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地黃湯

BU SHEN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3%
心經 15%
肝經 15%
肺經 13%
脾經 9%
胃經 9%
膀胱經 5%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膽經 1%
大腸經 1%
腎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腎地黃湯中使用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補腎功效:熟地黃經過炮製,其藥性較生地黃溫和,且更偏於補血滋陰,更易於被腎臟吸收利用,能有效改善腎陰虛證,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
  2. 減少寒涼之性:生地黃性寒,對於脾胃虛寒者可能加重其病情。熟地黃經過炮製,寒性減弱,更適合脾胃虛寒者使用,同時也能避免藥性過寒而影響補腎效果。

熟地黃的溫和性及補血滋陰的功效,使其成為補腎地黃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能夠有效地改善腎陰虛證,提升藥效。

補腎地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補腎地黃湯以滋陰補腎為主,而腎精不足常伴隨肺陰虧虛,出現口乾舌燥、咽乾等症狀。麥門冬能滋陰潤肺,與地黃、熟地黃等藥物協同作用,共同改善腎陰不足所導致的肺陰虧虛。
  2. 清熱解毒:麥門冬兼具清熱解毒之效。補腎地黃湯中,熟地黃、山藥等藥物雖滋補腎陰,但亦有溫補之性,容易滋膩生熱。麥門冬的清熱解毒作用,可平衡藥性,防止藥物過於溫燥,避免滋膩生熱,從而更好地滋陰補腎。

補腎地黃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是為了 滋陰降火,避免滋陰藥過於滋膩

地黃為滋陰補腎藥,但性偏寒涼,容易滋膩傷陽,導致脾胃虛弱、水濕停滯。知母則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功。其與地黃配伍,可以 減緩地黃的滋膩之性,防止過於滋陰而損傷陽氣,並能 清熱瀉火,防止滋陰藥過於滋膩而導致痰濕積聚,從而更好地達到補腎滋陰的效果。

補腎地黃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瀉火,引火歸源: 補腎地黃湯主要針對腎陰虛,症見腰膝痠軟、頭暈耳鳴、潮熱盜汗等。而黃柏性寒,具有清熱瀉火、除濕解毒之功效,可抑制因腎陰虛所導致的虛火上炎,引導熱邪歸於腎經,起到滋陰降火的功效,避免陰虛火旺加重病情。
  2. 滋陰降火,兼顧陰陽: 黃柏雖然寒涼,但其苦寒之性,可降腎陽之亢,與地黃、熟地等滋陰藥相互配合,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這樣既能補腎陰,又能抑制腎陽過亢,使補腎效果更佳,避免滋陰過度導致陽虛。

補腎地黃湯中加入澤瀉,主要源於其利水滲濕之功效,用以平衡地黃滋陰補腎的特性,避免滋膩之弊。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能利水滲濕,泄熱除煩,對於地黃滋膩之性,能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避免補腎藥物過於滋膩,造成濕濁內停,加重腎臟負擔。

此外,澤瀉亦可引導地黃藥力下行,使補腎之效更趨於平穩,避免滋補過度,造成虛火上炎等不適。因此,澤瀉加入補腎地黃湯中,可謂相得益彰,使補腎之功更顯卓效。

補腎地黃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健脾益氣: 山藥性平味甘,歸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氣的功效。其能補益腎陰,與地黃、熟地黃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奏滋陰補腎之效。同時,山藥還能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腎氣的恢復。
  2. 緩和藥性,防止燥烈: 補腎地黃湯中,熟地黃、山茱萸等藥性偏溫燥,容易造成脾胃虛弱,或加重陰虛火旺的情況。而山藥性平,能緩和藥性,防止燥烈,使藥力平和,更加適合長期服用。

補腎地黃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振奮心神,安神定志: 遠志味甘性溫,入心經,具有振奮心神、安神定志的功效。腎精不足,可導致心神不寧,甚至心悸失眠。遠志可補益心氣,使心神安定,緩解腎精不足所致的精神症狀。
  2. 通利心竅,改善氣血運行: 遠志可通利心竅,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腎精的吸收和利用。補腎地黃湯中加入遠志,可加強補腎效果,提高藥效。

補腎地黃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寧心安神,助腎氣: 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腎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之效。腎主藏精,精氣不足則心神不寧。茯神可安神定志,補益腎氣,從而達到心腎相交,陰陽調和之目的。
  2. 健脾益氣,助藥力: 茯神亦能健脾益氣,補中益氣。腎氣不足,脾胃虛弱,往往難以化生精氣,影響藥物吸收。茯神健脾益氣,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補腎效果。

補腎地黃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補腎地黃湯以滋陰補腎為主,但若患者同時伴有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症,則需加入牡丹皮以清熱涼血,防止滋陰補腎過程中出現內熱加重的情況。
  2. 活血化瘀:牡丹皮亦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部分腎虛患者可能伴有血瘀阻滯,導致腰膝痠軟、肢體麻木等症狀。加入牡丹皮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有助於整體治療效果。

補腎地黃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安神: 酸棗仁性平味甘,歸脾、肝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的功效。補腎地黃湯以滋陰補腎為主,但腎陰不足常伴隨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酸棗仁可安神定志,緩解因腎陰虛引起的失眠等問題,協同補腎地黃湯滋陰養腎之效。
  2. 相輔相成: 補腎地黃湯中,熟地黃滋陰補腎,山藥補脾益腎,山茱萸、茯苓健脾固精,澤瀉、丹皮清熱利濕,各藥材協同作用,而酸棗仁則如一潤滑劑,滋陰安神,使藥效更佳,協調整體的功效。

補腎地黃湯中加入玄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滋陰降火: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效。地黃滋陰補腎,但若腎陰不足而同時伴有虛火上炎,則單用地黃恐難以單獨奏效。玄參可輔助地黃滋陰降火,使陰陽平衡,更好地補腎。
  2. 護腎止血: 玄參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改善腎陰不足所致的虛熱燥咳、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玄參可保護腎臟,預防腎陰不足導致的腎虛損傷。

補腎地黃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用於滋補腎陰,主要針對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因腎陰不足所導致的症狀。此方中包含的重要成分之一為桑螵蛸,即桑蟬的卵囊,性味甘鹹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收澀止遺之效。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桑螵蛸能「補虛羸,壯筋骨,固精氣」,對於治療男性遺精、早洩以及婦女帶下等病症有顯著療效。在補腎地黃湯中,桑螵蛸與熟地黃、山茱萸等其他滋陰補腎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滋養腎陰、固攝精氣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因腎陰虧損引起的一系列症狀的目的。

補腎地黃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腎陰,固精氣: 山茱萸性溫,味酸甘,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功效。腎陰不足,則精氣虧虛,容易出現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等症狀。山茱萸能滋補腎陰,固澀精氣,從根本上改善腎虛的症狀。
  2. 斂汗止瀉,固腎陽: 山茱萸還能收斂固澀,止汗止瀉,對於腎氣不足,導致的虛汗、遺尿、滑泄等症狀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這也是補腎地黃湯中加入山茱萸的另一重要原因。

補腎地黃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利尿通淋: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利尿通淋的功效。補腎地黃湯主治腎陰虛,而腎陰虛常伴隨虛火上炎,導致口乾舌燥、心煩不寐等症狀。淡竹葉可清熱瀉火,降心火,緩解患者的熱症狀。
  2. 利水消腫,通利小便:淡竹葉具有利水消腫、通利小便的功效,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腎陰虛所致的水腫。此外,腎陰虛還容易導致小便不利,淡竹葉的利尿通淋作用,可促進小便排出,減輕腎臟負擔。

補腎地黃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滋補肝腎、養陰清熱。其配方中包含龜板這一味藥材,取其性質寒涼、味甘咸,歸肝腎經。龜板在中醫學中被視為滋陰補腎之上品,能夠滋養肝腎之陰,填精益髓,對治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潮熱盜汗等症狀有獨到功效。據《本草綱目》記載,龜板能「主勞損骨蒸,虛損,壯筋骨」,顯示出其在滋補強身方面的應用價值。在補腎地黃湯中,龜板與生地黃、山茱萸、山藥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滋陰補腎、固精益髓的作用,適宜於肝腎陰虛所致的各種病症,是中醫臨床中常用的滋補佳方。

主治功效


補腎地黃湯

**組成:**熟地黃、麥門冬、知母、黃柏、澤瀉、山藥、遠志、茯神、牡丹皮、酸棗仁、玄參、桑螵蛸、山茱萸、淡竹葉、龜板

**主治功效:**腎臟虛弱,體液不足,月經不調。

各藥材介紹:

**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

**龜板:**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酸棗仁:**具有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傳統療效。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桑螵蛸:**性溫、味甘、鹹,具有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補腎、安神、利水消腫等多種功效。

**總結:**補腎地黃湯是傳統中醫方劑,具有補腎益精、滋陰養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腎臟虛弱、體液不足、月經不調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熟地1錢,歸身1錢,杜仲(青鹽水炒去絲)1錢,獨活1錢,桂心1錢,續斷1錢,生薑3片,大棗2枚。
水煎,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腎絲球腎炎月經稀少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地黃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組成:熟地、麥冬、知母、黃柏、澤瀉、山藥、遠志、茯神、丹皮、棗仁、元參、桑螵蛸、山萸肉、竹葉、龜版。 主治:腎虛津竭,經水不通。

補腎地黃湯, 出處:《萬氏女科》卷三。 組成:熟地1錢,歸身1錢,杜仲(青鹽水炒去絲)1錢,獨活1錢,桂心1錢,續斷1錢,生薑3片,大棗2枚。 主治:産後失血過多,則胞脈虛,脈虛則腎氣虛,故令腰痛,隱隱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