秦艽,是因秦艽具有祛風濕、止痺痛之功效,與方劑主治的風寒濕痺、肢體疼痛、筋骨拘攣等症狀相符。
秦艽性苦寒,能疏散風寒濕邪,並通絡止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寄生則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與秦艽相配,可相輔相成,增強療效。因此,秦艽在秦艽寄生湯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秦艽寄生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疼痛,調和藥性:秦艽、寄生皆具較強的祛風濕功效,但亦帶有寒涼之性,易傷脾胃,而白芍性微寒,但能養血柔肝,緩解疼痛,並能與秦艽、寄生相配,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甚傷及脾胃。
- 補益氣血,扶正祛邪:白芍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能改善因風濕病痛引起的氣血不足,配合秦艽、寄生等祛風除濕藥物,達到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效果,使療效更顯著。
秦艽寄生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緩解疼痛: 秦艽寄生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疼痛。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秦艽性寒,寄生性溫,二者搭配易傷脾胃。當歸性溫,可以中和秦艽的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傷及脾胃,同時還可以協調寄生藥的溫燥之性,使藥效更加顯著。
秦艽寄生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滋陰補血: 秦艽寄生湯主治風濕痹痛,常伴隨腰膝痠軟、肢體麻木等症狀,反映出腎精不足、血氣虛弱。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肝腎經,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增強抵抗力。
- 引藥入腎: 秦艽、寄生等藥材主要入肝經,而腎主骨,與風濕痹痛的病位密切相關。熟地黃性潤,能引藥入腎,使藥物充分發揮療效,並防止藥物對腎臟的損傷。
秦艽寄生湯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蒲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有助於清除瘀血,減輕疼痛,有利於秦艽、寄生等藥材發揮祛風濕、強筋骨的功效。
- 引導藥力: 蒲黃性味甘平,具有通利血脈、引藥入絡的作用,可引導秦艽、寄生等藥材的藥力深入筋骨,增強治療效果。
秦艽寄生湯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肝腎,強筋骨: 續斷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的功效。與秦艽、寄生等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治療肝腎不足、筋骨痿軟、腰膝痠痛等症狀。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續斷與秦艽、寄生等藥材相輔相成,能增強藥效。續斷能補益肝腎,為秦艽、寄生祛風除濕、止痛止癢提供物質基礎,使藥效更加顯著。
因此,秦艽寄生湯中加入續斷,是為了更好地治療肝腎不足、筋骨痿軟等症狀,並增強藥效。
秦艽寄生湯方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濕止痛: 獨活味辛性溫,善於祛風濕止痛,尤其適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秦艽寄生湯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而獨活可與秦艽、寄生等藥物協同作用,加強祛風濕止痛之效。
- 通絡活血: 獨活具有通絡活血之功,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而緩解疼痛,促進病竈恢復。與秦艽、寄生等藥物合用,可增強通絡活血之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筋骨疼痛。
秦艽寄生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燥濕,助藥力達於病所:秦艽寄生湯以秦艽、寄生等藥物祛風濕、止痺痛,但若脾胃虛寒,濕氣困阻,藥力難以到達病所。陳皮辛溫行氣,燥濕化痰,可開脾胃,助藥力下達,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秦艽、寄生等藥性偏寒,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受寒,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陳皮性溫,可溫脾胃,調和藥性,減輕藥物副作用,使患者更易接受治療。
秦艽寄生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 秦艽寄生湯主治風寒濕痹,常伴隨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加入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疼痛和僵硬。
二、 溫經散寒: 秦艽寄生湯中的秦艽、寄生等藥材偏寒性,紅花則偏溫性,二者相配可起到溫經散寒的作用,有助於驅散寒邪,改善風寒濕痹所致的寒凝血瘀之症。
秦艽寄生湯為一經典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等症狀。其中,山楂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入藥歷史悠久,功效卓著。山楂性溫,味甘酸,歸脾、胃、肝經,善於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在秦艽寄生湯中,山楂能夠幫助消化,避免其他藥材如秦艽、寄生等因性質偏寒而可能引發的消化不良。此外,山楂還能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改善風濕病患者因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肢體疼痛具有輔助療效。總之,山楂在秦艽寄生湯中的應用,不僅平衡了整體藥性的寒熱,還增強了方劑對症施治的效果,是該方不可或缺的一環。
秦艽寄生湯中加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能行氣解鬱,調和氣血。秦艽寄生湯主治風寒濕痹,兼有肝腎不足、氣血瘀阻等症,香附的加入可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並促進氣血流通,提高藥效。
二、 配合秦艽,祛風除濕: 秦艽味苦、性寒,善於祛風濕,但其性寒易傷脾胃,而香附性溫,能溫脾胃,緩解秦艽的寒性,使其藥效發揮更為全面,達到祛風除濕、溫經通絡的效果。
秦艽寄生湯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經止痛: 烏藥味辛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秦艽寄生湯主治風寒濕痹,疼痛劇烈,而烏藥可溫經散寒,緩解疼痛,提高藥效。
二、理氣活血: 烏藥還能理氣活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疼痛,改善痺痛症狀。
因此,烏藥在秦艽寄生湯中起到了溫經止痛、理氣活血的輔助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秦艽寄生湯」
中藥方劑「秦艽寄生湯」中,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蒲黃具有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等功效;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山楂中藥功效齊全,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秦艽寄生湯」具有補氣血、活血化瘀、強筋骨、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由於生產時損耗過多,導致氣血升降失常,滯留在關節,經絡拉扯緊繃而引起的產後全身疼痛。嚴重的會出現腰背僵硬,無法彎腰或仰頭,手腳攣縮,無法屈伸;或出現發燒頭痛;或咳嗽咳痰增多;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痿痺、瘛瘲、半身不遂。
傳統服藥法
秦艽、寄生、白芍、當歸、熟地、蒲黃(半生半熟)、川斷、獨活、廣皮、紅花、山楂、香附、烏藥。
調和營衛,祛關節間之風、經隧間瘀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秦艽寄生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秦艽寄生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秦艽、寄生、白芍、當歸、熟地、蒲黃(半生半熟)、川斷、獨活、廣皮、紅花、山楂、香附、烏藥。 主治:調和營衛,祛關節間之風、經隧間瘀血。主治:因産時損動,血氣升降失常,留滯關節,筋脈引急所致産後遍身疼痛,甚則腰背強硬,不能俯仰,手足拘攣,不能屈伸;或身熱頭痛;或咳唾多痰;久則爲痿痹,爲瘛瘲,爲半身不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