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氣驅風湯

TONG QI QU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三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0%
胃經 18%
心經 8%
膀胱經 8%
肝經 8%
心包經 3%
腎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1%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通氣驅風湯中加入烏藥,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烏藥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胸悶、氣喘等症狀,烏藥能有效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2. 溫腎納氣:烏藥還具有溫腎納氣的作用。對於腎虛導致的氣虛下陷、腰膝酸軟等症狀,烏藥能溫補腎陽,固攝元氣,改善體虛狀態。

因此,通氣驅風湯中加入烏藥,能有效行氣止痛、溫腎納氣,從而達到驅除風寒、通暢氣機、改善體質的目的。

通氣驅風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通竅,利氣降逆: 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通竅、利氣降逆的功效。對於風寒阻肺、氣機鬱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痰多、呼吸困難等症狀,桔梗能有效疏通氣道,使氣機通暢,達到通氣驅風之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通氣驅風湯中往往還會加入其他具有宣肺化痰、散寒止痛等功效的藥物,如杏仁、川貝、柴胡等。桔梗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能相互協同,增強整體療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各種不適。

通氣驅風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鼻竅、祛風寒: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通鼻竅、祛風寒之效。其芳香之氣可直達鼻竅,疏通鼻塞,並能散寒止痛,適用於因風寒阻滯鼻竅導致的鼻塞、頭痛、流涕等症狀。
  2. 解毒止痛: 白芷亦具解毒止痛之功,可緩解因風寒侵襲所致的疼痛。對於風寒引起的牙痛、頭痛、關節痛等,白芷都能發揮一定的緩解作用。

通氣驅風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頭風、頭痛、鼻塞、胸悶等症狀,川芎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散寒解表: 川芎亦有散寒解表之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川芎能溫經散寒,驅散外邪,改善症狀。

因此,通氣驅風湯中加入川芎,既能行氣止痛,又能散寒解表,達到驅風通氣、改善症狀的效果。

通氣驅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通氣驅風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偏寒涼或燥烈的藥材,甘草可以起到緩解其副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更加平和穏定。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等功效。在通氣驅風湯中,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例如配合辛溫藥材驅散寒邪,或配合其他藥材緩解因風寒所致的疼痛。

通氣驅風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理氣健脾,化痰止咳: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芳香之氣可行氣解鬱,燥濕化痰,有助於通暢氣機,緩解因氣滯、痰阻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效作用:陳皮性溫和,可中和方中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使其藥性更加平和,不易傷胃,同時也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通氣驅風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通氣驅風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同時燥濕化痰,有助於祛除濕邪,改善脾胃氣滯,達到通氣驅風之效。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白朮與其他藥材配合,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白朮與茯苓、蒼朮等藥材搭配,能更有效地健脾利濕,化痰消積;與陳皮、香附等藥材搭配,能更有效地理氣止痛,疏肝解鬱。

通氣驅風湯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宣肺通竅: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通竅之效。對於風寒束表、肺氣不宣、鼻塞流涕等症狀,麻黃能促進汗液排出,疏通經絡,宣暢肺氣,達到通竅的效果。

二、散寒止痛: 通氣驅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麻黃辛溫發散,能驅散寒邪,溫通經絡,緩解疼痛,有助於改善患者的不適。

通氣驅風湯中加入枳殼,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行氣消積: 枳殼味苦、性寒,入脾、胃經,能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脘痞滿、食積不消等症狀。
  2. 通腑導滯: 枳殼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消除積滯,有助於驅除腸胃內積聚的風邪。

因此,通氣驅風湯中加入枳殼,可通過行氣消積、通腑導滯的作用,達到驅除風邪、通暢氣機的功效。

通氣驅風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固表: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止汗、生津止渴之功效。此方多用於治療因風寒侵襲所致的表證,如惡寒發熱、頭痛鼻塞等。人參可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驅散風寒,改善症狀。
  2. 扶正祛邪:通氣驅風湯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體質虛弱者,而人參可補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促進機體氣血運行,驅散風邪,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總而言之,人參的加入可起到補氣固表、扶正祛邪的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更有效地驅散風寒,緩解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氣驅風湯」

通氣驅風湯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成分包括:烏藥、桔梗、白芷、川芎、甘草、陳皮、白朮、麻黃、枳殼、人參。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等功效。

通氣驅風湯的主治功效是:男子和婦女因血氣虛弱,導致虛風侵犯身體,引起肌肉和骨骼顫抖、肩背部刺痛、手腳拳曲、口角歪斜、半邊身體癱瘓、頭暈目眩、痰液壅盛、言語不清、行走困難、心慌氣短。此外,客風侵襲,導致四肢拘急、鼻塞、身體沉重、頭痛。脾胃不和,引起心腹刺痛、胸膈不適、乏力愛困、精神萎靡、不想吃東西、嘔吐噁心、霍亂吐瀉。婦女懷孕和分娩前後,很容易氣虛,導致各種疾病。

通氣驅風湯的禁忌症:孕婦忌服。

通氣驅風湯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一劑,水煎服。

通氣驅風湯的注意事項:服用本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傳統服藥法


天台烏藥5兩,桔梗(去蘆)3兩半,川白芷3兩半,川芎3兩半,甘草(炙)3兩半,陳皮(去白)3兩半,白朮3兩半,麻黃(去根節)1兩半,枳殼(麩炒,去瓤)1兩半,人參(去蘆)半兩。
上為末。
每服3錢,紫蘇、木瓜煎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嘔吐食慾不振上吐下瀉梅尼爾氏病肩中部肩痛霍亂半身不遂鼻塞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多痰身體沉重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通氣驅風湯, 出處:《得效》卷十三。 組成:天台烏藥5兩,桔梗(去蘆)3兩半,川白芷3兩半,川芎3兩半,甘草(炙)3兩半,陳皮(去白)3兩半,白朮3兩半,麻黃(去根節)1兩半,枳殼(麸炒,去瓤)1兩半,人參(去蘆)半兩。 主治:男子婦人血氣虛弱,虛風攻註,肌骨顫掉,肩背刺痛,手足拳攣,口角斜,半身不遂,頭目旋暈,痰涎壅盛,語言謇澀,行步艱難,心忪氣短;客風所湊,四肢拘急,鼻塞身重,頭疼;脾胃不和,心腹刺痛,胸膈不快,少力多困,精神不爽,不思飲食,嘔吐惡心,霍亂吐瀉,胎前産後,氣虛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