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丸藥中添加防風,主要是因為防風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祛風解表: 金丸藥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風濕痹痛等疾病,而防風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入侵引起的症狀。
- 止咳平喘: 部分金丸藥方中添加防風,也意在止咳平喘。防風能疏風散寒,並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可緩解風寒咳嗽、喘息等症狀。
因此,在金丸藥中添加防風,有助於增強方劑的祛風解表、止咳平喘之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金丸藥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金丸藥多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加入桔梗可起到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作用,改善呼吸道症狀。
- 散結消腫: 桔梗亦有散結消腫之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代謝,有助於消散痰液和消除腫痛。金丸藥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消腫作用的藥物,加入桔梗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消腫效果。
總之,金丸藥中加入桔梗,主要是爲了發揮其宣肺利咽、散結消腫等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金丸藥中含有羌活,主要原因有二:
一、驅散風寒,止痛止癢: 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肝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之效。金丸藥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狀,羌活可有效驅散體內寒邪,緩解疼痛和瘙癢。
二、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羌活還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金丸藥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使用,共同促進病症康復。
金丸藥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其兩大作用:
-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阻絡導致的疼痛,如頭痛、牙痛、肢體麻木等,全蠍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 鎮驚安神: 全蠍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因熱邪擾心、心神不寧導致的失眠、癲癇、抽搐等症狀,全蠍能起到鎮靜安神、平息驚悸的作用。
因此,金丸藥中加入全蠍,可以發揮其通絡止痛、鎮驚安神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金丸藥方中包含獨活,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除濕: 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通經絡的功效。金丸藥多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獨活能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改善肢體活動能力。
- 通絡止痛: 金丸藥中常見的藥材如川烏、草烏、羌活等,藥性較烈,易於產生燥熱之弊。獨活可協同其他藥材,起到通絡止痛的作用,同時也能緩解藥物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副作用的產生。
金丸藥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金丸藥多用於治療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可有效抑制肝風,達到止眩止痛、舒筋活絡的作用。
- 益氣補腦: 天麻還具有益氣補腦的功效,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腦細胞的代謝,對於因氣血不足、腦髓虧虛而導致的頭昏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金丸藥中加入天麻,不僅可以平肝熄風,同時也能益氣補腦,達到多方面的治療效果。
金丸藥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祛風濕止痛: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之效。金丸藥多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威靈仙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活血化瘀: 威靈仙亦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威靈仙作為金丸藥的組成成分,可發揮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金丸藥中加入升麻,主要原因有二:
一、升麻具有清熱解毒之效。金丸藥常用於治療熱毒蘊結之症,而升麻性寒,能清熱解毒,散風止痛,與金丸藥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之效,消散熱毒,緩解熱毒所致的症狀。
二、升麻可疏散表邪。金丸藥中常含有辛溫解表藥材,升麻的疏散作用可助辛溫解表藥材宣透表邪,驅散外邪,使機體恢復正常。
金丸藥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消積、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幫助調理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因脾胃虛弱造成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2. 燥濕化痰: 陳皮還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能去除體內濕氣,化解痰液,對於因濕氣導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總之,陳皮在金丸藥中起到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提升藥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金丸藥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補肝腎,烏髮養顏:何首烏性味甘苦溫,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養血烏髮的功效。金丸藥多用於治療肝腎虛損、氣血不足等症,而何首烏可補益肝腎,促進血液生成,改善氣血不足,從而達到烏髮養顏的效果。
- 增強藥效,相輔相成:金丸藥中其他藥材,如熟地黃、當歸等,也具有滋補肝腎、養血的作用,而何首烏可與這些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補益肝腎、改善氣血的效果。
金丸藥中含有麻黃,主要源於其發散風寒的功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特性。對於風寒感冒、咳嗽氣喘等症,麻黃可以驅散外邪,疏通經絡,使病人汗出解表,症狀得以緩解。
此外,金丸藥的組成往往需要考慮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麻黃與其他藥材搭配,可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與桂枝、杏仁等藥材配伍,可加強宣肺止咳的作用,與石膏、知母等藥材配伍,可清熱解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金丸藥中加入狗脊,主要基於其補腎壯腰的功效。狗脊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腰、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
對於腰膝酸軟、筋骨無力、風濕痺痛等症狀,狗脊可起到溫補腎陽、強壯筋骨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此外,狗脊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風濕痺痛等疾病的治療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金丸藥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金丸藥多用於治療氣血凝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病症,而川芎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緩解疼痛。
- 疏風通竅: 川芎亦有疏風通竅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頭痛、鼻塞、目眩等症。金丸藥中加入川芎,可以幫助疏通經絡,改善頭部血液循環,減輕頭痛、眩暈等症狀。
綜上,金丸藥中加入川芎,是為了發揮其活血化瘀、疏風通竅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金丸藥中包含牛蒡,其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解毒: 牛蒡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金丸藥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疾病,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牛蒡可清熱解毒,輔助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 利尿消腫: 牛蒡有通利小便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減輕腫脹。金丸藥中常含有其他具有消腫作用的藥物,牛蒡可以促進藥效發揮,加速病症消退。
總之,金丸藥中添加牛蒡,一方面可清熱解毒,另一方面可利尿消腫,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疾病。
金丸藥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暑、疏風止眩之功效。
蔓荊子性味辛涼,入肝經、膀胱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眩暈等功效。金丸藥常用於治療暑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而蔓荊子能清熱解暑,疏散風熱,並能清利頭目,止眩暈,故金丸藥中加入蔓荊子,可增強其清熱解暑、疏風止眩之效,達到治療目的。
金丸藥方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解毒的功效。金丸藥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而荊芥能有效清利頭目,使風熱之邪得以宣洩,改善症狀。
二、通鼻竅,止流涕: 荊芥還具有通鼻竅、止流涕的功效,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鼻塞、流鼻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金丸藥中加入荊芥,有助於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達到通竅止流的功效。
金丸藥中包含風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止痛: 風藤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風散寒、止痛解痙的功效。金丸藥常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風藤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環,減輕風寒溼邪對經絡的侵襲。
2. 活血化瘀: 風藤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金丸藥中可能還包含其他活血化瘀的藥材,風藤的加入可以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病患康復。
金丸藥中包含當歸,主要是利用其補血活血的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其補血作用可改善因血虛引起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而活血作用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瘀阻,有助於治療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病症。
金丸藥多用於治療血虛、血瘀等病症,故而添加當歸,以發揮其補血活血的功效,達到治病的目的。
金丸藥中包含蟬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藥性:
- 疏風散熱: 蟬蛻性涼,善於疏散風熱,可清熱解毒,止咳平喘。金丸藥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發熱咳嗽等症狀,蟬蛻的加入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通竅止痛: 蟬蛻具通經絡、止痛之效,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鼻塞、咽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金丸藥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以增強其通竅止痛的效果。
金丸藥中加入亞麻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腸通便:亞麻子富含膳食纖維,能吸水膨脹,增加腸道蠕動,促進排便,緩解便祕,對於金丸藥所治的腸燥便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滋陰潤燥:亞麻子性涼,能滋陰潤燥,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配合金丸藥中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總體而言,亞麻子在金丸藥中起着潤腸通便、滋陰潤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發揮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金丸藥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殺蟲解毒: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較強的殺蟲解毒功效。古人認為其能驅除蛇蟲鼠蟻等有害生物,並能治療因蟲毒引起的疾病。
- 辟邪避穢:雄黃在古代被視為具有辟邪避穢的功能,人們相信其能驅除邪氣,保護身體健康。
因此,金丸藥中加入雄黃,一方面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承載了古代人們對健康與平安的期盼。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金丸藥】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麻風」,尤其針對「肺經受病」所引發之症狀:
- 外顯特徵:
- 皮膚病變初起呈粉色,後轉白色,眉毛脫落。
- 面部若蟲爬行感,遍身起癬如魚鱗狀(類似現代醫學之麻風病皮膚表現)。
- 病機歸屬:
- 古代認為麻風多與「風毒侵肺」相關,肺主皮毛,肺經受邪則皮毛失養,故見皮膚潰爛、脫屑。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祛風通絡為主軸
- 風藥群組:
- 防風、羌活、獨活:祛風除濕,針對表裡風邪。
- 荊芥、蔓荊子、升麻:輕揚上行,散頭面風熱。
- 麻黃:開泄腠理,透達表邪。
- 威靈仙、風藤:通絡止痛,祛風濕痺。
- 全蠍、蟬殼:熄風止痙,搜剔深伏風毒。
邏輯:麻風屬「風毒」深伏,故以大量風藥外散內透,兼通經絡。
(2)活血養血潤燥
- 川歸、川芎:活血行氣,改善血瘀風燥。
- 首烏、胡麻:滋養精血,潤膚止癢。
呼應病機:風毒久滯易耗血生燥,養血潤燥可助祛風而不傷正。
(3)解毒殺蟲
- 雄黃:燥濕殺蟲,解毒闢穢。
- 大楓子肉(主藥):傳統治麻風要藥,殺蟲攻毒。
關鍵作用:直接針對麻風病因(古代視為蟲毒瘴氣)。
(4)隨證加減
- 鼻塞加牙皂:宣通鼻竅,化痰開閉。
- 痰多加南星:化痰燥濕,治風痰阻絡。
三、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結合「祛風透表、活血通絡、解毒殺蟲」三法:
- 風藥為先導:開泄腠理,使風毒外透。
- 活血養血為輔:改善血行,助新肌再生。
- 毒藥攻邪:雄黃、大楓子直折病勢,殺滅蟲毒(古人認知)。
- 劑型設計:酒糊丸助藥力行散,荊芥湯送服加強解表。
總結:針對麻風「肺經風毒、血燥蟲蝕」病機,以風藥透邪、毒藥攻毒、養血潤燥並行,體現「標本兼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防風4兩,桔梗4兩,羌活4兩,全蠍4兩,獨活4兩,天麻4兩,靈仙4兩,升麻4兩,陳皮4兩,首烏4兩,麻黃4兩,狗脊4兩,川芎4兩,牛蒡4兩,蔓荊(去花)4兩,荊芥8兩,風藤4兩,川歸4兩,蟬殼2兩,胡麻2兩,楓子肉2斤半,雄黃2兩。
鼻塞,加牙皂2兩;有痰,加南星2兩(制)。
上為末,酒打晚禾米粉糊為丸。
1日3服,清茶荊芥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丸藥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解毒散結的作用,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丸藥, 出處:《秘傳大麻瘋方》。 組成:防風4兩,桔梗4兩,羌活4兩,全蠍4兩,獨活4兩,天麻4兩,靈仙4兩,升麻4兩,陳皮4兩,首烏4兩,麻黃4兩,狗脊4兩,川芎4兩,牛蒡4兩,蔓荊(去花)4兩,荊芥8兩,風藤4兩,川歸4兩,蟬殼2兩,胡麻2兩,楓子肉2斤半,雄黃2兩。 主治:麻風。肺經受病,其色白,初起粉色,眉毛先落,面若蟲行,遍身起癬如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