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解表湯

MA HUANG JIE BI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4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4%
膀胱經 13%
脾經 13%
胃經 13%
肝經 10%
心經 6%
腎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膀胱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解表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能疏散風寒,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惡寒、鼻塞、頭痛等症狀。
  2. 宣肺止咳: 麻黃還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可以治療肺氣閉塞,呼吸困難、咳嗽氣喘等症狀。

麻黃在麻黃解表湯中起到引導藥物發揮解表作用的關鍵作用,因此不可或缺。

麻黃解表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解表功效: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濕的功效。與麻黃、桂枝等藥物配伍,可增強解表之力,更有效地疏散風寒,緩解外感風寒之症。

2. 緩解肌肉痠痛: 羌活亦具止痛作用,可緩解風寒所致的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使患者更舒適。

麻黃解表湯中加入升麻,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助麻黃發散風寒: 升麻性微寒,入肺經,能疏散風熱,並能引導麻黃藥力向上發散,促進汗出,達到解表散寒之效。
  2. 升陽舉陷: 升麻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可助麻黃扶正祛邪,對於風寒表證伴有氣虛、陽氣不足者,可提升正氣,增強解表效果。

總之,升麻在麻黃解表湯中起到輔助麻黃發揮解表功效,並提升藥力,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作用。

麻黃解表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解肌發表:葛根性涼,味甘辛,入脾、胃經,具有解肌發表、升陽解表之功效。麻黃解表湯主要針對風寒表證,而葛根的解表之功,可助麻黃散寒解表,使藥效更顯著。
  2. 升陽透疹,止渴利咽:葛根可升陽氣,透發疹痘,有助於疏解表邪,同時可止渴利咽,緩解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等症狀。麻黃解表湯中加入葛根,可使藥效更全面,提升臨牀療效。

麻黃解表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助麻黃宣肺解表: 麻黃性溫,善於發汗解表,但易傷津耗氣。防風性微溫,辛散而不燥,能助麻黃宣肺解表,且可緩解麻黃之燥烈,避免傷津耗氣。
  2. 固表止汗: 防風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能防止麻黃發汗過度,導致汗出不止,損傷正氣。同時,防風也能增強麻黃解表之力,使表邪更容易排出體外。

麻黃與防風相配,一則增強藥效,二則避免弊端,共同發揮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是治療風寒感冒的經典配伍。

麻黃解表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是基於其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善於疏散外感風熱,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同時,荊芥又能宣通肺氣,對於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喘息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麻黃解表湯以麻黃為主藥,具有發汗解表之功,而荊芥的加入則能增強其疏散風熱、宣肺止咳的功效,使得方劑在治療外感風熱感冒方面更加全面有效。

在中藥方劑「麻黃解表湯」中,牛蒡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牛蒡性寒味甘,能夠清熱解毒、利咽消腫,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痛、痄腮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牛蒡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熱性疾病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解表湯」中,蟬蛻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疏散風熱、利咽開音的功效。蟬蛻性寒味甘,能夠疏散風熱、利咽開音,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聲音嘶啞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蟬蛻能夠增強方劑的疏散風熱作用,對改善感冒和喉嚨問題非常有益。

麻黃解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麻黃性溫,發散力強,容易傷津耗氣。甘草性甘,味平和,具有緩解麻黃燥烈之性,防止藥物過於辛燥,保護脾胃,避免傷正氣。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藥性,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並能增強藥效。甘草與麻黃相配,可以更好地發揮麻黃解表散寒的功效,同時又能減輕麻黃的副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更適合患者服用。

麻黃解表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1. 宣肺利咽:麻黃解表湯主要針對風寒表證,而桔梗性味辛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效,可助麻黃散寒解表,利咽止咳,使藥效更佳。
  2. 引藥下行:桔梗有向上引藥的作用,可使藥力直達上焦,配合麻黃等藥物宣肺散寒,促進體表汗出,達到解表的效果。同時,桔梗也能向下引導藥物,利咽開音,改善呼吸道阻塞。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麻黃解表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麻黃解表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情況:

  1. 外感風寒,痘疹不出
    • 痘疹初發,發熱嚴重,痘疹欲出不出,或出而不暢。
    • 痘疹顏色晦暗,不鮮明。
    • 或伴有惡寒、頭痛、鼻塞、流涕等表證。
  2. 腠理閉密,表氣素虛
    • 平素體質較差,或勞苦之人,皮膚粗厚,腠理緻密,外邪不易透達。
    • 痘疹因表氣不足,或因外邪閉阻,而難以透發。

治療原理

「麻黃解表湯」的治療原理主要是 發汗解表,透疹外出。其作用機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疏散外邪:方中以麻黃為君藥,取其辛溫發散之性,開洩腠理,發汗解表,使外感風寒之邪得以疏散。羌活、防風、荊芥等辛溫藥物,協助麻黃發散風寒,透疹外出。
  2. 升陽舉陷:升麻、葛根具有升陽舉陷的功效,能夠協助麻黃將體內的陽氣升發,推動痘疹向外透發。
  3. 宣肺透疹:桔梗宣肺利咽,與麻黃相配,一宣一降,增強宣發透疹之力。牛蒡子、蟬蛻清熱解毒,透疹外出,並能防止痘疹內陷。
  4. 調和營衛: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使方劑作用更加平和。

總體而言,「麻黃解表湯」通過發汗解表、升陽舉陷、宣肺透疹等作用,使外感風寒之邪得以疏散,體內陽氣得以升發,痘疹得以順利透發,從而達到治療痘疹不出、表證明顯的目的。

方劑組成分析

以下是方劑中主要藥物的功效及配伍意義:

藥物功效在方中的作用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君藥,發汗解表,開洩腠理,透疹外出
羌活散寒止痛,祛風濕臣藥,協助麻黃發散風寒
升麻升陽舉陷,發表透疹臣藥,協助麻黃升陽舉陷,推動痘疹外透
葛根生津止渴,解肌退熱,透疹臣藥,協助麻黃升陽舉陷,生津潤燥,促進痘疹透發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佐藥,協助麻黃發散風寒,透疹外出
荊芥發汗解表,祛風佐藥,協助麻黃發汗解表,透疹外出
牛蒡子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解毒消腫佐藥,清熱解毒,透疹外出,並能防止痘疹內陷
蟬蛻疏散風熱,透疹,明目退翳,息風止痙佐藥,清熱解毒,透疹外出,並能防止痘疹內陷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補脾益氣,清熱解毒佐使藥,調和諸藥,緩急止痛,使方劑作用更加平和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佐藥,宣肺利咽,與麻黃相配,一宣一降,增強宣發透疹之力

總結

「麻黃解表湯」是一個針對外感風寒,痘疹不出,表證明顯的有效方劑。其通過發汗解表、升陽舉陷、宣肺透疹等作用,使外邪得散,痘疹得透,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方中藥物配伍精當,君臣佐使,相輔相成,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夏天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解表湯, 出處:《痘疹全書》卷上。 組成:麻黃(去根節,用蜜酒炒)、羌活、升麻、葛根、防風、荊芥、牛蒡(炒)、蟬蛻、甘草、桔梗。 主治:冬月嚴寒,外感風寒,其瘡痘爲外邪所遏而不易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