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滋陰湯

QING RE ZI Y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心經 21%
肝經 16%
胃經 14%
腎經 7%
脾經 5%
三焦經 3%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膽經 1%
膀胱經 0%
大腸經 0%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熱滋陰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養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清熱滋陰湯以清熱解毒為主,但同時也需要滋陰養血,避免因熱傷陰而導致血虛。當歸的加入,可起到滋陰養血,平衡清熱之勢的作用,使整體方劑更趨於平和。
  2. 活血化瘀:當歸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供應。清熱滋陰湯常用於治療熱病傷陰或陰虛火旺引起的症狀,這些病症往往會導致血瘀,影響病情的恢復。當歸的加入,有助於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病情的康復。

清熱滋陰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散風熱,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清熱滋陰湯多用於熱病後期陰虛內熱、氣血兩虛、頭痛、頭暈、肢體痠痛等症。川芎可疏散鬱熱,改善氣血運行,緩解頭痛、頭暈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清熱滋陰湯中多含生地、麥冬等滋陰清熱藥材,川芎的加入可以起到引藥入血,提高藥效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滋陰、疏散風熱、活血化瘀的功效。

清熱滋陰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對於熱病傷陰,出現發熱、口渴、心煩、尿赤、舌紅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2. 滋陰養血: 生地黃能夠滋陰補血,對於陰虛體質,出現潮熱盜汗、口乾舌燥、心悸失眠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滋陰養血,改善症狀。

因此,清熱滋陰湯中包含生地黃,可以達到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效果,有效改善熱病傷陰、陰虛體質等病症。

清熱滋陰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對於熱毒壅盛、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熱病高熱、口渴心煩、小便赤澀、濕熱下注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在清熱滋陰湯中,黃柏與其他清熱滋陰藥材配合使用,能起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作用,有效地治療因熱邪傷陰、陰虛火旺所引起的疾病。

清熱滋陰湯中加入知母,是因其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能清肺熱、降腎火,並可滋陰潤燥。對於熱病引起的發熱、口渴、咽乾、燥咳等症狀,知母能有效清熱解毒,並滋養陰液,緩解燥熱症狀。此外,知母還能利尿通淋,有助於去除體內熱毒,促進身體恢復。

因此,在清熱滋陰湯中加入知母,能夠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有效治療熱病引起的各種不適。

清熱滋陰湯中加入陳皮,主要作用在於: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對於熱病傷陰導致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或伴有痰濕者,陳皮能起到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2. 調和藥性:陳皮性溫,可以調和清熱滋陰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傷及脾胃陽氣。同時,陳皮的辛香之氣,能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清熱滋陰湯中加入白朮,看似矛盾,實則體現了中醫“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辨證論治原則。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清熱滋陰湯以清熱滋陰爲主,但病症往往兼有脾胃虛弱、氣陰兩虛之象,如津液不足、口乾舌燥、倦怠乏力等。

白朮在此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液津液得到更好的吸收利用,進而更好地滋陰清熱,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清熱滋陰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之效。清熱可降肺熱,滋陰可潤肺燥,適用於肺熱燥咳、口乾咽燥等症狀。
  2. 養陰生津:麥門冬兼具養陰生津之功,可改善陰虛津傷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與其他清熱滋陰藥物配伍,可增強清熱滋陰之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清熱滋陰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是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一些熱證引起的陰虛內熱、血熱妄行等症狀,牡丹皮能有效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緩解症狀。

同時,牡丹皮對於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因此,清熱滋陰湯中加入牡丹皮,能夠有效地發揮清熱滋陰、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清熱滋陰湯中加入赤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清熱涼血: 赤芍性涼,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對於熱邪入血,導致血分瘀熱,出現口渴、發熱、口舌生瘡等症狀,赤芍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2. 柔肝止痛: 赤芍能緩解肝鬱氣滯,舒緩肝氣,達到柔肝止痛的效果。對於肝氣鬱結,導致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赤芍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肝氣鬱結的狀況。

因此,在清熱滋陰湯中加入赤芍,既可清熱涼血,又能柔肝止痛,符合該方劑清熱滋陰、涼血解毒的功效。

清熱滋陰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功效。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心、肺、腎經,能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於清解心火、肺火,並能滋養陰液,使陰陽平衡。

此方若因熱邪熾盛,耗傷陰津,出現口乾舌燥、心煩失眠、咽痛咳嗽等症,玄參則可清熱解毒,滋養陰液,使症狀緩解。

清熱滋陰湯中包含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其性寒涼,可有效降低體內熱度,並緩解熱症引起的各種不適,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
  2. 滋陰降火: 梔子兼具滋陰作用,能滋養陰液,緩解因熱傷陰導致的陰虛症狀。同時,梔子能降肝火,對於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口苦、煩躁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梔子在清熱滋陰湯中扮演著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角色,有助於整體方劑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

清熱滋陰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可緩解其他藥物的峻猛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藥效。
  2. 增強補益: 甘草能益氣補脾,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增強清熱滋陰的效果,並可改善藥物對脾胃的影響,使患者更容易吸收藥效,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清熱滋陰湯

清熱滋陰湯是傳統中醫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滋陰、涼血、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溺血等疾病。

方劑組成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性味甘、微苦,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陳皮:性味辛、苦、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赤芍:性味苦、微寒,歸肝、心包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川芎:性味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性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柏: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 麥門冬:性味甘、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牡丹皮:性味苦、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生地黃:性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玄參:性味苦、寒,歸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 知母:性味苦、寒,歸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梔子:性味苦、寒,歸心、肺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主治功效

  • 吐血:嘔吐出血液。
  • 衄血:鼻子出血。
  • 便血:排便時排出血液。
  • 溺血:小便時排出血液。

適用人羣

  • 吐血、衄血、便血、溺血患者。

禁忌人羣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禁用。

使用方法

  • 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項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忌飲酒。
  • 服藥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
  • 服藥期間如果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清熱滋陰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中藥,具有清熱、滋陰、涼血、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溺血等疾病。清熱滋陰湯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血尿牙齦出血吐血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清熱滋陰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七。 組成:當歸(酒洗)3分,川芎(酒洗)7分,生地(酒洗)2錢,黃柏(酒炒)3分,知母(酒炒)5分,陳皮(酒洗)3分,白朮(炒)5分,麥門冬1錢5分,牡丹皮1錢,赤芍藥7分,玄參1錢,山梔(炒黑)1錢半,甘草5分。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溺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