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蠲痛丸

WU XIANG JUAN T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二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7%
肺經 16%
胃經 15%
腎經 9%
大腸經 7%
膽經 4%
心經 4%
膀胱經 3%
三焦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五香蠲痛丸中包含丁香,主要基於其 溫通止痛 的藥性。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腎助陽之功效。

方中加入丁香,旨在 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疼痛。丁香的辛散之性,可 疏通經脈改善血液循環, 達到止痛效果。此外,丁香還有 溫腎助陽 的作用,對於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五香蠲痛丸中加入藿香,主要是利用其芳香化濕、解表止痛的功效。

藿香具有較強的揮發性,其芳香之氣可達於表,能疏散外邪,止痛解表。同時,藿香又能化解濕氣,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減輕疼痛。

此外,藿香還具備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因此,在五香蠲痛丸中加入藿香,有助於綜合緩解因外邪、濕氣、氣血瘀滯等因素引起的疼痛

五香蠲痛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其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
  2. 和胃止瀉: 木香能溫中和胃,緩解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五香蠲痛丸中加入木香,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腸胃功能,達到更好的療效。

五香蠲痛丸中加入乳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二、行氣止痛,溫經散寒:乳香亦能行氣止痛,溫經散寒。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乳香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五香蠲痛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行氣止痛:沉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且能溫中散寒,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疼痛、腹痛、脅肋疼痛等,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二、 調和諸藥:沉香香氣濃鬱,能調和藥性,使各藥物互相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在五香蠲痛丸中,沉香與其他藥物如肉桂、丁香、茴香等共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效果。

五香蠲痛丸中包含桂枝,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桂枝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可溫煦經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寒凝氣滯導致的疼痛。五香蠲痛丸主要用於寒濕痹痛,而桂枝可有效針對寒邪入侵,溫經散寒,使寒邪散去,疼痛得以緩解。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桂枝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以協調藥性,增強療效。例如,桂枝與附子相配,可以溫陽散寒,驅寒止痛;與川芎相配,可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五香蠲痛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方中加入吳茱萸,可溫暖經絡,驅散寒邪,從而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五香蠲痛丸方劑中多用辛溫之藥,如肉桂、丁香等,吳茱萸的加入可與之相輔相成,協調藥性,增強溫經散寒、止痛消腫之效。同時,吳茱萸亦能降低其他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性,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五香蠲痛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青皮性溫,味辛、苦,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寒凝經脈引起的疼痛,青皮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效果。
  2. 助藥力: 五香蠲痛丸中包含多味藥材,青皮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例如,青皮可與川芎、白芷等藥材共同行氣活血,促進藥力滲透,提高療效。

五香蠲痛丸中加入莪朮,主要是考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莪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行氣破血、消腫止痛、健脾開胃等作用。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而消腫止痛的功效則可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和腫脹。因此,五香蠲痛丸中加入莪朮,有助於改善疼痛和腫脹,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五香蠲痛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枳實,可以疏通氣機,消除痰瘀,從而緩解疼痛。
  2. 消食導滯: 枳實能消食導滯,對於食積胃脘疼痛、腹脹便祕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五香蠲痛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筋骨疼痛等症,加入枳實可以幫助消化,避免藥效被阻滯,提高藥效發揮。

五香蠲痛丸中加入三稜,主要考量其破血行氣之功效。

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瘀止痛的功效。方中以其破血行氣,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解除經絡阻滯,以達止痛之效。

三稜與方中其他藥材,如川芎、延胡索等,共同作用,形成破血行氣、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組合,有效緩解疼痛,改善局部循環。

五香蠲痛丸方中包含硇砂,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點特點:

  1. 消腫止痛:硇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緩解因風濕、寒邪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此藥物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對於治療五香蠲痛丸所針對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2. 活血化瘀:硇砂可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也有效。配合其他藥材,可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然而,硇砂為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應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五香蠲痛丸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原因如下:

  1. 瀉下通便,消腫止痛: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因濕熱阻滯、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可通過瀉下通便,使濕熱之邪排出體外,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五香蠲痛丸中其他藥物如乳香、沒藥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牽牛子與之配合,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五香蠲痛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是利用其理氣、燥濕、化痰、止痛之功效。

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能疏肝理氣、燥濕化痰,並能止痛。方中加入橘皮,有助於行氣止痛,緩解疼痛症狀,同時也能幫助化解痰濕,改善氣機運行,提升藥效。

五香蠲痛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其組成中包含巴豆,這是因為巴豆具有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巴豆中的巴豆油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體內的淤滯,從而緩解疼痛。此外,巴豆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驅邪,可以有效對抗風濕性疾病。當身體受到風寒濕邪的侵犯時,經絡可能受到阻塞,導致疼痛感加劇。巴豆的使用不僅有助於消炎止痛,還能改善關節的功能,促進康復。然而,巴豆的使用應謹慎,因其性質較烈,使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因此,在使用五香蠲痛丸時,建議依據醫師的指導,合理調配,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保障用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香蠲痛丸」

  •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 木香: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 沉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莪朮: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 三稜: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
  • 硇砂: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斂瘡生肌。
  • 牽牛子: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巴豆: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總結

中藥方劑「五香蠲痛丸」,主要成分是:丁香,藿香,木香,乳香,沉香,桂枝,吳茱萸,青皮,莪朮,枳實,三稜,硇砂,牽牛子,橘皮,巴豆。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降逆化痰,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胸膈痞塞,心腹疼痛,積習成疾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丁香1兩,藿香1兩,木香1兩,乳香1兩,沈香1兩,桂心1兩,吳茱萸1兩,青皮(去白)1兩,蓬莪朮1兩,枳實(去白,麩炒)1兩,京三稜1兩,硇砂4錢,牽牛末3兩,橘皮1兩(去白,同巴豆5兩去皮,炒令黃色,去巴豆不用)。
上為細末,面粥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0丸至30丸,熱水送下。有傷滯臟腑不過1行;無傷滯臟腑,不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五香蠲痛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木香(不見火)1兩,藿香葉(去土)1兩,沉香(不見火)1兩,麝香3錢(别研),乳香(别研),牽牛8兩(取2兩,末)。 主治:腳氣攻刺,連腹疼痛,大便閉澀。

五香蠲痛丸, 出處:《百一》卷二。 組成:丁香1兩,藿香1兩,木香1兩,乳香1兩,沉香1兩,桂心1兩,吳茱萸1兩,青皮(去白)1兩,蓬莪朮1兩,枳實(去白,麸炒)1兩,京三棱1兩,硇砂4錢,牽牛末3兩,橘皮1兩(去白,同巴豆5兩去皮,炒令黃色,去巴豆不用)。 主治:冷物傷脾胃,並酒食傷,久積成癖,胸膈痞塞,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