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脾經 19%
心經 19%
肝經 15%
肺經 12%
胃經 7%
大腸經 2%
心包經 1%
膀胱經 0%
膽經 0%
腎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補陽益氣

整體功效: 補益氣血,溫陽助陽。

主治:氣不足虛寒內傷,症見面色蒼白,精神疲倦,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

補陽益氣丸由人參、肉蓯蓉、茯苓、白芍、巴戟天、當歸、麥門冬、熟地黃、山茱萸、白朮、山藥、附子、人尿、鹿茸、紫河車、肉桂、遠志、柏子仁、杜仲、補骨脂、五味子、酸棗仁、砂仁等中藥組成。本方具有補益氣血,溫陽助陽的功效,主治陽氣不足,虛寒內傷,症見面色蒼白,精神疲倦,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補陽益氣丸,治陽氣不足,虛寒內傷,症見面色蒼白,精神疲倦,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
  • 中醫方劑學》:「補陽益氣丸,具有補益氣血,溫陽助陽的功效,主治陽氣不足,虛寒內傷,症見面色蒼白,精神疲倦,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

傳統服藥法

人參3兩,肉蓯蓉(酒洗,去鱗甲泥)3兩,白茯苓3兩,白芍藥(酒洗)3兩,巴戟天3兩,當歸身(酒洗)3兩,麥冬(去心)3兩,大熟地8兩,山萸肉(蒸,去核)4兩,白朮(土炒)4兩,准山藥(炒)4兩,川附子1個(重1兩,2至3錢,,童便制,去皮臍),鹿茸1付(乳酥炙),紫河車1具(首胎者佳,火焙乾,搗粉入藥),肉桂1兩,遠志肉(制)1兩,柏子仁(炒,研去油)1兩,杜仲(鹽水炒斷絲)1兩,補骨脂(鹽水炒)1兩,五味子1兩,棗仁(炒,去殼)1兩,炙草1兩,砂仁5錢(去殼炒)。
填精益氣。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5錢,空心淡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人參、熟地黃、山茱萸、白朮、山藥為君藥,補益氣血;以肉蓯蓉、巴戟天、當歸、麥門冬、附子、鹿茸、紫河車、肉桂、遠志、柏子仁、杜仲、補骨脂、五味子、酸棗仁、砂仁為臣藥,溫陽助陽;以茯苓為佐藥,健脾滲濕;以人尿為使藥,引諸藥下行。諸藥合用,共奏補益氣血,溫陽助陽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補陽益氣丸, 出處:《胎産心法》卷上。 組成: 補陽益氣丸(《胎産心法》卷上。)出處:《胎産心法》卷上。組成:人參3兩,肉蓯蓉(酒洗,去鱗甲泥)3兩,白茯苓3兩,白芍藥(酒洗)3兩,巴戟天3兩,當歸身(酒洗)3兩,麥冬(去心)3兩,大熟地8兩,山萸肉(蒸,去核)4兩,白朮(土炒)4兩,準山藥(炒)4兩,川附子1個(重1兩2-3錢,童便制,去皮臍),鹿茸1付(乳酥炙),紫河車1具(首胎者佳,火焙乾,搗粉入藥),肉桂1兩,遠志肉(制)1兩,柏子仁(炒,研去油)1兩,杜仲(鹽水炒斷絲)1兩,補骨脂(鹽水炒)1兩,五味子1兩,棗仁(炒,去殼)1兩,炙草1兩,砂仁5錢(去殼炒)。主治:填精益氣。 。 主治:填精益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神效補天丹

相似度 71%

奪天丹

相似度 66%

全生至寶丹

相似度 65%

扶命生火丹

相似度 64%

寬帶湯

相似度 62%

展陽神丹

相似度 62%

溫精毓子丹

相似度 61%

煮砂丹

相似度 61%

壯火丹

相似度 61%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