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順氣散

JIA JIAN SHUN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胎産良方》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胃經 15%
肺經 13%
脾經 13%
膽經 8%
心經 8%
膀胱經 6%
腎經 6%
大腸經 5%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膽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順氣散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平肝熄風,通絡止痛:天麻具有平肝熄風、通絡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加減順氣散主要針對氣滯血瘀、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病症,天麻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相輔相成,能更好地疏風止痛,活血化瘀,提高療效。

因此,天麻的加入不僅能直接治療肝風內動,更能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加減順氣散」中加入「白僵蠶」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疏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甘辛,入肝經,具有疏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平肝息風,對於因風熱或肝陽上亢引起的痙攣、抽搐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活血化瘀: 白僵蠶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解除氣機鬱滯,達到順氣止痛的效果。

因此,白僵蠶在「加減順氣散」中扮演著疏風止痙、活血化瘀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氣機運行,緩解因氣機不暢引起的各種病症。

加減順氣散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降氣止咳的功效。

前胡性微寒,味辛,歸肺、肝經,能疏散肝氣鬱結,緩解胸悶氣滯,同時還可降肺氣,止咳化痰。

此方以順氣爲主要目的,前胡的加入一方面可疏肝理氣,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噯氣等症狀,另一方面亦可降氣止咳,緩解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狀。

因此,前胡的加入與加減順氣散的整體治療目的相輔相成,有效提高其治療效果。

加減順氣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方劑中常因氣滯血瘀導致胸悶、腹痛等症狀,而川芎能疏通經絡,緩解氣血運行不暢,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 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化解瘀血,減輕疼痛。加減順氣散常用於治療胸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而川芎的活血化瘀功效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對於[加減順氣散]中的輕粉成分,輕粉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病變。然而,輕粉含有汞,現代已明確指出其毒性,因此在現代臨床應用中已極少使用。

加減順氣散中添加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方中加入桔梗,可以幫助宣暢肺氣,利咽開音,緩解痰阻氣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2. 升提中氣: 桔梗有升提中氣的作用,可以幫助脾胃升清降濁,促進氣機升降,對於因氣機不暢導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效果。

加減順氣散中包含烏藥,主要原因有二:

一、 行氣止痛:烏藥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烏藥,可有效改善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痛、嘔吐等症狀。

二、 溫中散寒:烏藥兼具溫中散寒之效,對於寒邪凝滯所致的胃脘冷痛、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烏藥在加減順氣散中發揮著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對於治療氣滯血瘀、寒邪凝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具有重要意義。

「加減順氣散」中包含「秦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止痛: 秦艽味苦性寒,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秦艽,可針對風寒之邪引起的胸悶氣短、脘腹疼痛等症狀,起到疏散風寒、緩解疼痛的作用。
  2. 舒筋活絡: 秦艽還具有一定的舒筋活絡功效,可緩解因風寒阻滯經絡所導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

因此,在「加減順氣散」中加入秦艽,可以更好地達到疏風止痛、舒筋活絡的效果,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加減順氣散」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一、 理氣消脹: 枳殼性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之效。方中加入枳殼,可助於疏肝理氣,消除胸膈脹滿,改善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

二、 降逆止嘔: 枳殼能降氣止嘔,對於因氣逆上衝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方中配合其他藥物,可加強降逆止嘔的效果,達到整體調理氣機的作用。

加減順氣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

方劑中,黃連的加入主要針對因熱邪上炎、濕熱內蘊導致的氣機不暢、胸悶氣短、脘腹脹痛等症狀。黃連苦寒,入心、胃經,能清心火、瀉胃火,降逆氣,使熱邪下降,氣機順暢,從而達到止痛、止瀉、順氣之效。

此外,黃連還具有燥濕的作用,能有效去除體內濕邪,進一步促進氣機通暢。因此,黃連的加入對於治療熱邪上炎、濕熱內蘊導致的氣滯血瘀、胸悶氣短等症狀,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減順氣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寬中: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能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有助於緩解因氣機不暢引起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陳皮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如胸脇疼痛、胃脘疼痛等,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加減順氣散中加入陳皮,旨在通過其理氣健脾、行氣止痛的功效,促進氣機運行,達到順氣止痛、和胃降逆的目的。

加減順氣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解毒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含有偏寒或偏熱、偏燥或偏潤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因藥性不協調而影響療效。
  2. 增強功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其功效。例如,甘草與人參、黃芪等藥材配合,可增強補氣健脾的作用;與石膏、知母等藥材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順氣散 」介紹

中藥方劑「 加減順氣散 」主要成分如下:天麻、白僵蠶、前胡、川芎、輕粉、桔梗、烏藥、秦艽、枳殼、黃連、陳皮、甘草。

天麻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平肝息風可治療癲癇、驚風等症;祛風除濕可治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活絡止痛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補血養肝適用於肝血不足等症;安神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症,但不宜過量服用,孕婦、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用。

白僵蠶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前胡

傳統中藥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前胡能清化熱痰,可用於治療痰熱壅盛的證狀,如:風熱頭痛、痰熱咳喘、嘔逆、胸膈滿悶等。前胡還能止咳化痰,用於治療咳嗽、咳痰等症狀。此外,前胡具有散風熱、降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燒、頭痛、氣喘等症狀。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輕粉

輕粉具有化腐生肌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瘍潰爛、不斂口等症狀,同時輕粉外用還可以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可治療濕瘡、痱子、腳氣、肛門瘙癢等症狀。

桔梗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烏藥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可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秦艽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清熱瀉火的功效主要表現在能夠清虛熱、瀉火之功,尤其擅長清骨蒸潮熱,是治療陰骨蒸潮熱的常用藥。祛風除濕的功效則體現在祛除體內風濕之邪,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以及清熱祛濕,使濕熱之邪從體內排出。清熱利尿的功效是通過清熱滋陰,使虛熱之邪得以緩解而實現,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皆可強筋骨,強筋骨為其要義。

枳殼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黃連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 加減順氣散 」具有清熱化痰、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化腐生肌的功效。用於治療懷孕期間中風,手腳麻木,嘴巴和眼睛歪斜,身體一半癱瘓,或者突然昏倒,痰液壅盛,人事不省。

傳統服藥法


天麻1錢,僵蠶1錢,前胡1錢,川芎8分,蘇子(炒)8分,桔梗7分,烏藥6分,秦艽6分,枳殼5分,黃連6分,陳皮4分,甘草5分。
生薑、竹瀝為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在服用加減順氣散前,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用藥安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貝爾氏癱瘓麻痺半身不遂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顏面神經麻痺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順氣散, 出處:《胎産良方》。 組成:天麻1錢,僵蠶1錢,前胡1錢,川芎8分,蘇子(炒)8分,桔梗7分,烏藥6分,秦艽6分,枳殼5分,黃連6分,陳皮4分,甘草5分。 主治:妊娠中風,手足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突然昏倒,痰涎壅盛,不省人事。

加減順氣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三引《經驗秘方》。 組成:天台烏藥5兩,桔梗(去蘆)2兩半,川白芷2兩半,川芎2兩半,甘草(炙)2兩半,陳皮(去白)2兩半,白朮2兩半,麻黃(去根節)1兩半,枳殼(去瓤,麸炒)1兩半,人參半兩,木香半兩。 主治:男子中風癱瘓,手腳拳攣,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頭目旋暈,痰涎壅盛,語言蹇澀,行步艱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