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痞神丸

XIAO PI SH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生集》卷上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4%
肝經 14%
肺經 12%
大腸經 5%
腎經 4%
心經 3%
三焦經 2%
膽經 2%
膀胱經 1%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消痞神丸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消痞: 香附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解鬱、消痞散結之效,能有效疏通肝氣鬱結,使氣機舒暢,消除胃脘痞滿、脅肋脹痛等症狀,有助於治療脾胃氣滯所致的痞塊。
  2. 健脾和胃,止瀉止痛: 香附還具備健脾和胃、止瀉止痛之效,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有助於消除痞塊、恢復脾胃功能。

消痞神丸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痞化積,行氣止痛: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痞、健脾開胃之效。對於因脾胃氣滯、飲食積滯導致的痞塊、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砂仁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溫中止嘔,和胃降逆:砂仁還具有溫中止嘔、和胃降逆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飲食不調引起的嘔吐、泛酸等症狀。消痞神丸中加入砂仁,可增強其和胃止嘔的效果,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消痞神丸方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痞散結: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痞、破氣散結之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痰飲積聚所致的痞塊、腹脹等症,枳實能疏肝理氣,消食化積,促進痰飲消散,達到消痞散結的作用。
  2. 健脾和胃:枳實能健脾開胃,助消化,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者,可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腹痛等症狀。

因此,消痞神丸中加入枳實,可發揮消痞散結和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所致的痞塊、腹脹等症。

消痞神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理氣健脾,消痞散結: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消痞神丸主要針對脾胃氣滯、痰濕凝結所致的痞塊,陳皮可以理氣消積,使脾胃運化正常,並促進痰濕的排出,達到消痞散結的效果。
  2. 行氣導滯,促進藥效:陳皮氣味芳香,可行氣導滯,促進藥物成分的吸收和流通,有助於其他藥物發揮其功效。同時,陳皮還能緩解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

消痞神丸中含有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消痞: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消痞神丸旨在消痞,而半夏能有效化解脾胃濕痰,降逆止嘔,解除因痰濕阻滯所致的痞塊。
  2. 和胃止嘔: 半夏還有和胃止嘔的作用,能緩解因脾胃濕痰阻滯而引起的嘔吐、腹脹等症狀。消痞神丸常用於治療飲食不節、痰濕阻滯導致的痞塊及嘔吐,半夏的存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消痞神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痞散結: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之功效。對於脾胃氣滯、食積停滯、痞塊積聚等症狀,厚朴能有效消散痞塊,緩解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不適。
  2. 降逆止嘔:厚朴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厚朴能有效平復胃氣,止嘔止逆。

因此,厚朴在消痞神丸中,扮演着消痞散結、降逆止嘔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消除痞塊,緩解相關症狀。

消痞神丸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其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可有效解決因飲食積滯引起的痞塊、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因血瘀導致的胸悶、心痛等症狀。消痞神丸治療的病症多與氣血運行不暢有關,山楂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瘀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消痞神丸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痞散結: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消痞散結,緩解脾胃氣滯、血瘀所致的痞塊。
  2. 養血滋陰,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能養血滋陰,調和氣血,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陰虛血燥等症狀,使整體氣血運行更通暢,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消痞散結的效果。

消痞神丸中加入沉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消痞散結:沉香性辛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氣滯、肝氣鬱結引起的痞塊、脹滿、疼痛等症狀,沉香可以疏通氣機,消散痞塊,緩解疼痛。

2. 補腎納氣,固本培元:沉香還具有補腎納氣、固本培元的功效。對於腎氣不足、氣虛下陷導致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問題,沉香可以補益腎氣,固攝中氣,提高脾胃功能,從根本上解決痞塊問題。

消痞神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解鬱: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而導致的痞塊、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燥濕化痰:木香兼具燥濕化痰之功。對於痰濕阻滯、氣機不暢所導致的胸悶、咳嗽、痰多等症狀,木香能促進痰液排出,使氣機通暢,進而達到消痞止痛的效果。

因此,消痞神丸中加入木香,可有效改善脾胃氣機阻滯,並有助於消散痞塊,起到行氣解鬱、燥濕化痰的治療作用。

消痞神丸中包含烏藥,主要原因有二:

  1. 行氣止痛: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消痞神丸主治胸脘痞悶、食積不化、腹痛等症,烏藥可行氣消積,緩解胃脘脹滿、疼痛等症狀。
  2. 降逆止嘔:烏藥還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因氣機不暢、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烏藥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消痞神丸中的烏藥配合其他藥材,可以更有效地緩解嘔吐、反胃等症狀。

消痞神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消痞神丸主要治療脾胃不和,痰濁壅滯之痞塊,白朮可以健脾胃,燥濕化痰,有助於消痞散結。
  2. 扶正祛邪: 白朮能補氣益脾,增強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消痞神丸中常與其他藥材配伍,白朮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消除痞塊。

消痞神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痞散結:神麴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痰涎、散結消痞之效。消痞神丸旨在治療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痞塊,神麴可幫助消食化積,通暢氣機,達到散結消痞的效果。
  2. 和中調脾:神麴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脾胃消化功能,並可改善脾胃虛弱,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對於脾胃不和,氣血虧虛所致的痞塊,神麴能起到和中調脾的作用,助其恢復正常運化功能,從而消除痞塊。

消痞神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的功效。

蒼朮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祛風止痛的功效。消痞神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痰飲內阻所致的胸脘痞悶、食慾不振、嘔吐腹脹等症狀。蒼朮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有效化解痰飲,健脾開胃作用可以促進脾胃運化,從而達到消痞止痛的效果。

消痞神丸方中使用麥芽,主要是因為麥芽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消食化積: 麥芽性涼,味甘,入脾經,能消食健脾,化積除滯。消痞神丸主治食積內停,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麥芽的消食化積功效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健脾開胃: 麥芽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脾胃虛弱者服用可改善消化功能,增強脾胃運化能力。消痞神丸中加入麥芽,不僅能消食化積,還能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達到整體改善脾胃運化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消痞神丸 」

**主治功效:**胸腹脹滿,胃中有食物積聚不消,影響消化吸收。

藥方組成: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沉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麥芽: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山楂: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

  • 烏藥: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總結:

中藥方劑「 消痞神丸 」,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健脾胃、燥濕、溫裡溫中、補血活血、止嘔止咳等多種功效,可治療胸腹脹滿,胃中有食物積聚不消,影響消化吸收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香附米2兩(童便浸,炒),砂仁7錢(炒),枳實1兩(炒),陳皮1兩(炒),半夏1兩2錢(薑炒),厚朴1兩2錢(薑炒),山楂肉2兩,當歸身4兩,沈香8錢,木香5錢,烏藥1兩,白朮1兩(土炒),神曲1兩1錢(炒),蒼朮1兩2錢(炒),麥芽1兩2錢。
上藥共炒,為末,老米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錢5分,空腹白滾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消痞神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因此,在服用消痞神丸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消痞神丸, 出處:《回生集》卷上。 組成:香附米2兩(童便浸,炒),砂仁7錢(炒),枳實1兩(炒),陳皮1兩(炒),半夏1兩2錢(薑炒),厚朴1兩2錢(薑炒),山楂肉2兩,當歸身4兩,沉香8錢,木香5錢,烏藥1兩,白朮1兩(土炒),神曲1兩1錢(炒),蒼朮1兩2錢(炒),麥芽1兩2錢。 主治:痞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