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烏金丸

DA WU J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脾經 21%
胃經 10%
心經 10%
腎經 8%
肺經 8%
膽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膀胱經 1%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烏金丸中添加艾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血: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寒凝血瘀導致的腹痛、腹瀉、月經不調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增效:艾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例如與肉桂、附子等溫陽藥材配合,可以溫補腎陽,促進氣血運行;與當歸、川芎等活血化瘀藥材配合,可以活血化瘀,止痛止血。

因此,艾葉在大烏金丸中的加入,可以起到溫經散寒、止痛止血、增效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發揮。

大烏金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 當歸為補血要藥,能養血活血、調經止痛,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川芎、赤芍等,共同起到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2. 滋潤肝腎: 當歸兼具滋陰潤燥之效,能滋養肝腎,促進氣血生化,有助於改善氣虛血虧的症狀,使藥效更加全面。

因此,大烏金丸中加入當歸,不僅有助於補血活血,還可滋潤肝腎,提高藥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大烏金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補骨脂,主要是因為補骨脂具有多種藥理作用,有助於增強方劑的療效。補骨脂是補肝腎的藥物,富含香豆素類化合物,能夠促進骨骼健康,強化腎功能,並改善骨質疏鬆等問題。它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有助於補充「陰」和「陽」,平衡體內的陰陽失調,從而達到調和身體的目的。

此外,補骨脂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效果,有助於改善因腎虛引起的失眠及焦慮等症狀,也可用於增強性功能。這使得大烏金丸在治療一些由腎虛造成的疾病時,能夠提供更為全面的療效。綜上所述,補骨脂在大烏金丸中的使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功能,還符合中醫的整體治療理念,體現了「治未病」的觀念。

大烏金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可起到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的作用。
  2. 協同作用:茴香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烏藥、肉桂等相配伍,可增強溫陽散寒、理氣活血的功效,共同達到治療寒凝氣滯、腰膝冷痛等症狀的目的。

大烏金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填精:熟地黃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填精、益血生津的功效。大烏金丸主治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神疲乏力等症,熟地黃可滋養腎陰,填補腎精,從根本上改善腎虛狀態。
  2. 調和藥性:方中其他藥物如龜板、鹿角膠等性寒,熟地黃則性溫,加入熟地黃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使藥效更加平和。

大烏金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大烏金丸主要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而木香的溫燥之性可以溫通氣血,緩解寒凝,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止痛的效果。
  2. 疏肝理氣:木香還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所導致的胃脘脹痛、脅肋疼痛等症。大烏金丸所治療的症狀中,也可能存在肝氣鬱結的因素,加入木香可以起到疏肝理氣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病情。

大烏金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大烏金丸主治寒凝氣滯之腹痛、腹瀉等症,吳茱萸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2. 降逆止嘔:吳茱萸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大烏金丸方中常配合其他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如半夏、生薑等,共同發揮止嘔作用。

大烏金丸中包含三稜,主要基於其破瘀散結、消癥止痛的功效。

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積止痛之效。其破瘀散結之力,可有效改善血瘀所致的癥塊、疼痛等症狀;其消積止痛之效,有助於緩解胃脘脹痛、消化不良等病症。

在治療婦科疾病時,三稜可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共同發揮其破瘀散結、消癥止痛之效,達到治療目的。

大烏金丸方劑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1. 行氣破瘀: 莪朮味辛性溫,具有行氣破瘀、消積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瘀血阻滯,對於治療肝脾氣滯、血瘀不通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2. 消積化食: 莪朮亦有消積化食的作用,能促進消化,改善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配合其他消積化瘀藥物,可更有效地清除積滯,改善脾胃功能。

大烏金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大烏金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
  2. 行氣止痛: 川芎除了活血化瘀,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大烏金丸所治療的疾病,如痛經、跌打損傷等,往往伴有疼痛。川芎可以幫助緩解疼痛,提升療效。

大烏金丸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瘀血疼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解疼痛的功效。大烏金丸主治癥結積聚、瘀血疼痛,白芍能緩解瘀血造成的疼痛,並能促進血行,改善瘀血狀況。
  2. 調和藥性:方中其他藥物如三棱、莪術等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容易造成血虛,白芍則能養血柔肝,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避免藥性過於偏燥,使藥效更為平和。

大烏金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疼痛、腹脹、月經不調等症狀,與大烏金丸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加強其行氣止痛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香附與大烏金丸中的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白芍等,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塊等病症,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烏金丸中包含延胡索,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延胡索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氣血不通所致的疼痛,如胸腹疼痛、經行腹痛、跌打損傷等,具有顯著療效。

大烏金丸為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方,延胡索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之力,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大烏金丸中加入紫荊皮,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1. 活血化瘀: 紫荊皮性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大烏金丸主治血瘀所致的癥狀,紫荊皮的加入可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2. 通便: 紫荊皮具有一定的通便作用,有助於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對於一些因血瘀導致的便祕症狀也有改善作用。

因此,大烏金丸中加入紫荊皮,旨在通過其活血化瘀、通便的功效,更好地達到治療血瘀所致的各種症狀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主治功效分析:大烏金丸

古籍記載分析

根據《類編朱氏集驗醫方》記載,大烏金丸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特別是與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相關的病症。以下為古文記載之方劑主治與其對應的現代藥理分析:

  • 婦人心腹刺痛,身體疼痛: 此症狀多與氣滯血瘀有關。方中當歸、川芎、紅花、蘇木、乳香、沒藥、蓬莪朮等藥材皆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其中,當歸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擅長活血行氣;紅花、蘇木、乳香、沒藥、蓬莪朮則能破血逐瘀,消癥散結,共同作用以緩解疼痛。
  • 產前噁心: 產前噁心可能與氣機不暢、胃氣上逆有關。方中雖然未見明顯的止嘔藥物,但整體方劑以活血化瘀為主,兼有理氣之效,可能透過疏通氣機間接改善噁心症狀。此外,敗姜可能也有一定的溫中和胃作用。
  • 產後惡露不下,疼痛不已: 產後惡露不下,多因瘀血內阻所致。方中活血化瘀藥物眾多,如當歸、川芎、紅花、蘇木、乳香、沒藥、蓬莪朮等,能促進瘀血排出,從而緩解疼痛。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加強止痛效果。牡丹皮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凌霄花則能破血祛瘀,兩者皆有助於排出惡露。
  • 經盛行,則去白芷、延胡索: 白芷具有溫經止血的作用,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兩者皆可用於血瘀經閉、痛經等症。在經血量多的情況下去除這兩味藥,可能是為了避免加重出血。

治療原理

大烏金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方中藥物多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阻滯。同時,部分藥物如延胡索、木通等也具有行氣的作用,能疏通氣機,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 活血化瘀: 方劑中大量使用活血化瘀藥物,例如當歸、川芎、紅花、蘇木、乳香、沒藥、蓬莪朮、薑黃等。這些藥物能夠改善血液流變學,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消除瘀血,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狀態。
  • 行氣止痛: 氣滯則血瘀,氣行則血行。方中延胡索、木通等藥物具有行氣的作用,能夠疏通氣機,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
  • 溫經散寒: 方中部分藥物如敗姜可能具有一定的溫經散寒作用,有助於溫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

總結

大烏金丸是一個以活血化瘀為主要功效的方劑,用於治療婦科氣滯血瘀證,尤其是產後惡露不下、疼痛等症狀。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來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阻滯,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需注意的是,古方中提到經盛行時需去白芷、延胡索,提示該方劑在應用時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加減。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熟地黃1兩,白芍藥1兩,川芎1兩,附子1兩,肉桂1兩,沈香1兩,延胡索半兩,粉草半兩,香附子半兩,乳香半兩,縮砂仁半兩,敗薑半兩,白芷半兩,蒲黃半兩,薑黃半兩,檳榔半兩,白茯苓2兩,丁香2兩,白朮2兩,沒藥2錢,人參2錢。如經行盛,則去白芷、延胡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彈子大,百草霜為衣。
每服1丸,當歸酒送下,或嚼薑下。或作梧桐子大,則加丸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崩漏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嘔吐子宮頸炎黃熱病身體消瘦手心腳心發熱嘴裡發苦全身酸痛心情煩燥心胸煩熱皮膚顏色發黃噁心反胃腹內有腫塊月經淋漓不止惡露不下咽喉乾燥

相同名稱方劑


大烏金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 組成:當歸1兩,熟地黃1兩,白芍藥1兩,川芎1兩,附子1兩,肉桂1兩,沉香1兩,延胡索半兩,粉草半兩,香附子半兩,乳香半兩,縮砂仁半兩,敗薑半兩,白芷半兩,蒲黃半兩,薑黃半兩,檳榔半兩,白茯苓2兩,丁香2兩,白朮2兩,沒藥2錢,人參2錢。 主治:婦人心腹刺痛,身體疼痛,産前惡心,産後惡露不下,疼痛不已。

大烏金丸,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 組成:大艾葉2兩,當歸(醋炒)2兩,破故紙(炒)2兩,茴香(炒)2兩,熟地黃(醋炒)2兩,南木香(不見火)2兩,吳茱萸2兩,三棱2兩,莪朮2兩,川芎(醋炒)3兩,芍藥(醋炒)3兩,香附子6兩,延胡索1兩,紫荊皮(醋炒)4兩。 主治:婦人思慮過度,變生多疾,孕育不成,崩中帶下,五心煩熱,口苦咽乾,飲食無味,身疼羸瘦,面目萎黃,手足痠軟,經水不勻,肚腹脹痛,鬢發黃落,喜卧倦起;産後惡血上行,心腹刺痛,敗血不止,及子宮一切惡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