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利水滲濕: 蒼朮性溫燥,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利水之效。該方主要用於治療濕濁內阻,氣機不暢之證,蒼朮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通暢氣機,使水濕得以排出,解除氣機鬱滯,利於通明。
- 健脾燥濕: 蒼朮還有健脾燥濕的作用。濕邪困脾,可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影響氣機升降。蒼朮能健脾燥濕,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氣機流通,使身體狀態得以改善,達到通明利氣之功效。
通明利氣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利濕: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通明利氣湯主要針對氣血運行不暢、痰濕阻滯所致的症狀,白朮可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利水消腫,從而化解痰濕,改善氣血運行。
- 升陽舉陷: 白朮具有升陽舉陷之效,可提升脾胃陽氣,改善氣虛下陷的症狀。通明利氣湯中常配伍其他具有升陽作用的藥材,如陳皮、枳殼等,共同發揮升陽利氣之功效。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善於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可針對因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氣滯血瘀等症狀。通明利氣湯常用於治療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悶氣短、心悸、頭暈等症,香附的疏肝理氣作用有助於緩解氣機阻滯,改善氣血循環,達到通暢氣機、舒緩不適的效果。
-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香附亦可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通明利氣湯常用於治療因脾胃不和導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香附的和胃消食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從而達到健脾利氣之效。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方中可能存在熱邪或血熱,導致氣機阻滯,生地黃可清熱涼血,使血脈通暢,氣血流通。
- 滋陰潤燥:生地黃能滋陰潤燥,使氣機得以滋潤而不致於過於燥烈,有利於氣血運行通暢。
總之,生地黃在通明利氣湯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解除氣機阻滯,使氣血運行通暢,達到通明利氣的效果。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檳榔,主要原因有二:
- 行氣消積: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之效。對於氣滯血瘀、食積不化導致的胸悶氣短、腹脹疼痛等症狀,檳榔可幫助通暢氣機,促進消化,緩解不適。
- 利水通淋:檳榔亦可利水通淋,對於小便不利、淋痛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通明利氣湯中加入檳榔,是為了更好地達到行氣消積、利水通淋的治療目的。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膽經,具有行氣活血、祛風止痛之效。可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頭痛、頭暈、胸悶、腹痛等症狀,達到通明利氣之目的。
- 升清降濁: 川芎性升,可上行頭部,疏通頭部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清頭明目之效。同時,川芎亦可與其他藥物配合,起到降濁利水的作用,進一步促進氣血流通,達到通明利氣之目的。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源於其兩大功效:
- 理氣消脹: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導滯之效。對於氣機阻滯、胸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陳皮能促進氣血運行,消解脹氣,使氣機通暢。
- 燥濕化痰:陳皮性燥,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能有效祛除痰濕,使呼吸通暢。
因此,通明利氣湯中加入陳皮,可有效理氣消脹、燥濕化痰,改善氣機鬱滯、痰濕阻滯等症狀,達到通明利氣的效果。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因肺熱痰阻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化解痰液,利氣通竅,改善呼吸道症狀。
- 潤肺止咳:川貝母能滋陰潤肺,清熱解毒,對於肺燥咳嗽、乾咳無痰等症狀,能起到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因此,通明利氣湯中加入川貝母,旨在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緩解肺熱痰阻引起的各種呼吸道症狀。
「通明利氣湯」方劑中加入黃連,主要考慮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肝經,具有清心火、瀉胃火、燥濕熱之效。方劑中若出現心火亢盛、熱擾心神、神志恍惚、煩躁不安等症狀,黃連可清心火,安神定志;若出現胃火熾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食慾不振等症狀,黃連可瀉胃火,消炎止痛;若出現濕熱內蘊、脘腹脹滿、大便溏瀉等症狀,黃連可燥濕熱,健脾止瀉。因此,黃連在「通明利氣湯」中發揮著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關鍵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豬膽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利膽通便: 豬膽汁性寒苦,具有清熱解毒、利膽通便的功效。其苦味可瀉火,寒性可清熱,能有效治療因濕熱內蘊引起的黃疸、便祕、腹脹等症狀,同時也可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肝膽功能。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豬膽汁中含有膽酸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並有助於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通明利氣湯中加入豬膽汁,既能清熱解毒、利膽通便,又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方劑中若存在熱邪或炎症,黃芩可以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
- 降氣止咳,利肺化痰:黃芩還能降氣止咳,利肺化痰,對於肺氣上逆、咳嗽痰多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通明利氣湯可能針對的是肺氣鬱結、痰濁壅阻所致的疾病,加入黃芩有助於宣肺利氣、化痰止咳。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性寒,味苦,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內熱熾盛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黃柏能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使視力恢復清明。
- 利水通淋,消腫止痛: 黃柏亦能利水通淋,消腫止痛,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尿道灼痛等症狀,黃柏能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使尿路暢通,症狀緩解。
因此,通明利氣湯中加入黃柏,可以起到清熱瀉火、利水通淋的作用,有效改善濕熱蘊結所致的視力模糊、尿路不暢等症狀。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對於因熱邪內蘊,導致的胸悶、心煩、口渴、失眠等症狀,梔子能起到清熱降火的作用。
- 疏肝利膽,通絡止痛:梔子還具備疏肝利膽、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膽氣不暢引起的脅肋脹痛、胃脘不適等症狀,梔子能起到疏肝利膽,通絡止痛的作用。
因此,通明利氣湯中加入梔子,不僅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還能疏肝利膽,通絡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 玄參性寒,味苦甘,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方中若出現熱證,如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玄參可清解內熱,緩解症狀。
- 滋陰潤燥: 玄參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改善因熱邪耗傷陰液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材配合,可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使患者體內達到陰陽平衡。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可針對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胸悶、腹脹、脅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木香還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作用,能促進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痛等症狀也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木香在通明利氣湯中起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通明利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效。通明利氣湯多用辛溫之品,加入甘草可避免藥性過於燥烈,防止傷陰,使藥效更平和穏定。
- 增強療效: 甘草能益氣補中,與其他藥物配合,有助於氣血運行通暢,進一步達到通明利氣、消腫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通明利氣湯:清熱解毒、行氣止痛、滋陰潤燥
組成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豬膽汁:補血養肝、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潤燥、清熱潤燥、解毒。
主治
虛火上升,痰液和氣體鬱積在耳朵裡,可能會出現耳朵閉塞或耳鳴的情況;或者痰火旺盛,憂鬱的疾病充滿了全身,咽喉不適,煩躁不安。
總結
通明利氣湯是一款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行氣止痛、滋陰潤燥之效。臨牀上,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耳痛、耳鳴、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多種症狀。
傳統服藥法
蒼朮(鹽水炒)1錢,白朮(瓦焙)1錢,香附(童便炒)1錢,生地黃(薑汁炒)1錢,檳榔1錢,撫芎8分,陳皮(鹽水浸炒)1錢,貝母3錢,黃連(酒浸,豬膽汁炒)1錢,黃芩(同上制)1錢,黃柏(酒炒)1錢,梔子仁(炒)1錢,玄參(酒洗)1錢,木香5分,甘草(炙)5分。
上銼作二劑。
加生薑,水煎,入竹瀝同服。
本方改為丸劑,名「通明利氣丸」(見《便覽》卷一)。《便覽》有菖蒲(去毛)二錢,無竹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明利氣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蒼朮(鹽水炒)1錢,白朮(瓦焙)1錢,香附(童便炒)1錢,生地黃(薑汁炒)1錢,檳榔1錢,撫芎8分,陳皮(鹽水浸炒)1錢,貝母3錢,黃連(酒浸,豬膽汁炒)1錢,黃芩(同上制)1錢,黃柏(酒炒)1錢,梔子仁(炒)1錢,玄參(酒洗)1錢,木香5分,甘草(炙)5分。 主治:虛火上升,痰氣鬱於耳中,或閉或鳴;或痰火熾盛,憂鬱病滿,咽喉不利,煩躁不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