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烏藥順氣丸

JIA JIAN WU YAO SHUN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胃經 22%
脾經 19%
肝經 10%
心經 6%
膀胱經 4%
膽經 3%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腎經 2%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烏藥順氣丸」方劑中包含烏藥,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與方劑名稱「順氣」相符:

  1. 行氣止痛: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能行氣止痛,尤其擅長疏肝解鬱,緩解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符合方劑「順氣」的宗旨。
  2. 溫中散寒:烏藥亦具溫中散寒之效,能溫暖脾胃,緩解寒邪阻滯所致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氣滯不順,亦能起到溫通氣血的作用。

因此,烏藥在「加減烏藥順氣丸」中起到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有助於順暢氣機,緩解各種氣滯不順所致的病症。

「加減烏藥順氣丸」中加入「麻黃」,主要是為了 發揮其宣肺解表、散寒止咳之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可宣通肺氣,散寒解表,對於因寒邪客肺而致的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在「加減烏藥順氣丸」中,烏藥、厚朴等藥材主要功效為理氣止痛,而麻黃的加入,可以 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溫肺散寒、順氣止痛的效果,進一步提升藥方治療氣滯寒凝、胸腹疼痛等症狀的功效。

「加減烏藥順氣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理氣行氣: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燥濕化痰之功效。烏藥本身主治胸腹脹滿、氣滯作痛,而陳皮能幫助烏藥理氣順氣,使藥效更顯著。
  2.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逆止嘔,對於因氣滯導致的嘔吐、噁心,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這與烏藥順氣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能有效解決氣滯所造成的各種不適。

「加減烏藥順氣丸」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絡止痛: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在「加減烏藥順氣丸」中,白僵蠶能協助烏藥、香附等藥物疏散寒邪,緩解胸腹脹滿、疼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白僵蠶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減輕疼痛。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胸腹疼痛,白僵蠶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加減烏藥順氣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方劑中烏藥、香附等藥物以理氣止痛為主,川芎的加入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使氣血流通,疼痛得以緩解。
  2. 疏肝解鬱: 川芎能疏肝解鬱,而肝鬱氣滯是導致氣機不暢、胸悶氣短的重要原因。因此,川芎的加入可以幫助疏解肝鬱,使氣機通暢,進而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

加減烏藥順氣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枳殼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積的作用。烏藥順氣丸主治胸腹脹悶、氣機不暢,而枳殼可協助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氣機順暢,使藥效更顯著。
  2. 降逆止嘔:枳殼能降逆止嘔,對於因氣機不暢導致的嘔吐,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烏藥順氣丸中也包含有降逆止嘔的藥物,例如烏藥、厚朴等,枳殼的加入可增強此方面的功效。

總而言之,枳殼的加入不僅有助於疏肝理氣,促進氣機運行,更能加強降逆止嘔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加減烏藥順氣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寒,通鼻竅: 白芷具有辛溫解表、通鼻竅的功效,能有效疏散因風寒所致的鼻塞、頭痛等症狀。烏藥順氣丸主要針對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氣短、腹痛腹脹等症狀,而風寒阻滯也會影響氣機運行,因此白芷的加入可以協同烏藥等藥物,更有效地疏通氣血,改善症狀。
  2. 配合烏藥,增強行氣止痛: 白芷與烏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行氣止痛的功效。烏藥主治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腹疼痛,而白芷則能疏散風寒,緩解因寒邪阻滯所致的疼痛。二者合用,能更好地解除氣滯血瘀,緩解疼痛。

「加減烏藥順氣丸」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之功效。烏藥性溫燥,配伍甘草可緩解其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的功效。與烏藥等藥物配合,能增強順氣止痛的療效,並減輕藥物對脾胃的負擔,使藥效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甘草在「加減烏藥順氣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加減烏藥順氣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開宣氣機: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宣氣機之功。烏藥順氣丸主治氣滯血瘀、胸悶腹脹等症,而桔梗的宣肺作用有助於促進氣機升降,使氣血運行通暢,進一步緩解胸悶氣滯。
  2. 助烏藥降逆止嘔:烏藥性溫,擅長降逆止嘔,但對於氣機鬱滯、痰阻氣道導致的嘔吐,單用烏藥可能效果不佳。桔梗可以宣肺利咽,使痰液易於排出,配合烏藥降逆止嘔,雙管齊下,增強治療效果。

總之,桔梗在加減烏藥順氣丸中起著宣肺利咽、開宣氣機,以及助烏藥降逆止嘔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療效更佳。

加減烏藥順氣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烏藥本身偏寒性,加入生薑可緩解其寒性,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更易於順氣止痛。
  2. 助烏藥行氣止痛: 生薑辛溫走散,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烏藥行氣止痛的效果。同時,生薑也能緩解烏藥可能引起的胃腸不適,提升整體療效。

加減烏藥順氣丸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緩和藥性: 烏藥性辛溫,性烈,若單獨使用容易燥熱傷陰。大棗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緩和烏藥的燥烈之性,使其更溫和,避免損傷脾胃。

二、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材如厚朴、枳殼等,性偏寒涼,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大棗甘溫,能補益脾胃,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協調,更利於脾胃吸收藥力。

主治功效


加味烏藥順氣丸:溫中散寒、理氣化痰

組成

  •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功效

  • 溫中散寒
  • 理氣化痰
  • 止咳平喘
  • 祛風除濕
  • 活血化瘀
  • 補益氣血

適應症

  • 感冒
  • 咳嗽
  • 哮喘
  • 風寒濕痹
  • 跌打損傷
  • 痛經
  • 月經不調
  • 氣血虛弱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禁忌

  • 孕婦禁用。
  • 哺乳期婦女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總結

加味烏藥順氣丸是一首溫中散寒、理氣化痰的中藥方劑,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感冒、咳嗽、哮喘、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痛經、月經不調、氣血虛弱等證。

傳統服藥法


烏藥2錢,麻黃2錢,陳皮2錢,僵蠶5分,川芎5錢,枳殼5錢,白芷5錢,甘草5錢,桔梗5錢,生薑,大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適合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關節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耗傷正氣。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烏藥順氣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 組成:烏藥2錢,麻黃2錢,陳皮2錢,僵蠶5分,川芎5錢,枳殼5錢,白芷5錢,甘草5錢,桔梗5錢,生薑,大棗。 主治:諸痹風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